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探析
提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这个“语文课”是指一节语文课呢?还是指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我的回答是,二者都有,但都不全面。
这个“语文课”应该指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包含一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因素。
我们以往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更多的是注重“一节课”,但我们设计呈现的“一节课”多是过于精彩,作秀的成分太大,学生往往不适应,其结果劳心费力,水月镜花,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当然,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仍是每一节平常的课。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教学问题了。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是为学服务的。
所以,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
一、学生如何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都很认可,也在践行。
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方式方法,更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语文的“日常行为规范”。
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它包括:
1.课前预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学生的预习是自学语文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授内容。
可根据学段的不同,提出相应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
如对生字、词的预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
在语文预习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
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
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逐步去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2.课中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谈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同伴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看法;用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朗读课文。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让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在语文学习中疑问是思考的开始,疑问是思维开拓的交叉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疑问。
所以,能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是课中思考的主要目的。
学生要在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阅读、分析而产生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学生学习前进中的障碍。
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很清楚障碍形成的原因,了解障碍的具体构成,通过课中思考解决这些障碍,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课后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否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养,在于及时地巩固和运用。
好的作业不但能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拓展,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才是真正地掌握了。
4.平时积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个人语文知识底蕴是否丰厚,更重要一点就是平时的积累,教师应注重引导。
如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歌、优秀篇段;养成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好习
惯;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等。
二、教师怎样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理解、学识和切入点的差异,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要想取得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仍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要“真”。
计划周全、目的明确,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备课绝不是简单地书写教案。
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还要充分地考虑各种因素对教学的相关作用,有利用之,有摒弃之。
另外,也可借鉴名家教案,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借鉴不是抄袭,要有取舍,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思想才有自己的课堂。
2.教学方法要“妙”。
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有效的方法。
要因人、因班、因课灵活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要时刻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教师的精彩不是教学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课堂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
3.要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要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勤奋好学的品质,要养成读书写字的习惯。
更多的时候,学生是看你怎么做的,而不是
听你怎么说的。
教学无痕,润物无声。
当我们把语文和用语文真正地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不是口号。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