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幼儿注意力如何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力如何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力如何培养
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是教学活动,他们也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自己玩自己的,注意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都不会。

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上小学时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会十分困难。

大班幼儿注意力如何培养
1、不能给孩子过多过复杂的信息,否则他的神经无法一一存储
不能有效地培养他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注意力。

例如,一次提供过多的玩具,把孩子“埋”在玩具堆中;或者长期提供不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画面纷乱繁杂的书籍……
2、成人过多的语言刺激,有时会影响宝宝初步的思维能力,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例如:孩子在初次接触新玩具、新物品时,家长应避免喋喋不休地讲解玩法、或用语言多次提醒注意安全等,而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3、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玩游戏被经常打断
如孩子在看动画片,家长没有提醒就走上前关掉电视叫吃饭;孩子在玩汽车,家长一会儿上去问渴不渴,一会儿问要不要尿尿,一会儿问要不要吃点水果等。

这种经常性的打断孩子的思维,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

4、成人要求孩子所做的事过难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过易则不能吸引孩子,都不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只有当新内容与孩子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异时,才
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孩子的注意。

为培养注意力,我们可以从孩子小时做起:
1、居家环境的适当刺激。

对于小小宝宝,可以适当地提
供一些悬挂玩具,如气球,或黑白格、国际象棋盘状、靶心状图谱,吸引他的注意。

注意悬挂玩具要经常更换地方,以免发生斜视等。

2、早期统合游戏。

如用毛巾被悠荡孩子,训练孩子的感
觉统合。

3、与孩子一起玩玩具。

拿出适当的玩具,陪孩子一起玩。

在她自己非常关注的时候,家长只是在旁陪伴。

当孩子发生困难,给予适当帮助。

一般在解决问题后,孩子会更加兴致勃勃地玩同一个玩具,这样就可以强化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一次不要给她拿过多玩具,否则会产生不良刺激。

可以有选择地由家长更换玩具。

4、为孩子设计动静结合的游戏。

小孩子不可能老坐着玩。

所以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要动静结合。

玩一会儿玩具,起来和妈妈一起跳跳舞,到外面跑跑跳跳,回来再玩游戏。

这样的动静结合,可以增大每个活动的注意时间,从而培养注意力。

5、为孩子设计心爱的游戏。

如果仔细观察孩子,每个孩
子都是某个玩具或某个活动迷。

所以如果妈妈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爱好设计宝宝的游戏,就可以大大加强她的关注力。

拍摄小男孩玩汽车小女孩玩过家家的镜头6、为孩子设计手脑并用的
游戏。

如可以做穿扣眼,玩拼图,做拼插手工等活动训练注意力。

一、设计能引起幼儿注意的导入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在教学开始,或是引起幼儿的兴趣,或是给他们说明所要讲的材料,或是对过
去已经讲的东西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幼儿,以便有系统地讲到当前的材料,或是使幼儿感到在新教材方面的无知,就以极大的兴趣去听老师对科目的解释。

”这句话说明了一点:好的导入有利于加强幼儿的注意力。

如在认识一样事物之前,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题,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很大。

在出示图片之前,用一块布蒙住,然后出一些题目考考孩子,卖一下关子,等幼儿答出来后再掀开布,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非常浓烈,情绪会很高涨,注意力当然会集中。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学龄前儿童的活动力主要以游戏为主,幼儿期的活动力要在游戏中培养,在游戏中逐步训练才能形成,如果一个孩子在游戏时也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将来到了小学怎么会专心读书学习呢?那么,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
首先,我们要保证足够的游戏时间,在孩子们游戏过程中,不要随意中断孩子的游戏活动。

其次,供给幼儿的玩具不要太多,如果一下子供给太多的玩具,孩子的兴趣会不断地转移,我们每次游戏活动只要提供几件玩具给孩子玩,将大部分玩具收起来,过一段时间,再予以调换,孩子的兴趣在同一方向保持一段时间,再给以新的刺激,以使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游戏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是最大的,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疲倦地、不知不觉地投身到活动中去,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在一个个有趣的以游戏为主的音乐活动中,各种情操、良好的个性情感等能得到满足,幼儿在这种非常有趣的活动中,兴致是高涨的、热情是洋溢的。

三、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
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入园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

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

比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

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

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四、老师的姿态、表情、语言、声音等都影响幼儿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体态语比口语更能表达情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这一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其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易于理解。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举起大拇指的手势、点点头等远比语言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鼓励、期待、肯定。

二是幼儿有身体接触的需要。

幼儿有皮肤肌渴,成人的双手抚摩可以满足需要,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

体态语就是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和幼儿交流的手段,也是教师用手势、姿态、表情、身
体移位等非言语手段对幼儿的活动做出积极有效的肯定。

这种肯定远远超过了言语的范围,给了孩子莫大自信。

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抑制了他们注意力不集中、随心所欲、没有坚持性的习惯。

让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情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和鼓励。

培养了他们的自制力,促进个性的有利发展。

如声音,说话声音比较响亮,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信心充足;反之就是有气无力。

然而面对低阶段的幼儿,他们上课往往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氛围,在这种气氛下,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老师洪亮的声音会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们觉得这个老师充满了激情。

而这种激情却最容易受感染,也就越容易集中幼儿注意力。

有的老师课堂声音太小,有一些不应有的举止,都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所以老师,在外在的,表情,声音,语言,都应该进行训练或通过他人的指导,直到幼儿能接受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