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
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有着奇美的姿态,板书奇姿态)
4、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
二自然段,想想作者在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时有什么相同之处?(①写出了三大名松的特点,——板贴抓住特点;②展开想象)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有详有略)追问为什么要详写迎客松?(因为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
5、是呀,作者依据三大名松的姿态特点,展开想象,赋予了奇松生命,详略有
致地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捧起书本,齐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来尽情地展现它们的神奇吧。
三、欣赏奇松,仿写奇松
1、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其它的黄山松吧,点示:最后一段。
2、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在写?
自由读读第二句,看看是什么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还有哪儿也突出了黄山松千姿百态?(省略号,板书……)
3、欣赏图:那就让我们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吧,说感受,齐读
4、仿写: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我们何不也来写一写pk一下。
(写孔雀松
或团结松,姿态+想象)提示:提笔即练字,坐姿,握笔
交流评价,随机根据学生的交流板贴——团结拼搏。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仿写了黄山松。
有一位诗人,在游览了黄山后,也写了
一篇诗歌《黄山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同学们,这首诗歌重在歌颂黄山松的什么?是呀,作者不仅仅歌颂了黄山松的奇精神,更是在歌颂中国人民的奇精神,歌颂中华民族的奇精神!
3、同学们,要是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姿态,怎么读课题?
4、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精神,怎么读课题?
5、看着同学们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我仿佛看到了39棵傲然挺立的黄山松!
下课!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百折不挠
奇姿态
抓住特点陪客松广迎四海
展开想象奇精神
有详有略送客松团结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