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指出物理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介绍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探究的乐趣;探究式学习;实验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是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亮点,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就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注意探究课的设计
1、要注意突出新知可探性,避免超前自学
由于自学易打破探究的悬念感与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从而造成创造活动的中断,因此,在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将要探索的内容。
但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课堂主要问题的创造性探究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有关的预备知识,但不可让学生直接接触主要问题的实质或结论。
2、设计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摄取、定位与活化三个步骤。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摄取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最初在头脑中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这就需要通过小结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内在联系,使之有序化。
最后还要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它们活化3、对具体探究过程的设计要符合课题的合适要素
科学探究,离不开探究的程序,这一程序其实就是思维的程序。
例如: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其总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其中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是相对独立的,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4、对学生的猜想处理要注意思维发散性与聚合性相结合
例如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或感性材料使学生进行猜想,将学生思维发散: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聚合:“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分两种,一种是物体没有全部没入液体中,一种是物体全部没入液体中,前者可纳入排开液体的体积中进行研究,后者可命名为“浸没的深度”来研究。
二、处理好探究课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1、要注重非指导性教学。
注重非指导性教学,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
教师应该甘心当好“导演”,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2、要注意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不仅要当好“导演”,有时还应该当好演员中的“配角”,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
教师当好一名“优生”和一名“差生”。
通过“优生”的作用,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一名“差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
三、探究课教学中的控制策略
1、对探究环节进行最优化处理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后,学生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入人耳的?
(2)猜想与假设──科学探究的先导。
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
如“焦耳定律”这节课中,在提出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通过讨论、分析电线着火,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不热这些现象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学生就能作出电热的多少可能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的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科学探究的具体化程序化。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
常用的物理实验设计方法有:对比法、控制变量法、
排除法、理想实验法、定量测量法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科学事实是进行科学分析的依据。
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
在上阶段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通过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5)分析与论证──科学结论的形成。
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验结论。
2、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处理
由于创造活动的特点,教学中发展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才是探究及创造教学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地控制教学过程,不可死板、机械。
3、探究课的课时进行合理增加与灵活处理
一般情况下一节探究课的时间是讲授相同内容时间的1.5—2倍。
我们可以灵活地进行处理,如上课不一定非要经过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可以将其中的部分环节简化或取消,为学生的思维、探究换得更多的时间。
四、怎样才能上好物理探究课
1、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在教学
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可以采用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
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3、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
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做小实验,搞小制作。
4、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
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关键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5、探究式学习应适当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