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 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49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 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49

9 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一词多义
①为:故不为苟得也(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3.翻译下列重点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4.本文先以设喻,得出这一中心论点。

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5.第一步推理是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所
以;因为,所
以,。

6.第二步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

接着孟子还以为例,从正面论证。

最后以的论证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

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
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9.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参考答案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
2.(1)①“乡”同“向”,先前、从前。

②“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③“辩”同“辨”,辨别。

④“辟”同“避”,躲避。

(2)①做为了②比对
3.(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5)以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也应该停止了吗?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4.鱼和熊掌“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
5.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
6.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义),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
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对比
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
7.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8.“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9.如:文天祥宁死不投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

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在阅读教
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

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

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