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选择与外国客户交谈的话题》如何选择与外国客户交谈的话题?第一条要选择外国地喜闻乐道的话题。
不论是哪一国家的人,对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方面的话题,大都是感兴趣的。
谈谈这一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
中国人与不熟悉的人相处,喜欢谈论天气,或询问外地人对本地风土人情的印象。
例如,“你来这里多久了?”“你在这里生活得习惯吗?”还有一个老办法,就是从询问对方籍贯入手,进而就自己所知引导对方谈论家乡的风光与特产。
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这些话题,均是可行的。
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同外国人交谈时不能不注意这一点。
刘淑静是一名大学生,很喜欢未来学。
她曾希望教自己英语的外藉教师评论一下《第三次浪潮》这部关于未来学的新书,对方却告诉她“我只喜欢历史学,从不研究未来学。
”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常青是一位导游,他带过一个英国旅游团,其中有位老先生十分难侍候。
不论你介绍什么,老先生都会蹦出一句“没什么了不起。
”小常一点不生气,反而热情地向对方介绍起了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老年人受尊敬的情况。
老先生很爱听,接下去就再也不为难他了。
小常比刘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发现谈话对象的“兴趣点”,并且能够“对症下药”。
了解并尊重对方,是进行顺利而有成效的交谈的前提。
众所周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一些中国记者却经常能够见缝插针地同“老萨”侃上一通。
侃什么呢?侃的就是他酷爱的集邮。
一番神聊之后,记者的专访也就同时完成了。
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选准了话题。
第二条要选择中外双方都熟悉的话题。
与外国人接触和交往,如能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将大大地有助于彼此这间的理解和沟通。
于人于已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正常,至少也不会由于某一方所答非所问,而使人感到难堪。
詹姆斯先生是位计算机专家。
他来中国讲学,很受欢迎。
有次在他的讲座中间休息时,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虔诚地问道“请问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究竟是因何坠毁的?”岂料詹姆斯好生尴尬,支吾良久说“我实在抱歉,我不清楚……”原来这位专家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人物,对非专业的问题毫不关心。
可见,与外国人交谈,不要选择人家不熟悉的话题。
像那名年轻的中国学者的冒昧提问,实在叫人下了不台。
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我们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
不然,非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朱一凡在一家涉外宾馆当服务员,一天她忙里偷闲,同一位联邦德国的钢琴家拉开了家常。
她告诉对方,自己很佩服德国人,德国的交响曲好棒。
对方没想到小朱这么有水平,立刻对她刮目相看。
她乘兴往下说“我最喜欢你们德国的柴可夫斯的《天鹅湖》也不是交响曲。
小朱张冠李戴,班门弄斧,只能贻笑大方了。
”第三条要回避外国人忌讳的话题。
钟天舒在一家外国商社的驻京办事处当秘书。
有一天气温骤降,她见一位外国同事穿得单薄,便关照对方“天特冷,您该加一些衣服。
”那位同事平时对她极为友好,此刻却哼一声,便扬长而去。
人家之所以知此,是因为钟天舒选择了“老外”忌讳的话题。
通常下列话题在同外国人交谈时是不宜选择的其一,过分的关心和劲戒。
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外国人却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善意的关心和劝戒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
你问外国朋友“吃过饭了吗?”你跟他打招呼“您上街去?”你显然是出于好意,在他看来却是被粗暴地干涉了个人自由,心里会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中国的售货员被要求主动向顾客介绍和推荐商品,对“老外”来这一套可行不通。
因为人家认为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
我们万一非跟外国人谈论这种话题不可,则要尽量讲得委婉一点。
在语气上特别要加以注意,少用祈使句,不要让对方感到是在对他下命令。
其二,个人的私生活。
同外国人交谈,不得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经历、收入、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
这类话题对中国人来讲习以为常,而在外国人看来,却意味着打探个人隐私,动机不纯。
对外国人的服饰、住宅、家具、汽车等物品的价格、式样和产地也不要予以评论,它们均与收入有关,亦属个人隐私的范围。
其三,令人不快的事物。
衰老与死亡、讨厌的甲虫、惨案与丑闻、淫秽的故事一类的话题均系危害耸听,格调低下,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宜触及。
他们认为,谈论这些“脏、乱、差”的话题既令人扫兴,又不吉利。
中国人相见,往往要相互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国人谈及这个问题,更不宜跟一位外国病人详谈他的病情。
南方某市的一位领导在一次会见奥地利客人时,兴趣盎然地同外宾们聊起了烹调经。
他说“我马上就要请你们品尝此地名菜活杀鱼,那烧好的鱼端上来的时候,眼珠还一眨一眨的。
它可是此地一绝呀!”谁想外宾却不领情,人家马上就表示了抗议,结果宾主不欢而散。
事后了解到,这批奥地利客人是该国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
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他们把我们津津乐道的“此地一绝”,当成不能容忍的残害动物的行为了。
其四,他人的短长。
散布小道消息,评论同事的美丑、上司的好恶、女士的胖瘦、路人的衣着,都会被正派的外国人当作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
谈论人际纠葛和他人的过失,也被视为无聊之举。
王亚伟特别爱向领导打同事们的“小报告”,这一手使他颇受重用。
当他调入一家合资企业不久,又向外方总经理如法炮制。
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并且责问他“你光盯着别人,自己的工作怎么能干好呢?”没几天,他就被解雇了。
对外国人的政治主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个人爱好,不要妄加非议。
当着英国人的面讥讽他们的女王陛下,告诉一位收藏家玩物丧志,都是失礼的。
应当指出,在交谈中,一旦遇到外国人回避或不愿继续的话题,切忌我行我素,而要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
{和老外交谈的话题}.上述几条基本原则,仅供大家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参考。
原则不是模式,重要的是在交往中灵活运用,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应付自如篇二:《与西方人交流的话题》与西方人交流的话题作为一名重点学校的英语老师,有很多机会接触外国朋友,谈论的话题自然也就多种多样,有时会说到一些不该说的话题,颇为尴尬。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社会文化环境产生出特有的语言环境,就汉英两种语言来说,差异很大。
在中国,“吃了吗?”便成了一句大家见面的通用问候语。
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很奇怪,其实,问话人并非真正关心事实如何,仅是客套而已,现在我们早以解决了吃的问题,所以这一问候语完全失去了其字面上的含义。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的。
但要注意同外国人交际时要选用恰当的话题才能与外国人愉快地交流,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中国人常常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而遭到外国人的拒绝。
在西方,人与人之间是互存戒备,很注意隐私。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
在同外国人交流中,要注意“八不问”(1)age(年龄),(2)income(经济收入),(3)where(到哪里去),(4)meal(吃了吗),(5)religion(宗教信仰),(6)marriage (婚姻),(7)body weight(体重) ,(8)address(家庭住址)。
所以,我们学习英语,只学习单词和语法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学习与英语有关的背景知识,避免产生误会或闹出笑话。
篇三:《能和外国人交流的话题》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最近看的电影,有啥感想?最近去了哪里,有啥特别的经历?觉得湛江是什么样的城市?觉得湛江的人,食物咋样?你梦想中的城市生活是咋样的?学校的后操场的用处?中国和美国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不同?在学校里,除了上课,你最爱做的一件事是?10.假期里,你会做些什么?1美国父母都是以什么方式给小孩零花钱的?1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男生?1你最讨厌的食物是什么/?1你喜欢买什么品牌,什么款式的衣服?1美国有孤儿吗?1你喜欢做慈善吗?1你去哪当过什么样的志愿者呢,能描述那段经历吗/?1聊聊主校区,和海滨校区1你家有农场吗,是不是很多美国人喜欢自己种东西?20.城市,家乡特色。
Hi,同学们,我这6个外国朋友,17到21岁,第一次来中国,希望大家今晚抽空去后操场和他们交交朋友,时间是7点到9点,你可以带上你身边喜欢英语的朋友们一起来哦,抓住机会,锻炼口语!篇四:《如何通过和外国人交谈学习口语》最牛英语口语培训模式躺在家里练口语,全程外教一对一,三个月畅谈无阻!洛基英语,免费体验全部在线一对一课程 /(报名网址)如何通过和外国人交谈学习口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为我们练习外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比如在一些城市的外语角,往往有外国人受到邀请或者自愿前去和中国外语爱好者练习口语。
我们学习外语口语的人一定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可是有的初学者往往不知道如何和外国人交谈。
这里我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谈一谈。
{和老外交谈的话题}.第一,要有一个不卑不亢的态度。
我们长期闭关锁国,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心理定势,对待外国人或者卑躬屈膝,或者无端地傲慢,而不是把他们也作为和自己相等的人来看待。
尽管我国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但是这种心理积淀还没有完全清除。
所以有的人一见到外国人,就自觉低人一等,腿肚子发软,这是要不得的。
但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敌视外国人的心理。
不要认为所有的外国人都是敌人。
作为个体的外国人也有好,有坏,和我们自己一样。
第二,要有开口说话和提问题的胆量。
要认识到外语不是自己的母语,说不好是自然的事情,说得一点没有毛病才是不自然的(若果如此的话,下面的文字就可以不读了)。
所以不要害怕犯错误。
一般情况下,犯外语错误是不会受到恶意的讥笑的。
另外如果遇见了自己不能表达的现象,可以提出问题,问一下对方正确的表达方法。
一般都会得到很好的答复。
第三,要有备而谈。
尽管自由如水是好的谈话的一个特征,但是学习外语的交谈却应该受到良好的控制。
因为我们用外语交谈往往最大的障碍一般来自词汇,所以如果任其所之,那么自己洛基英语是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的一朵奇葩,是全球已被验证的东方人英语学习的最佳模式。
洛基英往往会陷入迷茫的境地,因为对方说的很多词汇你可能没有听到过。
所以最好在谈话之前自己准备一下,见到老外谈些什么,这方面的词汇有哪些,如何控制话题等等。
当然,这样做有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它的效果却非常好。
另外,话题准备应该不限于一个,以免谈话僵持。
第四,学习一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