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课题)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齐读课题。
打开书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生回答,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
(生齐读句子)【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
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一道风景)“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
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点。
在分享交流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所找到的句子调控学习过程,这要求教师做好每一种生成的预设。
】第三段教学1、学生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感悟,交流。
师:你真会读书,这些句子的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师:这情景有声音,有形象。
出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这“踏踏”的声音哪里来?(一行人走搭石时发出来)师:来,我们一起走搭石,老师领头。
(越读越快)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师:踏、踏、踏、踏、踏、踏、踏、踏,这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师:太美了,我们再走一次。
(老师领读)师:有没有人踩脚?(没有)有没有人跌入水中?(没有)有人指挥吗?(生摇头)师:我们为什么会走得这样好?对,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这就是协调有序的美。
师:怪不得当地就流传了一句关于走搭石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根据学生回答应对)师:在动人的节奏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情景——出示句子,学生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在读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请2、3个学生说,教师适当评价。
)师:“人影绰绰”的“绰”是生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师: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裕,缓。
B、形容姿态柔美C、外号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绰:“姿态柔美”的意思。
)请学生回答。
3、小结:清波漾漾的水面倒映着姿态柔美的人影,姿态柔美的人影反衬着清波漾漾的水面,这不是一副美丽的图画吗?4、积累词语。
师: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样ABCC结构形式的词给人画一般的感觉,你还懂这样的词吗?(学生回答)这里有几个,读:江水滔滔、杨柳依依、白雪皑皑、金光闪闪、大雪纷纷(学生齐读,积累词语。
)4、化成小诗、创设情境朗读,感悟画面之美。
师: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熏陶了我们,陶醉了我们,把我们的激情融入朗读吧。
请读——((出示小诗,学生读第一遍)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走了13年,他忘不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响起我们的朗读声吧!(学生读第二遍)师:这样的情景也随着刘章爷爷的文字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忍不住再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读第三遍)5、小结。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
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搭石,让我们有看得见的美,它还有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的美。
看看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看哪个自然段里也有美。
【设计意图:这一段描摹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段。
我们通过师生合作读、把文段编成诗歌读、创设情境带着感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这种协调有序的美,并且在朗读感受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第二段教学1、学生读句子,出示: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早早地”让你想到什么?(自觉、替人着想)2、师小结:没有人指挥,没有部门通知,天气成了指挥台,自觉搭石,这种自觉是奉献,是替人着想的一道风景。
3、学生读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两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这句话写了谁在做什么?(相机板书:摆搭石)5、根据提示,把句子读一次。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两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6、老师自言自语:大爷、大娘不是赶路吗?为什么还停下来呢?我去问问他们。
(1)大娘,孙子在等你,你先走吧!(2)大爷,石头太重了,你年纪大,会闪到腰的,让后面的年轻人摆吧!7、一句句朴素的话,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弯腰搭一块石,用脚踩几下。
一个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一颗颗怎样的心?(相机板书学生的回答:为人着想)8、师:是呀,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所以作者说——(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这段描绘了乡亲们自觉摆搭石的画面,字里行间展现了乡亲们心灵的美——自觉地为他们着想。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并创设了两个小情境与学生对话,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表达的自己的感受。
】第四自然段教学师:哪里还有我们用心感受的心灵美?1、学生读句子,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谦让之美)3、学生读句子,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尊敬老人)师:尊敬老人的美德体现在一个动作的词中,找一找。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生:一个人师:右边——生:一条犬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
让一个学生模仿“伏”的动作。
5、小结:互相谦让、尊老爱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这风景里有——(学生读板书的内容),这正是作者写《搭石》这篇文章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段描绘了乡亲们“让路”与“背老人过河”两个画面,表现了乡亲们互敬互让的美。
学习中,向学生展示了“伏“字的字理,让学生做“伏”的动作,一是让学生通过字理感受年轻人对长辈的恭敬,二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汉字的韵味。
】【前面几段学习的设计意图:本文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写,我们的学习也围绕着这一句开展。
我们每交流完一段,都会回顾这句话,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感悟中体会这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五自然段教学小结:刘章爷爷仅仅在赞美搭石吗?不,他是借搭石来赞美乡亲们,带着赞美,读——(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
【这是文章的结尾,是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前面几段的感悟,通过一次次赞诵“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后,已经很自然地领会了这段的意义了。
】四、生活拓展,抒写美。
1、过渡:刘章爷爷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其实,美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老师也看到这些平凡的美,写成了几句小诗。
2、出示小诗第一节:当小鸟唱起第一首歌的时候,街上就响起“唰唰”的声音,那是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大地。
3、师朗读小诗第一节。
4、学生口头补充小诗第二节。
出示:当太阳火辣辣照着大地的时候,5、学生动笔补充小诗第三节。
出示:6、请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第三节小诗。
7、师生给小诗加上结尾和题目,成为完整的一首诗歌。
美当小鸟唱起第一首歌的时候,街上就响起“唰唰”的声音,那是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大地。
当太阳火辣辣照着大地的时候,生活是一条河,处处荡漾着美,温暖着心。
【设计意图:课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寻找生活的美,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的美。
我们设计以小诗的形式开展,一是以这种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是想通过这样的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平凡事物的美,就像课文一样,有看得见的情景美和看不到的心灵美。
】六、总结。
今天,感受了生活中平常事物的美,有看得见的美,有看不见的心灵美。
希望同学们继续带着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美,带着你善良的心去创造美,让美溢满人间。
21、搭石【设计意图:板书以石块的贴画出现,逼真,从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情境。
后面的学习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词语,注重课堂的生成,尊重学生的感受,绝没有唯一的板书答案。
】 摆 一 道 风 景走无私奉献为人着想 协调有序 谦让 敬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