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
△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 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四、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 广义计量经济学与狭义计量经济学
广义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定量研究现象 的数量经济方法的统称,内容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等。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西(R.Frish)提出 Econometrics
○ 1930年12月29日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 1933年创刊《Econometrica》
○名词: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R.Frish Biometrics Econometrics
4、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etrics)一般指20世纪 70年代以前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 R.Frish创立 T.Haavelmo建立了它的概率论基础 L.R.Klein成为其理论与应用的集大成者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计量经济学 理论、方法及应用模型,也称为现代计量经济学。主要包括: 微观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 动态计量经济学等。
二、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
数理经 济学
数 学
经济统 计学
统
计
数理统
学
计学
三、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 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 △ 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看 △ 从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区别看 △ 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看 △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
四、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狭义计量经济学就是我们通常所定义的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 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采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在回归 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量经济方法。这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 容。
2、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初级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模 型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
中级以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的 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为主要内容;
Ragnar Frisch Norway
2、发展
(1) 20-40年代
20世纪初,数学、统计学理论日趋完善为计量经济学的出 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2) 50-70年代
1950年以Koopman发表论文“动态经济模型的统计推断” 和Koopman-Hood发表论文“线性联立经济关系的估计”为 标志计量经济学理论进入联立方程模型时代。联立方程模型 的应用是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创立
Frisch
经 典
建立第1个应用模型
Tinbergen
计
建立概率论基础
Haavelmo
量
经
发展数据基础Stone济学发展应用模型
Klein
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Leontief
微观计量:
非
选择性样本模型
经
典
微观计量:
计
离散选择模型
量
经
济 学
时间序列:
协整理论—现代宏观计量
时间序列:
ARCH—现代金融计量
建立理论模型时,主要是确定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Heckman McFadden
Granger Engle
第三节 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一、建立理论模型 又称为模型设定,是计量经济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 计量经济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1、确定模型中的变量
计量经济学中一般将方程中的变量分成两类,方程等号左端的 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右端的变量称为 解释变量(explanatory variable),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 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列为我国大学经济类专业 本科学生的8门必修课之一。
• 3、定义:
•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 Frish)将它定义为经济 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 计量经济学就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实际 观测的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借 助于计算机技术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数量规 律的研究,并以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核心 的一门经济学科。
高级以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主 要内容。
3、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侧重分析 如何建立一个“优良”的模型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所以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是其讨论的两个中心内容。
应用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具体应用,侧重讨论如何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中心内容是应用 计量经济模型(如消费函数、生产函数、投资函数、需求函数 等)的模型设定和模型应用。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过程
关于学习方法的说明
(1)理论与应用并重。既要重视理论方法,也要重 视应用模型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2) 对于理论方法,重点是思路而不是数学过程;
(3) 对于应用模型,重点不是每种模型本身,而是 它们演变与发展的方法论;
(4)必须十分重视综合练习;
(3) 70年代以后
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是1987年Engle-Granger发表论 文“协整与误差修正,描述、估计与检验”。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960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了一个经济数学方 法研究组。1979年3月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1984 年定名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并办有一份杂志,《数量 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8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首次 举办计量经济学讲习班,邀请Klein等七位美国教授讲课。
(5)必须掌握应用软件Eviews,注意课堂的软件应 用演示。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知识;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
参考书目:
《计量经济学基础》(美)古扎拉蒂(Gujiarati) 机械工业出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潘文卿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庞皓,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张晓峒,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