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
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农艺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的基础支撑,是促进现代农业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力量。最近
几年,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城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不断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群众急需使用机械来解决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随着国
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越来越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应用率不断提升,极大
的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农机农艺;对策
一、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
实现农机和农艺技术有效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
追求,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性保证,二者融合是客观的、
规范的、科学的。
只有确保理论和技术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农机和农
艺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机
设备利用效率,农业技术生产水平。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工作,
对发挥农机设备和农业技术最大效益有着很大帮助,进而推
动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未来我国农业生产要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
现农机和农艺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从
而不断稳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但现阶段,有些地方农业和
农机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在融合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主要应用现状
我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应用包含了很多方面,多种粮
食作物、水果、蔬菜等都能够很好的将农业机械与农艺结合
起来,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情况进行介绍。
1.玉米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玉米生
产过程中传统的农艺路线包括:选种、耕地、播种、植保、
收割和储存等都能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来实现,农业机械
与传统玉米种植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玉米种植地区农
民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各个时期的工作间,较大程度上提高
了玉米生产的工作效率。
同时,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越
来越高,针对于传统农艺不易处理秸秆也有了专门的农业机
械对其进行收集和处理。这使得我国应用于玉米生产的机械
不仅很好的结合了实际农艺要求,还解决了传统农艺难以完
成的问题。
2.水稻是我国人民家中最常见的主食,近年来,水稻的
机械化生产发展迅速,在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水稻
种植应用的机械化程度很高。水稻的机械化与农艺相结合主
要应用于耕整地、种植和收获,在地形较平整的地区,水稻
种植以插秧机为例,可以很好地结合地区的农艺,实现高速
插秧和多方向送秧,插秧效率远高于人工作业,并且插秧的
质量更高。
但是,水稻在插秧之前,还需要进行育秧和筛选工作,
我国的农业机械在这方面应用少,主要仍由人工进行操作,
这也是我国水稻相关的农业机械在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的宣传
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向有关领导、全社会宣传
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对农
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视,加强对农机部门与农艺部门的组织与
协调,强化农机与农艺标准的制定,夯实农机与农艺技术同
步发展的基础。
2.完善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合作机制
要增强有关行业和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农机与农艺管理
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农机与农艺科研部门要建立协作攻关
机制,农机与农艺从科研到管理要有统一协调共同探讨农机
与农艺融合发展的制度,打造真正实现顶层设计的高端平台。
尤其要整合现有院所科研力量,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
位、生产企业等联合攻关。
建立各级农机与农艺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机与农
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将机械适应性作为
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
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设立专
项,形成制度,重点扶持解决现阶段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大
问题。
3.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机工作者、农艺工作者业务培训为使农机工作
者、农艺工作者能较好地担负起研发、制造、推广的重任,
应加强多学科技术培训,让搞农机的掌握一些农艺,搞农艺
的也要明白一些农机,相互请非本专业的各有关学科、行业
专家对本专业人员进行跨学科、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力争
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全面的技术,成为农机与农艺的复合型技
术人才。
加强对农机手培训 各级农机化、科教及种植业部门要
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
手传授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
4.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是主要推动力,相关部门
要及时地增加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也要及时地变
革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加大转移支持力度,也可以联合社会
性机构设立专项基金,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生力
量。在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将公共服务私有化方向的改革问题落到实处。
5.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新型主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更容易实现制度化建设、
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对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贯彻落实会
更加到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标准化
管理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农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为此,要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使其成为农业生产
的主力军。
四、结语
农机、农艺不融合,很难有全面、持续、协调、快速的
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
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
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我们要坚持以发展机械化为基
本方向、以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以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主要示范力量,不断推进农机与农艺融
合,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实现
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郝绵道.关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考[J].南方?r机,2011
(3):20- 21.
[2] 李培巧.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J].
山西农经,2015(10):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