赠汪伦古诗的意思
延伸阅读:赠汪伦是一首“相和诗”
关于汪伦是比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这种说法源于袁枚《随园诗话》。袁 枚书中记载:汪伦者,豪士也。何谓“豪”?意为慷慨义气。如果汪伦比较穷, 连自己吃饭都发愁, 恐怕汪伦无法“豪”。 没有经济实力, 汪伦大概不会主动去 请李白,即便请了,李白可能也不会来。李白一生是蹭过很多人的饭,但都是有 钱人,都是非常仰慕他敬佩他的大户人家。 李白是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慷慨 人,是个仗剑行天下的豪侠人,是个才华卓越的超凡人,一个这样的人,要是有 请便吃,要是连穷人的便宜都沾,简直让人大跌眼睛。
至于汪伦有文化,从《赠汪伦》“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可以分析出来。什么 叫“踏歌”? “踏歌”就是和着走路的节拍,走一步唱一句。“踏歌”不是什 么人都能“踏”的, 如果汪伦没有相当的文化底蕴, 是没办法“踏歌”的, 即使 “踏”了,恐怕也很难打动有着极高审美水平,堪称华夏第一诗人的李白。
另外,我在一本民国版的唐诗选中,看到关于《赠汪伦》的另一种注解,那 本书认为《赠汪伦》是首“相和诗”,是李白听到汪伦在岸上踏歌的原韵,而唱 和赠给汪伦的,也就是说,那天汪伦在岸上的“踏歌”,应该与《赠汪伦》的节 奏和韵律相同,这也可以证明,汪伦绝对不是只有“打油诗”的文化水平。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 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 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 ; “忽闻”, 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 ! 用什 么语言来表达 ?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 清代沈德潜评 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 诗
别裁》 ) 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 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 既形象生
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 明代唐汝询在 《唐诗解》 中说:“伦,一村人耳, 何亲于白 ?既酿酒以候之,
复临行以祖 ( 饯别 ) 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 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赠汪伦李白古诗意思
汪伦和桃花潭这个地方, 能够代代相传, 能够万世留名,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 理的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 意思
忽闻岸上踏歌声。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 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