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课标题性交响曲

18课标题性交响曲

教 案 首 页 纸

课 题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课 型 欣 赏 第 18 课 时

主 备 贺建东 审 核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聆听《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在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及浪漫主义流派风格的内涵

教学难点 标题音乐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 举例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从欧洲历史上看,标题音乐可追溯到14世纪的狩猎曲,直至贝多芬的《英雄》(第三)、《命运》(第五)、《田园》(第六)交响曲。但此前的标题音乐仅有标题,而没有帮助听者理解音乐的文字说明。

提问:有文字说明的标题音乐,当属哪一位音乐家的首创?

回答: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出示课题:标题交响曲的诞生

二、作者简介

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音乐,学习弹钢琴和吉他,12岁就为当地乐团作曲。法国浪漫主义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在文学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和作曲家柏辽兹三个人的身上。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柏辽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3部歌剧、4部交响曲、6首管弦乐曲、25首合唱作品,还有歌曲和音乐话剧。他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的大作曲家,他把人物以“固定乐思”来表现,使管弦乐作品犹如戏剧般地发展,这是他对音乐的重大贡献。(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作简短介绍)

三、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有的作品只用标题作曲名;有的作品除了标题之外还另加文字说明。

标题音乐的演奏形式多为独奏、重奏、合奏等。

按内容区分有两类,一是戏剧性的,一是描绘自然景物或世俗风情的。 按音乐构思可分为三类,一是情节性的,二是描绘性的,三是哲理性的。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就属于情节性的。

当然,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标题音乐就是在非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请学生举例说一说标题音乐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四、作品赏析

《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幻想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它用浪漫主义幻想的形象体现作曲家自身恋爱的体验,带有自传性。

(结合教材p125内容对第二乐章分析)

第二乐章 舞会 (作者打破了传统结构的四个乐章,写了五个乐章)

作者写道:“豪华的节日宴会喧哗声中,他在舞会上遇见了心爱

的人。”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复三部曲式 引子 弦乐弱奏震音,加上两架竖琴的华丽、装饰性的琶音,使人感觉到舞会的豪华与隆重。

①听赏引子部分

第一部 圆舞曲 音乐流畅、柔美,3/8[拍。

乐曲的中间部分表现主人公的恋人也来参加舞会。这时,表现主人公恋人的旋律已不是第一乐章的固定乐思,那个乐思已经圆舞曲化了,音乐显得非常典雅。

②听赏中间部。

乐曲的第二部分基本上是第一部的再现。音乐十分的华丽、热烈,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

③听赏再现部

尾声,“固定乐思”由单簧管悠悠地吹奏,伴以长笛和圆号的长音。恋人的形象在舞蹈的旋风中一掠而过。

这里作者更希望音乐本身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不是依*戏剧情节的构思来诠释音乐。

④完整听赏第二乐章

五、拓展与探究

1、请学生谈谈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感受。

2、《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力,为这个乐章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

1、将作品分两步听赏,先分段分析并逐段听赏,再完整让学生听赏,感受作品的情绪,联想音乐形象。这种分段过渡式的听赏,比先完整介绍再完整听赏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2、在听赏中,既要引导学生依据作者提供的文字说明聆听音乐,展开联想想象,也要启发学生脱离文字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联想想象,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力。

3、有关知识点,可融在分析、评价音乐的过程中渗透解决,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少而精彩。

4、关于作者暗恋上女演员的情节,点到为止,不必过多介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