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 单选题中央集权阶段,首都的功能和特点包括()。
(1.0分)以上都对2. 单选题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下列选项不属于从制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的是()。
(1.0分)近边疆3. 单选题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设立府。
(1.0分)施琅4. 单选题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与地区存在贸易路线。
(1.0分)5. 单选题从()以后到清朝,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中央政府统治过。
(1.0分)安史之乱6. 单选题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主流是()。
(1.0分)东西之间,由西而东7. 单选题()相继灭掉了辽朝和北宋。
(1.0分)女真人8. 单选题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分)应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超越极限9. 单选题自公元()后期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0分)13世纪10. 单选题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1.0分)承宣布政使司11. 单选题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确的是()。
(1.0分)以上都对12. 单选题中国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最丰富的证明是()。
(1.0分)丝绸之路13.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面叙述阿拉伯人,叙述伊斯兰教的书是由()写作的。
(1.0分)杜环14. 单选题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与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1.0分)朱棣15. 单选题诞生于元朝的青花瓷,其蓝色釉的原料产自()。
(1.0分)西亚16. 单选题从()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1.0分)元朝17. 单选题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和()。
(1.0分)和18.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1.0分)以上都对19. 单选题中国的古都之所以一直东移的原因是为了解决()的困难。
(1.0分)粮食运输20. 单选题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后,国民政府选择()作为战时陪都。
(1.0分)21.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首都的特点不包括()。
(1.0分)权利与机构集中22. 单选题()模仿汉武帝制度,曾设司隶别驾、十四刺史。
(1.0分)隋炀帝23. 单选题我国现在实行的行政区划中,市属于()。
(1.0分)中央直辖市24. 单选题清朝继承明朝对的统治,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分)25. 单选题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1.0分)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26. 单选题清朝,()下令在设立府,并归省管辖。
(1.0分)康熙27. 单选题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
(1.0分)“奉诏六条察州”28. 单选题()以后,沙俄乘机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脱离中国,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
(1.0分)辛亥革命29. 单选题()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1.0分)30. 单选题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
(1.0分)南北之间,由北而南31. 单选题汉朝建立之初中国疆域的边界并没有奠定,直到()中国疆域才基本稳定下来。
(1.0分)公元2年32. 单选题(),联被蒙古军占有,成为金帐汗国一部分。
(1.0分)公元13世纪33. 单选题依据目前的研究,朝最终大概有()个左右的郡。
(1.0分)五十34. 单选题唐朝建立之初,北方主要受到()的威胁。
(1.0分)突厥35. 单选题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
(1.0分)德国人36. 单选题清政府对()采用盟旗制度的政治制度。
(1.0分)蒙古族37. 单选题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
(1.0分)38. 单选题灭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将()推广到全国。
(1.0分)郡县制39. 单选题由于生产力、通信交通的落后,周朝采用()来管理国家。
(1.0分)分封制40. 单选题民国初年废府,重划道区,实行()三级制。
(1.0分)省-道-县41. 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历史上的正式行政区?(2.0分)郡&县&州&省42. 多选题我国的疆域类型主要有以下哪些?(2.0分)军事驻防、屯垦区&特殊行政区&正式行政区43. 多选题西汉以来中国疆域变化微弱的的原因中少数民族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哪些?(2.0分)地区开发&多元文化&民族融合44. 多选题以下哪些国家或地区对丝绸的强烈需维持丝绸之路的动力?(2.0分)中亚&波斯&罗马帝国45. 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地中海的特点?(2.0分)一个封闭的陆海&在相对围不大的海域里,有众多的岛屿、半岛、海湾&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交相辉映46. 多选题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下列选项属于从制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2.0分)位上游&四塞之地&设关隘47. 多选题东汉时刺史制度的变化有以下哪些?(2.0分)刺史变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垄断上奏权48. 多选题在元朝时期所修的以下哪些书籍中都承认过中国?(2.0分)《宋史》&《辽史》&《金史》49. 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中国对外联系的实际情况?(2.0分)中国没有正常的“外贸”,只接受朝贡&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商业不受重视&汉时期,陆上边疆地区控制严密,百姓不能出境&中国强调自给自足,对外无需求,缺乏了解外界的兴趣和动力。
50. 多选题以下哪些是属于实质性的陪都?(2.0分)西周—洛邑&隋—&元—上都&南宋—(行在所)51. 多选题以下哪些人物属于初唐四杰之人?(2.0分)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52. 多选题西汉的刺史制度有以下哪些特点?(2.0分)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寨州”&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位卑权重53. 多选题以下哪些食物是传入中国的食物?(2.0分)玉米&辣椒&土豆&红薯54. 多选题夏商周时期首都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2.0分)权利与机构集中55. 多选题下列有关和下西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2.0分)船队到达了非洲东海岸&明朝大臣大夏曾下令焚毁相关档案&和曾七次下西洋56. 判断题唐朝时期,吐蕃和南诏已经成为其疆域的一部分。
()(1.0分)false57. 判断题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
()(1.0分)true58. 判断题朝时期,尽管疆域已经扩展到了南方地区,虽那里地广人稀,大多仍采用中央集权制统治。
()(1.0分)false59. 判断题地理环境确定了物质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1.0分)false60. 判断题“中国”二字起源于三千年前,意思是最高统治者的所住之城。
()(1.0分)true61. 判断题清朝时期,每省分若干道,道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主管府里的日常行政事务。
()(1.0分)false62. 判断题历史上,疆域和领土的含义不一样,领土是由统治者划定围的。
()(1.0分)false63. 判断题历史上,对中国“称臣纳贡”的地方并不属于中国的疆域。
()(1.0分)true64. 判断题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1.0分)false65. 判断题元朝政府所设立的行中书省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不同。
()(1.0分)true66. 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1.0分)true67. 判断题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1.0分)true68. 判断题朝以后,中国的概念是相对于天下而言的。
()(1.0分)true69. 判断题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在各级地方官员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制约关系,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重演。
()(1.0分)true70. 判断题“中国”二字的含义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大的诸侯国都把自己的所在地或都城称为“中国”。
()(1.0分)true71. 判断题明长城修建得最好,平时保养最好的一段是居庸关一带。
()(1.0分)true72. 判断题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如今越南的北部、中部地区建立了三个郡,并执行中央集权制管理。
()(1.0分)true73. 判断题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地理环境的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种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
()(1.0分)true74. 判断题中国农业与牧业之间最合理的交流是药马互市。
()(1.0分)false75. 判断题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农业与牧业间的相互依赖使国家容易统一。
()(1.0分)true76. 判断题中华人民国之初,地区行署是虚化的,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
()(1.0分)true77. 判断题中国古时的渤海湾无法像地中海一样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是因为当时中国航海技术不发达,阻碍了相互交流。
()(1.0分)false78. 判断题明朝自宣德以后,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立“总督”“巡抚”。
()(1.0分)true79. 判断题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1.0分)true80. 判断题元朝统治时期,朝廷逐步丧失了对鸭绿江图们江以南地区的主权。
()(1.0分)false81. 判断题中国历代中,一个政权如果不自称中国,不被别人承认为中国,就等于丧失了政治的合法性。
()(1.0分)true82. 判断题没搜到哦~83. 判断题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也是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证明。
()(1.0分)true84. 判断题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
()(1.0分)true85. 判断题宋朝时期的节度使和唐朝一样,拥有实际领兵和为政的权利。
()(1.0分)false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