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下劳技教案

三下劳技教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十九十九的努力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劳动课。

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

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学期的小手工制作项目难度有所增加。

首先, 制作项目的结构更加立体, 有的还包含可动、可变的结构;其次, 除了常见的卡纸、彩纸材料以外, 还增加了瓦楞纸、纸黏土、塑料片等其他材料;最后, 制作技法的难度也有所增加,综合性更强。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11个项目:抽拉式课程表,连杆玩具,立体书,卡车模型,高铁列车模型, “天宫一号”模型,衍纸画纸黏土浮雕,装饰画框,面具,3D 眼镜。

四、教学安排立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安排18 课时。

本册许多项目都可以进行深入的二度开发, 例如, 立体书、衍纸画、纸黏土浮雕。

许多项目的“拓展创新”环节也可以进一步开发、扩展为新的课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 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措施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兴趣为基础,以学生动手为主。

2.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只有这样才防止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4.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被学生备课、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5.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6.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7.重视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

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如: 材料是否带齐等③家务劳动。

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表一、抽拉式课程表抽拉式课程表是一个传统的项目, 使用提供的卡纸材料制作。

抽拉式课程表在结构上增加了可变性, 使项目更有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制作项目的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抽拉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掌握刻曲线的方法。

3.能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完成抽拉式课程表的制作。

4.学会改进课程表的抽拉结构, 使其抽拉更加灵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刻曲线的技法, 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完成抽拉式课程表的制作。

2.教学难点:了解抽拉结构, 能够对抽拉式课程表的结构进行改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抽拉式课程表成品与半成品, 抽拉结构应用的图片案例等资料, 相关教学设备2.学生准备:抽拉式课程表的相关制作材料,白纸或废纸1 张, 纸工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灵灵和巧巧的对话, 引出这个具有实用性的制作项目。

教师可以展示抽拉式课程表成品,演示抽拉效果,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探究学习,掌握技术提问: 仔细观察抽拉式课程表的抽拉式运动,说一说这个课程表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提问: 大家再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抽拉结构?学生回答。

提问: 你有没有遇到过抽屉抽拉不灵活或其他具有抽拉结构的物品抽拉不灵活的情况?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展示: 制作材料。

提问: 仔细观察制作材料, 说说如何剪切上面的曲线。

学生回答: 用美工刀刻。

提问: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刻直线的技曲线能用刻直线的方法刻吗?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或废纸,在上面画一个圆形, 教师演示刻曲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时需要提醒学生。

提问:除了刚才老师演示的刻曲线的方法,你们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学生讨论。

3.实践体验,做课程表提问: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制作材料上的这些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在制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依据步骤图制作课程表。

(对于外壳、抽拉板等部件的粘贴, 学生只看步骤图可能难以理解,教师要做好演示指导)4.制作完成,试用改进。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试用自己的课程表提问: 你制作的课程表有没有问题, 抽拉时是否灵活,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没有改进的方法?学生讨论。

5.交流分享,评评议议。

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比一比谁的课程表做得最好,与大家分享制作的经验。

神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评、互评, 着重从剪刻准确、抽拉灵活、粘贴牢固、制作精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6.拓展活动, 创新思维。

提问: 大家都对自己的课程表的抽拉结构做了改进。

你们能不能再发挥一下想象力,设计一个新的抽拉结构课程表?学生讨论。

提问: 想一想, 我们还能从哪里找到制作课程表的材料?学生讨论。

教学反思:二.连杆玩具连杆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 多用于传动装置。

本课通过制作与植树节相关的连杆玩具, 让学生了解连杆结构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杆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认识挖孔符号,掌握挖孔的方法。

3.能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完成连杆玩具的制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连杆结构,掌握挖孔的方法,能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完成连杆玩具的制作。

教学难点: 组合连杆与拉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连杆玩具成品与半成品,连杆结构应用的图2. 学生准备:连杆玩具的相关制作材料,纸工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植树节的介绍引出本项目。

教师可以展示连杆玩具成品,演示运动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学习, 掌握技术。

提问: 仔细观察连杆玩具的运动, 说一说这个“连杆玩具”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介绍连杆结构提问: 大家再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杆结构。

学生讨论提问: 仔细观察制作材料, 说一说上面哪个符号以前没有见过, 它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教材上的挖孔符号及操作技法。

提问: 再观察制作材料,看看这个连杆玩具上的挖孔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先对折,再用剪刀剪)3.实践体验,制作玩具。

提问: 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连杆玩具的制作步骤?学生回答。

让学生依据步骤图制作连杆玩具连杆与拉杆的组合具有一定难度,只看步骤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要做好演示和指导4.交流分享,评评议议。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的连杆玩具做得最好, 分享制作经验。

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评、互评, 着重对剪刻平滑、挖孔准确、抽拉灵活、美观牢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活动,创新思维。

(这部分可以作为课外内容)标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连杆结构的原理, 进一步拓展思维, 设计新颖的连杆结构玩具。

教学反思:三.立体书立体书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儿童读物,本课带领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书, 让学生了解立体书的原理, 培养学生对纸张结构变化与设计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认识立体书,了解立体书的可动原理2. 能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完成立体书的制作。

(二)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立体书的可动原理,能根据步骤说明完成立体书的制作。

2. 教学难点: 小海豚的粘贴定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立体书成品与半成品, 其他复杂的立体书样。

学生准备: 立体书的相关制作材料, 纸工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复杂的立体书,演示立体书的动态效果,介绍立体书,调动学生兴趣。

2. 探究学习,了解原理。

提问: 还记得上学期制作的立体贺卡吗?观察立体贺卡和立体书,说说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讨论实践体验, 做立体书提问: 仔细观察制作材料, 说说材料袋中所提供的卡纸上各零部件旁边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让学生依据步骤图制作立体书, 提醒学生零部件的位置不要弄错提问: 两只小海豚之间的粘贴位置没有准确定位, 有没有同学知道应该怎样粘贴?学生回答。

小海豚的粘贴定位有一定难度,光看步骤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4.交流分享,评评议议。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比一比谁的立体书做得最好,分享制作经验。

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评、互评, 着重对剪切平滑、粘贴牢固、开合自如、整洁美观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活动,巩固知识。

(这部分可以作为课外内容), 当教师介绍立体书的常见类型。

提问: 大家看看这个简单的立体书, 它属于立体书的哪种类型?(学生回答: 切割立体型与“V”折立体型)你能试着制作出来吗?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