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废处理行业简析

固废处理行业简析

目录一、行业概况 (3)(一)国家投入 (3)(二)现状及趋势 (4)(三)行业竞争状况 (6)(四)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6)(五)政策法规分析 (7)二、技术发展趋势 (11)(一)固废处理方法分类 (11)(二)国际技术路线 (13)(三)国内技术路线 (14)三、固废处理行业产业链状况 (16)(一)上游企业分析 (16)(二)下游企业分析 (17)(三)下游运营企业商业模式 (21)四、固废处理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22)(一)投资机会 (22)(二)风险 (24)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制定了新兴产业增量2015年GDP占比8%,2020年占比15%的阶段性目标,并给出了如何引导和扶持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决定》的出台,在引领我国经济调结构,转模式的同时,也为我们寻找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统计,我国单位GDP能耗,2007 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倍,为美国的3.3倍,为日本的4.9 倍,即使我国单位能耗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各降低20%,到2020 年仍然是2007 年世界平均水平的1.6 倍,是美国的1.9倍,日本的2.7 倍。

目前,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在33%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左右。

可见我国在单位能耗,能耗总量和利用效率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改进空间。

我国正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环保投资正进入高峰期。

环保产业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体现出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同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预测,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的产值就将超过1万亿,到2020年更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9-2010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

其中,节能产业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亿元,环保产业4800亿元,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其中再生资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

专家预计,到2012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

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5.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长率可达到20%。

正是由于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节能环保产业在10月18日下午横空出世的《决定》中,不仅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领舞者的身份翩翩出场,并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将在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环保细分行业固废处理行业也面临着空前发展机遇。

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发布固废处理相关法规35部;与此同时,垃圾处理费的全面开征与上调将成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的固废处理行业尚处初期阶段,产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还非常低。

但是,在政策驱动下,产业发展正在进入高速增长的拐点,预计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有望持续10 年以上。

预计2020 年固废处理行业将拥有6814亿的投资规模,占环保总投资的30%,而这一比例最终将要提高到50%左右。

一、行业概况(一)国家投入图1 我国环保投资情况及预测我国的环保产业发端于“七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环保投入也持续高速增长。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的投资额上升121%,年平均增速达24.2%,环保投资力度的加大促进行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自2001年的1.01%提升至2008年的1.43%,所处的水平与美国环保产业80年代水平相当,该阶段为美国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后半段,环保产生的增速约为GDP增速的两倍,因此,若是中国GDP保持8%的增速,2015年环保投资/GDP提升至2.5%,则2015年中国环保投资额将达1.35万亿,2008-2015年复合增长率可至16.97%。

表1 环保投资概况“十一五”期间,中国固废处理投资规模2100 亿,年均增速18.5%,其中的垃圾处理以25%的增速位列环保投资之首,但固体废物处理问题依旧在恶化,因此中国固废处理投资规模需继续加大以抑制这种趋势。

而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一环,与污水处理和大气处理相比,中国目前固废处理行业仍处于初始阶段,产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均非常低,随着投资规模的快速加大,固废处理行业也必将高速发展。

(二)现状及趋势业界知名机构EBJ曾将环保行业发展分为4个阶段:市场初步发展阶段、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加强监管阶段以及成熟稳定期。

中国现在处于第二阶段,即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环保业的主要驱动因素有重工业化、城市化和高污染引发的环保需求。

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是环保产业的主要子行业之一,是指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测量、防止、限制和减弱因固体废物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行业。

图2 固废处理行业生命周期固体废物可以分为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而后者的数量比重很小。

2001年至2009年间,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从约9亿吨激增到约21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

图3 工业固废产生量及处理情况由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比较难统计,在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中一般用垃圾清运量指标来代替。

生活垃圾的实际产生量约为清运量的两倍,且清运比逐年上升趋势。

2001-2008年,城市垃圾产量复合增长率为5%,而垃圾清运量的增速仅为2.03%,整体来看,垃圾清运的速度不及垃圾产生的速度,垃圾围城现象出现,垃圾处理问题开始引起民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截止2007年,我国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亿多平方米,全国660个城市中有约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图4 生活垃圾清运量、集中处理率近年来,我国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基本维持在1.5亿吨左右。

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式。

2007年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60个,其中卫生填埋有366个,堆肥17个,垃圾焚烧66个。

03年到07年间,填埋厂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从575个减少到366个;堆肥厂的数量从70个减少到17个;而焚烧厂则从47个增加到66个。

垃圾焚烧将会逐渐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

我国的环境治理投资主要可分为三个方向: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三者的比重大致为4:2:4。

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中,固废治理的投资占比为4%;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固废治理投资占比6%;在“三同时”投资中,固废治理投资占比为8%。

则固废处理在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中的占比约为6%。

然而随着城市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有专家基于03-07年的数据预测,固废处理投资在环境治理投资结构比重将由6%提升至8%。

受益于“调结构”的经济发展主基调,固废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十一五”期间,固废处理投资规模2100亿,年均增速18.5%,而环保部中国环境规划院预测“十二五”期间,固废行业达到8000亿,同比十一五翻两番,固废行业进入持续10年以上的黄金发展期。

(三)行业竞争状况我国固废处置行业起步较晚。

目前的竞争状况:一是产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还非常低;二是由于固废行业尚处初期阶段和处置技术工艺较复杂等多种因素,竞争格局尚没有最终确立,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

目前优势竞争者数量有限。

我国固废传统上采用填埋工艺,新兴的堆肥、焚烧法处置固废都属于新兴产业,目前来看,这两个市场核心环节竞争参与者数量都较为有限。

生活垃圾焚烧领域,金州环境、光大国际、天津泰达、首创集团、上海环投、威立雅、桑德环境(原合加资源)、伟明环保、丰泉环保、深圳绿动力、杭州锦江等十余家企业目前瓜分了整个市场;堆肥法下,目前仅桑德环境属于大型企业。

从竞争格局来看,总体上,这一领域具备相当实力的竞争者数量依然有限,其中,桑德环境、金州环境、伟明环保等非国有企业立足于先发优势、技术和机制优势竞争实力日益突出,而几大城市环卫集团借助于资金和地域优势和引进海外合作方,在大型项目上也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四)行业进入壁垒分析废弃物处理行业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理三个领域,其中后两者有小批量、多品种、专业性强的特点,一般由各行业的专业公司进行处理,较难形成大规模经营的模式,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目前我国固废处理行业的主要业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包括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等主要环节,其中垃圾的收集系统一般由政府的环卫部门运营,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环节则可以交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这一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目前在我国处于启动初期),一般固废处理企业的业务涵盖垃圾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两个环节。

由于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相当大,固废处理行业一般采取BOT模式,由政府授权运营企业特许经营。

企业的收入来源为垃圾处理费(向政府收取)和上网售电电费(向电网收取)。

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协议一般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在8%-9%之间作为定价标准。

固废处理业务具有区域垄断、利润率受到一定管制和项目回报稳定的优点,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借助品牌和管理优势,通过区域扩张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主要包括:1.工艺流程:固废较为复杂的形态、涉及领域较多(机械、生化等)使得固废处置工艺相对复杂并难以标准化,资源回收利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要求;2.资金:固废项目投资额相对较高(500 吨/日的中型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采用堆肥、焚烧分别需要投资2、3 亿元),其中设备投资额也超出亿元,工艺的非标准化提升了系统集成商的产业链地位,目前中等规模项目均要求投标方注册资本高于1 亿元;3.业绩:垃圾处理往往产生二次污染(如堆肥法渗滤液、焚烧法下渗滤液及致癌物二恶英),公用事业的本质特性使得政府对工程、设备商的过往业绩要求极高。

(五)政策法规分析固废处理行业是政策主导型行业,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国家政策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1、国际: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以后,各国政府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对固体废弃物的充分回收与再资源化。

同时,各国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对固废处理给予保障。

欧盟1999制定的“垃圾填埋导则”、1994 年制定的“包装和包装废物导则”两个法规对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影响。

德国1996 年颁布了“物质循环和垃圾管理法”。

为了挡住涌进欧洲大陆垃圾填埋场的电子废弃物,2003 年2 月欧盟颁布了环保双指令——《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