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号与系统读书笔记

信号与系统读书笔记

信号与系统读书笔记【篇一:学习笔记(信号与系统)】学习笔记(信号与系统)第一章信号和系统信号的概念、描述和分类信号的基本运算典型信号系统的概念和分类1、常常把来自外界的各种报道统称为消息;信息是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信号是反映信息的各种物理量,是系统直接进行加工、变换以实现通信的对象。

信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信号的具体内容;信号是信息的载体,通过信号传递信息。

2、系统(system):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3、信号的描述——数学描述,波形描述。

信号的分类:1)确定信号(规则信号)和随机信号确定信号或规则信号——可以用确定时间函数表示的信号;随机信号——若信号不能用确切的函数描述,它在任意时刻的取值都具有不确定性,只可能知道它的统计特性。

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连续时间信号——在连续的时间范围内(-∞t∞)有定义的信号称为连续时间信号,简称连续信号,实际中也常称为模拟信号;离散时间信号——仅在一些离散的瞬间才有定义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简称离散信号,实际中也常称为数字信号。

3)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周期信号——是指一个每隔一定时间t,按相同规律重复变化的信号;非周期信号——不具有周期性的信号称为非周期信号。

4)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能量信号——信号总能量为有限值而信号平均功率为零;功率信号——平均功率为有限值而信号总能量为无限大。

5)一维信号与多维信号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称为一维或多维函数。

6)因果信号若当t0时f(t)=0,当t0时f(t)≠0的信号,称为因果信号;非因果信号指的是在时间零点之前有非零值。

4、信号的基本运算:尺度变换(横坐标展缩):将f(t)→f(at),称为对信号f(t)的尺度变换。

若a1,则f(at)将f(t)的波形沿时间轴压缩至原来的1/a;若0a1,则f(at)将f(t)的波形沿时间轴扩展为原来的a倍。

微分:信号f(t)的微分运算指f(t)对t取导数,即:信号经过微分运算后突出显示了它的变化部分,起到了锐化的作用。

积分:信号f(t)的积分运算指f(t)在(-∞,t)区间内的定积分,表达式为:信号经过积分运算后,使得信号突出变化部分变得平滑了,起到了模糊的作用,利用积分可以削弱信号中噪声的影响。

5、典型的连续时间信号1)实指数信号:(对时间的微、积分仍是指数。

)a0时,信号将随时间而增长;a0时,信号将随时间而衰减;a=0时,信号不随时间而变化,为直流信号。

对时间的微、积分仍是同频率正弦。

3)复指数信号:实际不存在,但可以用于描述各种信号。

5)钟形信号:6、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sa(0)=1,sa(t)()1)单位阶跃函数:可以方便地表示某些信号,用阶跃函数表示信号的作用区间,积分计算;1单位冲激函数为偶函数:○2加权特性:○;3抽样特性:○,,;,,4尺度变换:○;5导数(冲激偶)○:,,权特。

性:,,冲激偶的抽样特性:冲激偶的加2)单位冲激函数:单位冲激函数是个奇异函数,它是对强度极大,作用时间极短一种物理量的理想化模型。

3)冲激函数与阶跃函数关系:阶跃函数序列与冲激函数序列。

7、信号的分解直流分量fd与交流分量fa(t):平均值。

偶分量与奇分量:fo=为奇分量。

脉冲分量一种分解为矩形窄脉冲分量:,,其中fe=为偶分量,,其中fd为直流分量即信号的【篇二:信号与系统学习心得】学习信号与系统后的一些心得经过一个学期对《信号与系统》的学习与认知,让我逐步的走进这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

这门课程是以《高等数学》为基础,但它又不是一门只拘泥于数学推导与数学运算的学科,它更侧重与数学与专业的有机融合与在创造,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个把书看厚然后再看薄、理解和总结的过程。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信号与系统中的一些学习心得。

所谓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知道它有什么用,然后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所以让我们先来整体认识一下信号与系统。

这门课是电气专业的基础,对后面的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也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思想: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把问题看作一个系统,有了输入,那么就会得到输出。

那么输入和输出有什么关系呢?就需要我们学习了这门课程来掌握理解不同的输入对应怎样的输出,是怎样对应过去的。

信号与系统主要用到的知识有傅里叶变换(离散和连续),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

其中,傅里叶变换是重中之重,学会了这个,另外两个就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

纵观一个系统的实现,其实就是:激励→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用醒目的公式来说明就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咱们怎样由激励来求零输入、零状态响应。

对于零输入响应,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输入的响应,即在系统还没有激励的时候已经有响应了。

这部分可由微分方程齐次解的一部分来求得,两者形式是一样的。

其中的待定系数通过初始状态即可求的。

重点和难点在零状态响应。

这门学科大部分就是通过探讨给出一些列简单的方法来求零状态响应。

首先咱们来想一下,既然零输入响应只是齐次解中的一部分,那么,齐次解中剩下的一部分将和特解一起组成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刚开始是通过卷积的方法来求得,虽然这种方法可行,但需要积分,计算难度明显很大。

于是“懒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更好的办法:傅里叶变换。

课本上给了一系列傅里叶变换,还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以及后面的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及性质都是相通的。

公式与性质的记忆可以通过比较记忆,变换间形式都是一样的。

只要掌握了傅里叶变换,后面两种很快就可学会,无非就是由频域变成了复频域,有连续变成了离散,由复频域变成了z域。

所以说来说去,这本书就是只要认真去理解掌握傅里叶变换就可以了。

由傅里叶变换求零状态响应非常简便,只需要激励的频域函数乘以系统函数(在零状态条件下响应与激励的比值,是系统的频率特征,是系统特征的频域描述,是一个与激励无关的函数)就可以了求的频域里面的响应了,然后再通过傅里叶反变换求的时域里的零状态响应即可。

基本过程为:1,对激励进行傅里叶变换x(t) ? x(w);2,由微分方程求的系统函数h(w);3,由激励的傅里叶变换和系统函数求的频域响应 y(w)=x(w)h(w); 4,通过傅里叶反变换求的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y(w ) ? y(t)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剩下的基础还是需要下功夫自己去记一下的,掌握一些规律。

【篇三:伯格丁信号完整性-学习笔记】写在前言:作为一个还在layout门口徘徊的小虾米,贸然记录自己的学习想法是可笑的。

但每个人并不是出生就会成为大神。

只不过有的人天分好,机遇也把握得当,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成为万众瞩目的高手。

很可惜本人天生愚钝,机遇又很差,在毕业后的三年里浑浑噩噩的憧憬自己的人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程,每天跟着工程队奔波在广阔的祖国大地。

不经意在工作的最后阶段接触到pcb设计。

对于没有耐心和毅力的我,突然感觉这才是我的人生方向,因为突然发现在绘制板图的时候,我可以很有耐心的拉扯每一条线,呵呵难道这一条条显示屏上的线便是我的命运之线么?如饥似渴的读完买回来的书,又囫囵吞枣的大致看了两遍。

感觉到一个人的学习是空虚乏味的,于是想在咱们论坛与各位同我一样,还趴在门缝里仰慕者殿堂中的大神的新手们共同体会我的学习体会。

本人至今自学,没有老师带路,言语中的偏差错误,望各位高手给予我醍醐灌顶的指正。

在此感谢eric bogatin 感谢国内的翻译者李玉山、李丽平等,是他们让我趴在si的门缝,让我有机会一窥我的成神目标。

让论坛记录成神的历程吧!哈哈有些夸口,目标定的太高,大家勿笑。

我的第一本si教材:signal integrity:simplified(信号完整性讲义)也是我目前唯一学习过的教材。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酸菜!信号完整性问题十个基本准则:前三个为设计理念,后八个为设计思路。

影响研发进度并造成产品产品交货推迟,就是企业付出的最昂贵代价。

体会:在论坛中常常争论,是质量重要还是工期重要!我认为都重要,所有的工程都是一个平衡过程,而不是单单一种。

质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适应性,因为整个工业流程中并不仅仅只是画线路板,最终交到消费者手里才是完整的工艺流程。

如果仅仅是为了吹毛求疵而耽误了工期,那么整个工业流程都会耽误。

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推迟,损失不可计量。

但为了赶工期,而设计出不合格的产品,那么只能说设计者能力不够。

或者这家公司没有这个实力在行业内生存。

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者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把握质量与工期的平衡关系,在合适的工期内完成满足产品质量。

至于大神我估计是在要求的工期内,使产品的质量得到飞跃。

1 b*n* h1 t3 _: k6 x5 u二:提高高速产品设计效率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分析工具来实现准确的性能预测;使用测量手段来验证设计过程、降低风险、提高设计工具的可信度。

体会:还没用过仿真,认为仿真等的作用是提高可信度,降低风险。

如果板级设计所留预量足够,可以简单的用公式计算和经验来代替仿真。

三:将问题实质与表面现象剥离开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采用经验法则、解析近似、数值仿真或者测量工具来获得数据。

这是工程实践的本质。

! b( y8 p. b ]体会:没做过仿真,不知道仿真所需时间。

依我来看,以上所说应相对应工程的要求,如果所作产品要求不严格,或者裕量很大,最快的方法是采用经验法则。

对于裕量在20~5%的可以采用解析近似。

此书上大部分公式及近似值都在10%-5%左右。

对于要求更严格的裕量便可采用仿真。

裕量大概在2-3%左右。

比如ddr等。

对于要求更严格的,建模无法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即需要直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耗时应该说是逐层递加。

四:信号由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构成。

一个信号在沿着传输线流动过程中每一时刻都会感受到特性阻抗。

如果瞬态阻抗为常数,则其信号质量将会获得奇迹般的改善。

体会:忘掉覆铜地的概念,在设计初期考虑信号线走向时,就要优先考虑地平面或其他信号返回路径。

防止电路板在绘制完信号线后,突然发现返回的地平面出现“濠”,导致高速信号线需要重新规划。

单根传输线最优的工作方式是点对点,源阻抗=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阻抗。

在特性阻抗恒定的情况下,tr保持不变,变的仅仅是信号的幅值。

不明:在线路规划时,一个芯片n个i/o口,而相对的地引脚很少。

按照高速信号线返回路径为靠近信号线理论。

岂不是在信号的接收端,n条信号线同时走在同一个gnd引脚,便会造成信号返回线之间的串扰了么?这样做假设n条信号线同时工作,便会造成很严重的地弹么?芯片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e. f, k7 @) f# {五:把接地这一术语忘掉,因为它所造成的问题比用它来解决的问题还多。

每一路信号都有返回路径。

体会:个人感觉同上。

把接地等同于信号线设计,估计返工的情况大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