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关于课程1.重点难点的回顾,是对已做习题的总结。
建议听课、回忆、练习三方面结合;2.新政策对考试没有影响;3.本课程讲义未涵盖教材全部考点,但完全满足考试需要,未包括的考点根据自身复习情况取舍。
4.不同考试使用本课程的建议。
二、关于考试1.考试日期:2019年11月9日下午2.考试时长:13:00—15:30 共计150分钟。
3.考试方式:计算机闭卷考试4.考试题型和题量三、关于复习(1)勇敢面对(2)分化处理(3)模拟测试(4)注意总结(5)坚持到底!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上,只剩我们前行!相信坚持的力量!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第一章企业所得税考情分析重点章!分值在55-60分之间,各种题型均会考核!第一节概述【要求】一般了解。
【重要考点】1.商品劳务税: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房车地契+土增)4.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环境保护税、船舶吨税。
第二节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要求】理解三个“≠”,掌握两张表!【重要考点】1.企业≠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2.非居民企业≠境内所得: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3.居民企业≠25%: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联的非居民企业的税率25%。
5.税率:第三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要求】全面掌握,包括收入时间和金额的确认,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构成,扣除项目的标准及“三步法”的运用,不得扣除项目的构成,亏损弥补的运用。
【重要考点】一、收入总额:一般收入确认:二、收入总额:特殊收入确认三、收入总额:处置资产收入确认七、企业接收政府和股东划入资产的所得税处理九、扣除项目:可扣除项目和不可扣除项目区分十、扣除项目:有标准扣除项目(三步法)十一、扣除项目:其他项目第四节资产的所得税处理【要求】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熟悉生物资产、存货和投资资产。
三、其他第五节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要求】1.掌握存货进项税额转出对应纳税额计算的影响。
2.熟悉:(1)资产损失的认定条件;(2)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的范围;(3)资产损失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的范围;(4)资产损失的证据材料。
【重要考点】略。
第六节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要求】1.掌握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方法;2.熟悉:(1)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2)重组的税收优惠延续;(3)股权、资产划转。
【重要考点】一、资产重组所得和计税基础确认三、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分立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四、股权、资产划转对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符合条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五、其他相关规定第七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所得税处理【要求】掌握土地增值税清算涉及企业所得税退税问题处理;熟悉收入税务处理、成本、费用扣除的税务处理和计税成本的核算方法。
【重要考点】二、成本、费用扣除的税务处理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三、计税成本核算方法第八节税收优惠【要求】掌握加计扣除、投资抵免、转让技术所得权、低税率、加速折旧等政策,注意优惠政策新变化的内容。
其他熟悉。
第九节应纳税额的计算【要求】全面考核。
【重要考点】一、居民企业查账征收:1.关键词:流程。
2.常见题型:增消(城建教育费)+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车地印+所二、核定征收:核定范围及计算。
三、非居民企业税额的计算。
全额和余额计税的情形。
四、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税收管理:经费支出的构成。
五、关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所得税问题:15%第十节源泉扣缴【要求】熟悉。
考频不高。
注意文字性选择题。
【重要考点】尊重传统考核方式,关注股权转让所得的管理、非居民的相关管理规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国际运输业务、间接转让财产等),具体略。
第十一节特别纳税调整【要求】熟悉。
每年均有考核,以记忆为主。
【重要考点】第十二节征收管理【要求】掌握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运用,熟悉纳税地点、期限、政策性搬迁及清算的所得税处理。
【重要考点】一、纳税地点二、※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分支机构分摊比例=A/∑A×0.35+B/∑B×0.35+C/∑C×0.30【特殊情况】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汇总所得额-分摊-汇总税额-分摊。
三、清算的所得税处理1.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的情形;2.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的内容;3.清算所得=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4.可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年度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5.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股息所得=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股份比例投资转让所得(损失)=剩余资产-股息所得-投资成本【本章总结】第二章个人所得税考情分析重点章!分值在30-35分之间,各种题型均会考核!第一节概述【要求】一般了解。
【重要考点】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实行混合征收: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
2.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费用扣除额较宽。
4.计算较复杂。
5.采取源泉扣缴和个人申报两种征纳方法。
第二节征税对象【要求】理解掌握。
【重要考点】一、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提示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税。
第三节纳税人、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要求】掌握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判断标准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特殊规定,熟悉理解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所得的征税问题,熟悉税率的基本内容。
【重要考点】一、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区分二、无住所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无住所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计算【说明】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2.计算公式公式1公式2公式33.非居民个人税款计算的特殊规定三、所得来源确定【说明1】境内工作期间按照个人在境内工作天数计算,包括其在境内的实际工作日以及境内工作期间在境内、境外享受的公休假、个人休假、接受培训的天数。
【说明2】在境内、境外单位同时担任职务或者仅在境外单位任职的个人,在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按照半天计算境内工作天数。
四、税率五、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第四节减免税优惠【要求】有熟悉有掌握【重要考点】第五节应纳税额的计算【要求】掌握【重要考点】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计税方法(一)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办法:每月(次)综合所得税务处理(二)专项附加扣除2.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三)全年综合所得税务处理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收入额-基本费用6万/年-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提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二、非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计税方法1.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2.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5000元/月)×税率-速算扣除数(2)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收入×(1-20%)×税率-速算扣除数(3)稿酬所得应纳税额=收入×(1-20%)×70%×税率-速算扣除数(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收入×(1-20%)×税率-速算扣除数【记忆小贴士】劳务、特许打8折计入收入额即为所得额;稿酬折上折,实际打5.6折计入收入额即为所得额。
(同居民个人)三、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一)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税金-其他支出-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提示】收入总额注意:(1)不包括: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2)其他收入包括:逾期一年以上的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企业所得税其他收入包括的是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
2.个体工商户下列支出不得扣除: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支出,其他:略。
3.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分别核算生产经营费用和个人、家庭费用。
对于生产经营与个人、家庭生活混用难以分清的费用,其40%视为与生产经营有关费用,准予扣除。
4.个体工商户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生产经营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5.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关费用的扣除:6.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缴纳的摊位费、行政性收费、协会会费等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7.个体工商户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之日止所发生符合规定的费用,除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以及应计入资产价值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外,作为开办费,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自生产经营月份起在不短于3年期限内摊销扣除,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8.个体工商户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规定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
个体工商户直接对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
9.个体工商户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以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的购置费准予直接扣除;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按固定资产管理,不得在当期直接扣除。
10.个体工商户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部分外,准予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