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蛋艺术简论
中国彩蛋艺术简论
张春嘉著
彩蛋是工艺艺术当中的一支艺术奇葩,民族的瑰宝。
一枚寻常而不显眼的蛋壳,总是与垃圾为伍,被人们随手丢弃。
而在世界各地的民间艺人,通过灵巧的双手与智慧,以它为载体,游笔弄刀,在方寸之间纵横驰骋,将它变废为宝,创作出许多珍奇的艺术品,令观者赞赏不已,惊叹彩蛋工艺品的精巧别致,以至于爱不释手。
运用蛋壳制作装饰品,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
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就出现了把蛋皮弄成碎片,然后饰嵌于深沉的大漆之中,形成古朴雅致、变化微妙的图案纹样。
春秋初期齐国上卿,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多靡篇》中曾提到“雕卵然后瀹之”,意思是说把蛋用彩画装饰,然后再煮。
而把整个蛋壳染成红色,或者涂上吉祥的纹样,做为婚嫁喜庆,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是我国民间久已有之的一种风俗。
在北京、山东一些地方,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把鸡蛋涂上色彩煮熟。
到郊外踏青春游时,少女和儿童将彩蛋顺着山坡滚下去,比赛谁的彩蛋滚得最远,以此当作游戏,增添游兴,然后野餐时再食用彩蛋。
至今,广东、福建、四川、河北等地区,在妇女生小孩或老人寿辰时,乡里亲朋、左邻右舍还有馈赠红蛋和吃染红熟鸡蛋的风俗,以表示祝贺。
据说,在清代中叶,北京、苏州等地的庙会上,就有彩蛋出售,上边画有戏剧人物脸谱及猴、鸡、狗、猪、鼠等十二生肖,既供玩赏,又可去皮食用。
此后,一些古玩摊子上也出现了煮熟的彩画蛋,绘制加工的水平,也有了提高,由此而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在清《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余尝于灯市见一灯,皆以卵壳为之,为灯、为盖、为坠、凡计数十百枚。
每壳必空四门,每门必有榱栱窗櫺,金碧辉耀,可谓巧绝。
清末,瑞安有一位老人精画彩蛋,五十岁左右时,还能在一个鹅蛋上画出水浒一百零八将,情节生动,人物神态逼真,人们叫他“花蛋叔”。
那时,不论北方或南方,应市应节就有彩蛋,曾流行有“龙灯鸡蛋壳”的说法。
画蛋壳还列入七十二行,对画像的叫:“丹青师”,对画建筑图案的叫“彩画师”,对画彩蛋的叫“蛋花师”。
中国彩蛋艺术自唐宋年间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发展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制作技艺日臻完美,从绘画到装璜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花色品种也增多。
现在的彩蛋已经不是用煮熟的蛋制作了,而是先将蛋清蛋黄取出,在生的空蛋皮上绘画。
这种工艺品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行销国内外。
山东荷泽等国内生产的工艺彩蛋曾出口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
在西方国家当中,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传统基督教节日,其主要装饰品和礼品就是彩蛋,也称复活蛋,家家户户悬挂着彩蛋。
基督教认为,这含有“耶稣复活”的寓意,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彩蛋工艺品在欧洲国家中广为流传,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也是出口彩蛋的主要国家。
而澳大利亚政府将其国家特有的鸟类鸸鹋的卵壳雕上精致景物作为礼物赠送给与其结交的国家,以示友好的象征。
彩蛋的品种花色繁多,有单个的,成双的,也有成组成套的,如黄山十二景,红楼十二金钗;也有的排列成方成圆、成宝塔、灯挂、堆山等形式;还有一种立体画彩蛋,即在蛋壳内装有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英男秀女等,再装进一只小灯泡,电路一通,宛如月宫再现;还有雕花式彩蛋,素色图案若隐若现,清雅脱俗,施以色彩绚丽多姿;还有镂雕式彩蛋,更显工艺奇绝,
玲珑剔透,引人入胜;还有刮刻式彩蛋,呈现浮雕效果,或表现各国硬币图案,或表现世界万物各款式样等,琳琳种种,变化无穷,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刺绣彩蛋,就是在脆薄的蛋壳上钻出过千的小孔,再用细若发丝的针在蛋壳上刺绣,通过各色彩线的穿入、穿出构成玲珑精巧的手工蛋绣艺品,堪称一绝。
最精彩的当是将以上各工艺相结合,创作出更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彩蛋,是在很小的面积上,如邮票一般,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等技法描绘,亦可以刀代笔,或写奇峰耸秀,于烟云幻雾之中,江河万里,舟楫往来;或写杏花春雨,夏柳荷塘,秋山红叶,雪岭苍松;或写翠鸟飞燕,喜鹊登枝,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或写天上人间,神佛仙女,巾帼婵娟,历代帝王;或写各国元首,历届政要,战争风云;或写万国卡通,动漫男女,趣稚可人......寸间千里,咫尺万变,层次分明,精致入微。
由于蛋壳本身质地细腻,莹洁如玉,越发显得画面简洁凝重,清秀俏丽,小中见大,别具一格。
彩蛋工艺比较细致、繁琐,选料也十分讲究。
彩蛋的原料来源广泛,鸡、鸭、鹅、鸵鸟等禽类的蛋壳都可以,但从蛋壳的薄厚及表皮的质地,光洁滋润来看,还是选择鸭蛋皮为宜,它细腻晶莹,洁如雪,润如脂,薄如纸,小巧轻盈。
而其它禽类的蛋壳表皮虽然比较粗糙,底色不一,却可籍以表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彩蛋的加工制作,要经过挑选、抽空、清洗、风干、堵洞、配座、绘制、题款、罩光、包装等工序。
每一环节都极其严格,要是其中一环马虎了,都会使作品前功尽弃。
所以只有认真做好当中的每一步,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来的。
我国彩蛋艺术虽然精美绝伦,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入流的状态。
如在民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彩蛋艺术组织,而且在互联网信息里,有许多民间工艺栏目里都没有设置彩
蛋这一专栏,甚至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民众都不知道彩蛋为何物。
因此,如何使丰富多彩的彩蛋艺术能真正的展现她应有的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十分重视与大力发掘民间各类手工艺术,也相对的组织了各种民间艺术的研究机构,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
加上当今盛世收藏热也刺激了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有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将给我国工艺美术产品走向世界提供绝佳的机遇;而且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相应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对本国以至全世界的本原文化作出有力的保护与推广,而我国目前已经在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先知先觉的明智抉择,对于民间艺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民间艺人不单要乘着这一春风向前发展,最主要的还是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再创造,坚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对个人的修养、专业学识的修为与提高,技能上创新与巩固,用料质量与制作工艺的改进,以及包装的考究设计,还有就是用平和的心境,踏踏实实的去做,自强不息,广交同好,相互促进,主动以任何方式展示我们的彩蛋艺术精品,比如各类展览,网站展示等,为中国彩蛋艺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各国艺术机构进行艺术交流,让更多喜爱美好事物的人们欣赏到精美的彩蛋艺术精品,使中国彩蛋艺术发扬光大,真正成为艺林之中的一支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