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厂40t起重机(转炉炼钢车间)安装施工方案

钢铁厂40t起重机(转炉炼钢车间)安装施工方案

红河钢铁厂40t转炉炼钢车间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编制:汪树恩十四冶工程安装公司红钢工程项目部2004年9月28日目录第一节工程使用的标准、规范二、工程简介昆钢红河钢铁厂40t转炉炼钢车间工程,为新建二台40t转炉及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先建成一台40t转炉为年产50×104吨炼钢规模。

40t转炉炼钢车间出坯跨:安装Q=20/5 LK=31.5m A6桥式起重机四台。

浇铸跨:安装Q=20/5t LK=28m A6桥式起重机一台、Q=50/10t LK=28m A6桥式起重机一台。

钢水接受跨:安装Q=100/32t 四梁铸造机LK=22m A7二台,安装标高18.93m。

Q=50/10t 桥式起重机LK=22m A6一台,安装标高18.93m。

转炉除尘跨:安装Q=10t LK=11m A6桥式起重机二台加料跨:安装Q=100/30t 四梁铸造机,LK=19m 二台、安装标高为19m。

20+20t A6一台、双小车桥式起重机,LK=19m A6一台,安装标高为19m。

Q=10t LK=19m 电磁桥式起重机。

翻渣跨:Q=50/10t LK=19m A6桥式起重机二台、Q=10/3.2t , LK=19m A6电磁桥式起重机一台。

共计安装各类型起重机十八台。

三、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法 1. 桥式起重机安装工艺流程图2主要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2.1.起重机械设备出厂时必须附有:制造企业关于该起重机械产品或部件的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装箱清单等出厂的随机文件。

合格证上除标有主要参数外。

还应当标有主要部件的型号和编号。

起重机械设备的超载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具有试验合格证。

2.2.根据起重机械设备随机技术文件清单及设备装箱清单,对技术资料及设备进行清点,并做好记录及办理好有关的签证手续。

技术文件中必须附有:起重机总图,起、升机构装配图,大车运行机构装配图,小车运行机构装配图,产品合格证,电气原理图,主要焊缝探伤报告,吊钩合格证,钢丝绳合格证。

2.3.办理起重设备安装开工告知手续填写《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制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在进行施工告知时,准备好相应的资料。

到工程所在地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2.4.起重机轨道安装2.4.1.确定轨道安装中心线位置及车挡安装位置,按图纸要求,用经纬仪在吊车梁上表面测出轨道中心线位置,并在吊车梁面上相距3米左右位置上(钢吊车梁)用洋冲打孔点或者油漆涂(钢吊车梁)砼梁可用油漆以作相应的标记,定位轨道安装中心线。

2.4.2.钢轨铺设前,应对钢轨的端面、直线度和扭曲进行检查校正,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2.4.3.吊装轨道前,应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轨道的安装基准线为吊车梁的定位轴线。

2.4.4.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且不应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2.4.11.1.当接头采用焊接时,焊条应符合钢轨母材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电熔焊的有关规定,接头顶面及侧面焊缝处均应打磨平整光滑。

2.4.11.2.当接头采用鱼尾板连接时,轨道接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mm,间隙不应大于2 mm。

2.4.11.3.伸缩缝处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1mm;2..4.12.当在钢吊梁上铺钢轨时,钢轨底面应与钢吊车梁顶面贴紧;当有间隙,且长度超过200mm时,应加垫板垫实,垫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宽度应大于轨道底面10~20mm,每组垫板不应超过3层,垫好后应与钢梁焊接固定。

2.4.13.轨道经调整符合要求后,应全面复查各螺栓应无松动现象。

2..4.14.轨道上的车档宜在吊装起重机前安装好,同一跨端两条轨道上的车档与起重机缓冲器均应接触。

2.5.工字钢轨道2.6.3.2. 吊运液态金属等危险品的电葫芦:S 1=221k v式中:S 1-------------小车制动距离(m ); V 1-------------小车运行速度(m/mim );K 1-------------系数,宜为2800~3900; 2.6.4.电葫芦额定负荷2.6.4.1.电动葫芦在额定负荷试验时,在制动时间内下滑距离,S C =100cv 式中:S 1-------------下滑距离(m ); V c-------------起升速度(m/mim ); 2.7.起重设备桥架组装2.7.1.桥架联接为高强螺栓联接,故桥架组装时先用定位销将联接板定位后对主梁上挠度,大车对角线,主梁旁弯度及小车轨道等进行检查。

各组装尺寸经检查无误后,按高强螺栓的扭紧要求对联接副进行扭紧联接。

各联接副终扭后,重新对组装尺寸进行复核,并作好记录。

2.7.2.起重机械设备大车运行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安装检查按规范要求对起重机跨度、同一端梁下车轮同位偏差、行走轮垂直偏斜、水平倾斜偏差、大车、小车传动装置及同心度进行检查调整,如设备加工面上有锈蚀或加工面涂有防锈漆,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清除,清洗检查干净后并加足润滑油。

2.7.2.组装桥架时,应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检查。

2.10.1.应对小车车轮减速器等进行清洗干净并加上足润滑油。

2.10.2.应对小车减速器及起重机联轴器同心度检查,必须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调整至符合规范要求。

2.11.制动器安装调整:2.11.1.制动器动作要求;应开闭灵活制动平稳可靠。

2.11.2.起升机构制动器的制动力;应≥1.25倍额定负荷。

11112.11.3.大车运行机构制动器;应刹住大车但不宜过紧。

2.11.4.小车运行机构制动器;应刹住小车但不宜过紧。

2.11.5.垫片与制动的实际接触面积≥70%的理论接触面积。

2.12.1.当吊钩在最低位置时,卷筒上钢丝绳的圈数不应少于2圈。

(固定圈除外)2.12.4.用多根钢绳应设受力均衡装置。

2.12.5.在圆筒上应按顺序整齐排列。

2.12.6.卷筒钢绳尾端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

2.12.7.滑轮应有防止钢绳跳出轮槽装置。

2.13. 起重机电气装置安装调试2.13.1.滑接线和滑接器安装2.13.1.1.滑接线安装a.接触面平整,无异物,导电良好。

b.相邻滑接线导电部分间和导电部分对地部分间净距不应小于30mm。

c.当起重机在终端位置时,滑接器离滑接线未端不应小于200mm。

固定装置的型钢滑接线终端支架距离离滑接线末端不应大于800mm。

2.13.1.2.滑接线支架和绝缘子的安装a.支架不得在安装建筑的伸缩缝、轨道梁结合处。

b.支架安装应平整牢固,应在同一水平面或垂直面上。

c.绝缘子,绝缘套管不得有机械损伤缺陷,应表面清洁,绝缘性能良好。

在绝缘子与支架和滑接线固定件之间应垫以类似红钢纸垫片。

d.安装于室外或潮湿地方的绝缘子,绝缘套应用户外式。

2.13.1.3.型钢滑接线安装a.滑接线安装应平直,固定在支架上应能伸缩。

b.滑接线的中心线应与起重机轨道实际中心线保持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长度的1/1000,最大偏差不应大于10mm。

c.滑接线之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一致,其偏差不应大于长度的1/1000,最大偏差不应大于10mm。

d.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时,滑接线应有伸缩补偿装置。

2.13.1.4.滑接线的连接a.连接后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无明显的变形。

b.接头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其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

连接后高出部分应修平直。

1212c.钢滑接线焊接时,应附连接托板。

d.轨道滑接线焊接时,焊条和焊缝应符合焊接工艺质量要求,焊后接触表面应平整光滑。

e.圆形滑接线应尽量减少接头。

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小于或等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1m,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大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2m。

起重机在终端位置时,滑接器与滑接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固定装置的型钢滑接线终端支架距离离接线末端不应大于800mm。

2.13.1.5.滑接线伸缩补偿器安装;a.伸缩补偿装置应安装在与建筑物伸缩缝最近的支架上。

b.在伸缩补偿装置处滑接线应留有10-20mm的间隙。

间隙两侧的滑接线端头应加工圆滑,接触面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其两端高低差不应大于1mm。

c.伸缩补偿器间隙的两侧,均应有滑接线的支持点,两支持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d.间隙两侧的滑接线应用软导线跨接,跨接线应留有余量,其允载流量不小于电源导线的允许载流量。

2.13.1.6.分段供电滑接线安装a.分段电源允许并联运行时,分段间隙为20 mm。

不允许并联运行时,分段间隙应比滑接器与滑接线接触长度大40 mm。

b.滑接线处应采用硬质绝缘材料托板连接,托板和滑接线接触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c.分段间隙两侧滑接线的相位应一致。

2.13.1.7.辅助导线的敷设,辅助导线宜沿滑接线敷设,应每隔不大于12m处与滑接线进行一次可行的连接。

2.13.1.7.滑接线的涂漆。

钢滑接线除触面外,表面应涂以红油漆或相色油漆。

2.13.1.8.软电缆的吊索和自由悬吊滑接线安装终端固定装置和终端拉紧装置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允许最大拉力应大于滑接线或吊索的最大拉力。

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小于或等于25m时,终端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1m。

当滑接线和吊索长度大于25M时,调节余量不应小于0.2m。

a.接线或吊索拉紧时的弛度应根据其材料规格和安装环境温度选用,其滑接线间的驰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

b.滑接线与终端装置之间的绝缘应可靠。

2.13.1.9.悬吊式软电缆安装a.当采用型钢作软电缆滑道时,其接头的高低差不应大0.5mm。

连接后其高出部分应修平整。

b.软电缆安装后,其悬挂装置应能沿滑道灵活无跳动的移动,不得有卡阻现象。

c.悬挂装置的电缆夹应与软电缆可靠固定,电缆夹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m。

d.软电缆移动段的长度比起重机移动距离长15~20%,如设计无规定时,长度大于20m时,应加牵引绳,牵引绳长应短于软电缆的移动段的长度。

e软电缆移动部分两端,应分别与起重机钢绳可靠固定。

2.13.1.20.卷筒与软电缆安装1313a.安装后软电缆与卷筒应保持适当的拉力,但卷筒不得自由转动。

b.卷筒的放绳收绳速度应与起重机移动速度一致,利用重砣调节卷筒时,电缆长度和重砣和行程应相适应。

2.13.1.21.滑接器安装a.接器应沿滑接线全长可靠的接触,自由无阻地滑动。

在任何部位滑接器的中心(宽度)不应越出滑接线的边缘。

b.绝缘子和绝缘套管不得有裂纹,破损等缺陷,导电部分对地绝缘应良好。

c.滑接器与滑接线的接触部分不应有尖锐的边棱,压紧弹簧的压力应适宜。

d.槽形滑接器与可调滑杆间应移动灵活。

e.自由悬吊滑接线的轮型滑接器,安装后应高出滑接线中间托架不少于10mm。

2.14.起重机电气、控制端部分配线安装2.14.1起重机上配线2.14.1.1.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伏的铜芯绝缘导线,导线截面不小于1.5m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