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农机农信与农艺融合技术(2018)
现代农机农信与农艺融合技术(2018)
(1)农业资源数据库技术
(2)农业信息采集技术
通过光谱遥感、红外成像、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农 业土壤水分、肥力(氮、磷、钾)、杂草、病虫害、作物苗情等进 行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预测预报和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3)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7)劳动者智能化: 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 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
3、农业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实现获取信 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相关 技术。把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即为农业信息技术。
①半机械化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末叶 ,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上 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
单农业机械。
②基本机械化阶段
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特征是主要作物的主要 作业普遍采用拖拉机牵引的农业机械。
③综合机械化(或称高度机械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 征是在农、林、牧、渔的各 个环节上,在产前和产后各 部门都广泛使用先进的农业 机器。 美国于20 世纪40 年代率先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 加拿大、澳大利亚、英、法、德、意、日、荷兰等,也 都在60—70年代相继实现了粮食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
围绕机械作业而确定种植方式,真正实现农机农艺的
融合; 农机上,围绕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不断改进机具 规格,对于加快农机科技推广将起到重要作用; 农信上,围绕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更新信息技术 ,对于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机农信与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育种方面。注重提高产量,品种审定不注重对 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 2、栽培技术方面。注重传统农业和手工劳动方 式技术,少关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业生产缺乏适 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配套农艺技术要 求; 3、种植模式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栽培思路,能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增加了农机具 开发难度和使用成本,农艺措施与农机化配套技术难 以应用;
机农信技术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农艺适应农机农 信是农机农信发展的助推剂。
农机农信与农艺配合的重点: (1)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禽畜) 品种; (2)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
(禽 畜水产饲养) 技术体系;
(3)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和 信息技术。
国内外实践证明:粮食生产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 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和农信技 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农艺上,引导农民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
4.农机、农信与农艺的融合
农机农信农艺融合就是农机农信与农艺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成一体。以实现应 用农机农信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最终 和共同目标。即农机的设计制造要适应农艺技术的要求; 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也要方便农业机械作业,体现现 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表明:农机农信适应农艺是农
玉米生产循环经营
5)生产组织社会化: 生产组织指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 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因此, 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是立足于整个社会来设计、实施这种过程。
6)生产绩效高优化: 生产经营的绩效,是指标考核体系,比如:单位产量、 优质品率、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就要提高绩效成果。
4)经营循环市场化: 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形成“投入一产出一消费”的 循环经营模式。以作物秸秆处理为例: 过去,作物秸秆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如今,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变得“没 用”了,甚至成为“负担”-“不烧,种不了田;运走, 费不少钱”。 “京华时报”有文章指出:应走市场化之路,由政府 负责指导和培育市场,由企业唱主角,以促进秸秆资源利 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出路:粉碎还田,提升地力;压成颗粒,用于生物燃 料;混合应用,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等。
三、加快农机农信与农艺融合主要措施
农机农信与农艺融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也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 农机农信农艺融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涉及作物品种、栽培制度、农业机械、计 算机与网络、数据信息、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 等诸多方面,要按照农机农信农艺一体化的要 求,制定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对症下药,辩 证施治。 首先是领导重视,明确政府及部门的 责任。
2)生产技术科学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 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 全的效果。
3)增长方式集约化:
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递减, 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 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农业机械化主要作用:
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
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
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 品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和缩小工农差别。
使用机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它还是城乡协作、工农联盟的重
要物质基础。
(4)农业机械化产生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遇。
主要内容
一、农机、农信与农艺相关含义
二、农机农信农艺融合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三、加快农机农信与农艺融合主要措施 四、农机农信与农艺相结合的典范 五、新型农业机械展示
一、农机、农信与农艺相关含义
1、农机技术的内涵及发展 (1) 农机内涵:指我们生产中所用到的动力 机械,作业机械等技术设备,是机械原理和技术 在农艺上的应用。也是为实现农业生产工艺过程 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应用、管理技术。 (2)农业机械化: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的生产 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7)农业信息服务技术
是组织实施信息农业的应用平台和服务体系,一般包 括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农业系统检测评估、农业技 术的推广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等。
(8)农业自动化技术
通过计算机对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 集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木屑 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 检测、记录、统计、见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 农业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 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检测与控制以及农产 品精深加工。如配合饲料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 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采收自动化控制,农 业机器人等。
(4)农业系统模拟与虚拟技术
运用系统学原理、根据事物发生和演变的动态过程, 对系统结构成分与系统环境之间的机理性关系进行定量 描述和动态模拟。
(5)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行 为、以实现用电脑部分取代人脑劳动的综合性科学。人 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遗传算 法等。 以专家系统为例:最初应用是把作物病害诊断与计算
(3)现代化农业及特点
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 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 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为支撑。
现代化农业的七要素:
1)生产过程机械化: 包括选种、育秧、耕地、 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 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 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 有环节的机械化。
GIS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数据急性心采 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表达的技术系统。
GPS是由24颗卫星组成的空间定位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确 定任何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 GPS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空间变量信息采集定位,如作物产 量定位计算;农田面积和周边测量;引导农业机械操作。
农作物的种植栽培被视为一种需要传授和学习的技
艺,由来已久。 中国传统农艺,以经验和手工劳动为基础,以精耕 细作为主要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 光辉的成就,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到19世纪,随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以及其他自 然科学的发展,传统农艺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在随后发 展中,农艺技术逐渐分化,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学科, 如土壤、肥料、农田水利、耕作栽培、作物育种、植物 保护、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等。
2、现代农艺技术的内涵及发展
(1)农艺内涵:农艺是指农业生产活动 中作物的耕种制度,以及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 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是生物学理论 与实践。 也是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操作技术, 其特点是种植的方法和模式的多样性。比如田 块的单种、复种、间种、套种、混种、轮作等。
(2)农艺的发展:
机系统相结合,建立的病害诊断专家系统。 将来专家系统在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农业经济效益分
析、农产品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最终目标是建
立以农作物、畜禽、水产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管理系统和实 用技术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利用。
(6)农业管理决策技术
是一个组织实施信息农业的领导决策和技术管理服务体系,它关 系到“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等重大问题。包括农业宏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生产管理决 策支持系统。
7、具体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低成本规格化育秧技 术、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少土、稀植型插秧技术是机插秧
技术发展的难题;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 万别,规范化种植与适用的机械化作业间存在矛盾;经 济作物中,油菜、棉花机械化收获比例不高,缺乏定型 的产品和技术;马铃薯、花生等根茎类机械化还处于科 研与示范阶段,在有些地区还是空白。 丘陵山区等欠发达地区适应的农机具推广应用缓慢。 另外,在设施农业、林果业、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 用等方面,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农机作业 的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
农机农信农艺融合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政府及部门明确责任 在决策层建立领导机构,县级以上政 府成立以分管农业的政府领导任组长的 “农机农信农艺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 领导小组,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 划,明确部门责任,定期不定期专题会 商讨论农业生产的农机农信农艺融合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