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呼唤课程改革。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学校教育需要更新观念。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道德的培养。
作为一位生物教师,如何设计一节高效创新课,值得深思体会。
关键词:生物课改观念学生个性发展道德培养高效设计主动创新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
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观察,操作,探究,研讨,交互学习等融合一起,紧密联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品德和自信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认识过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全新的效果。
那么在新时期的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和应用。
结合我近几年来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首先新课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真可谓是准备充分,讲解细致,全面,内容丰富。
四十五分钟几乎老师都在讲,不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是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
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
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
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
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宰命运。
因此,在新的教
学中必需更新教与学的观念。
“教”就是传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
作为新型老师不应是传统课堂的主宰者与知识的传递者,而应当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演员而应成为导演。
教师不再是法官,而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师不再是煞神,而应当是爱神。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角色,积极创设课堂环境,组织引导学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教好。
“学”就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传统的学习就是被动学习,认同性学习,依赖性学习,往往会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固,技能缺乏,无创新能力。
不适应新时代要求。
那么新的学习方式应具备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立。
例如:在“在探究蚯蚓外界刺激反应”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现象直接告诉学生。
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死气沉沉。
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每组分发一条蚯蚓,鼓励学生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看谁最聪明,能够得出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
一组同学制作了一个纸盒,一端放一个直流电路,然后把一个蚯蚓放在一边,蚯吲每一次爬向有电路的一端,受到刺激就会慢慢地爬向另一端,经过多次实验,蚯蚓就不再爬向有电路的一端,几位同学通过讨论总结,一些低等的动物都具有趋向有利的刺激,逃避有
害的刺激。
另一组同学分别把蚯吲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较它们在哪能个平面上爬得更快。
得出硬纸板上较快,玻璃板上爬不动,不知为什么?通过查书和与老师结合,知道蚯蚓的运动靠的是刚毛。
还有一组同学把蚯蚓放在一个黑暗的纸盒中,用聚光的小手电筒照射,发现蚯蚓作出明显的躲避光线反射,从而得出结论,蚯蚓对光线有反应,另一位同学用红色布条在其头端晃动,发现没有反应,说明蚯蚓没有视觉。
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老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诱导者,而学生才是这个实验的主体。
主动实验,独立思考,独立发挥,体验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并解决了许多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效果较好。
二、新课改应体现学生道德的培养
教师的第一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完善心商的人,而不是缺乏道德的歪才。
一个缺乏道德的人,如果他的智力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在生物教学中每节课或每个环节中都要或多或少地加入一些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同情心,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爱护环境。
以及对人类,对社会有责任感。
例如,我们在讲人类生殖这一节时,我们不但通过图片,媒体,讲述生殖系统结构,生殖过程,胚胎的发育。
还应多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去讨论交流,甚至有些问题鼓励他们与家长,老师交流。
从而启到促进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请看下列问题:
1.现在的人成年后,人人都能组建一个幸福家庭,生儿育女,而封建社会时期,太监为什么不能?问题已出来,学生就积极讨论,总结。
知道过去的太监都是因为家庭太穷,为生活所迫,被卖入宫中或被骗入宫中去除生殖器官(睾丸)而影响了正常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激素的分泌。
从而使性状特征上表现为女性。
通过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新社会的优越性,增加社会的责任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2.胚胎发育在母体内需要280天,在这280天中胎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和废物的排出都是由母体完成的,因此,可以设计一个表格。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到一位孕妇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千克。
让同学们去体味作为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和理解母亲的无私奉献。
从而让同学们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学习。
例如:在讲《青春期》这一节时,我们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演示,自己发育状况与表格列举对比,及近期心理变化与小学时期心理变化调查。
学习有关知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看看自己发育状况与心理变化是否正常。
通过讨论,总结让同学们认识到讲究卫生,促进健康发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性。
再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第一,让每个学生给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亲自设计,亲手交给家长,或者按照自己的设计,给家长做一顿午餐。
这样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地加深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
情。
父母也会感到自豪,很欣慰,夸赞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学生自己也会有成就感。
第二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自己家庭,学校和超市,了解当地食品卫生状况,并查阅国家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
在调查中应详细了解和记录食品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全过程,并把调查结果与父母,老师,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了解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促进自己身体健康。
另外,也提高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三、新课改应在课堂中多创造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
老师就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
新时期判断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那就看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个体表现,体验成功,产生快乐的机会。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是追求“越教越少”,缺乏经验的老师却追求“越教越多”。
有经验的教师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出的是有用人才,缺乏经验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出的是“书呆子”。
要成为越教越少的老师,就要为每位学生创造课堂特长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与自信的机会,就要指导学生获得符合他们个体实际的学习动力,习惯与方法,并要把这种意识变为文字,清楚地写在你的课堂设计里去,落实于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
例如,有这样一位同学,原来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成绩非常突出,老师喜欢,家长骄傲,学生羡慕。
但不知什么时候着迷于上网,无
心学习,不是上课分心走神,就是浑浑欲睡。
再者就是逃出课堂,整天整夜沉迷于网吧。
家长多次把他从网吧里拉出来,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拳脚相加。
但仍无计于事,父母非常伤心苦恼。
老师学生都为他感到惋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因家中有事,非常忙,没有时间制作课件,于是我就想到了他,在我的安排与指导下,他为我制作了第一篇课件。
虽然制作过程有点杂乱,内容欠完整,但他已经负出了很大的努力。
这一堂课虽然不比以前顺畅,但在课堂上我却极力表扬了这位同学,同学们都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后来,我又多次有意交给他一些任务,他也很乐意接受。
为了把任务完成好,制作的更完美,学习上非常用心刻苦,有不懂的或不会的也愿意与老师交流探讨。
自己的成功经验也乐意介绍给学生。
从此,他便成为一位积极向上的学生,成为让家长放心,老师舒心的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的地方,要让学生的独特个性,良好习惯,优秀品行与特长在课堂上,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现,让每位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让学生去成功,自信,快乐。
这就是老师获得学生爱戴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
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依据学生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诱发学生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课堂效益,问题与智慧共舞,在教学中引入活生生的事例,不断关注,研究探讨新方法,努力锻造高效课堂。
让课堂成为师生快乐,无限,体验成功的天堂,成为一种自然真实开放和谐的乐堂。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工程。
当然课改下生物教学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特别是农村中学,需要我们勇敢的探索精神,勇于开拓,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要更多教师加入到这一行列,这样,生物教学一定有所发展创新,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