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度误差调试指导
原理说明: 18XP系列世纪星硬件设计具有可以采集脉冲数据的特性,因而可以来对走圆过程中的X轴与Y轴的脉冲进行采集与分析,带有采集功能的18XP设
计了通过图形界面的方式来显示两轴的同步误差,对两个进给轴插补铣圆的轨
迹进行同步描绘并显示出误差精度,以便分析后进行相关参数调整,将铣削圆
度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接线说明: 1.0.3m 电缆和2m 电缆共同的DB15头孔接到21(或18)世纪星的轴口
2.0.3m 电缆的DB15头针接到21(或18)世纪星的轴口指令线上
3.2m 电缆的另一DB15头孔接到18XP的轴口上
[注意]:以上接线中,21(或18)系统的X轴与18XP的X轴连接;21(或
18)系统的Y轴与18XP的Y轴连接
18XP调试18系列世纪星的接线见<刚性攻丝调试指导说明书>附图1
18XP调试21系列世纪星的接线见<刚性攻丝调试指导说明书>附图2
参数设置: 在21的轴参数中设置以下几个参数:
1、外部脉冲当量分子:18XP跟21设置成一致;
2、外部脉冲当量分母:18XP设置成21的值乘以4;例如,21若为2,
则18XP需设置成8;
3、电机每转脉冲数:18XP设置成21的值乘以4;例如,21若为2500,
则18XP设置成10000;
4、是否带反馈:18XP和21都需设置成45(带反馈);
在18的轴参数中设置以下几个参数:
5、外部脉冲当量分子:18XP跟18设置成一致;
6、外部脉冲当量分母:18XP跟18设置成一致;
7、电机每转脉冲数:18XP跟18设置成一致;
8、是否带反馈:18XP和21都需设置成45(带反馈);
另外18XP中要设置:
1、要查看18XP中:“诊断”-“伺服调试”-“轴设置”中是否为系统默
认设置,即(x y z c):(0 1 2 0),若不是,则改为如此。
2、要查看18XP中:“诊断”-“伺服调试”-“轮廓误差”-“参数设置”
中是否为系统默认设置,即radius =20 ,此值与18XP系统自带的G代码程序
O00F1中的铣圆半径值20一致;若要修改圆半径,则这两个值都要修改成一
致。
[注意]:18XP的X轴轴参数对应21(或18)的X轴轴参数;18XP的Y轴轴参数对应21(或18)的Y轴轴参数。
编程实例: %1234
G92 X0 Y0 Z0 ;设立工件坐标系
G02 X0 Y0 I40 J0 F500 ;以工件坐标系零点为起点和终点,画半径
40的圆(此编程半径值必须为“参数设置”
中半径值的2倍)
M30
测试步骤: 1、编辑好以上的测试程序(注意画圆的半径值),进入“伺服调试”中的“轮廓误差”,然后将18XP设置成检测“实际”脉冲的状态(“采样停止”后
用PgDn键选择)。
2、然后先按“记录开始”,再让21(或18)系统走铣圆程序,18XP界面
上就会显示圆弧行走轨迹。
注意:检测之前先将两个进给轴的反向间隙暂时设置为0,因为18XP系统检测的反馈信号是从电机读取,所以设置反向间隙后在检测电机轨迹过象限
时检测轨迹会有很明显的突跳,不利于观察。
调试示例:1)、分析下图可以得出,X轴驱动增益偏软,Y轴增益偏硬。
根据这个结论对进给轴驱动器的参数进行调整,直到检测得到的圆弧轨迹在视觉上看不出
明显偏差。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两个轴同步误差的方法来检测两个轴是否匹配,测量方法:用18XP“伺服调试”中的“同步误差”功能测量X、Y轴,螺距设
置为1,使X、Y轴插补行走45度的斜线,也可以得出两轴的同步误差,相
应的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参数调整消除误差。
2)、下图的情况为:X轴驱动增益偏硬,Y轴增益偏软
3)、下图的情况为:系统设置了X轴反向间隙,没有设置Y轴反向间隙
4)、下图的情况为:系统设置了Y轴反向间隙,没有设置X轴反向间隙
5)、系统不设置X轴的螺距误差补偿,只设置Y轴的螺距误差补偿
6)、系统设置X、Y轴的螺距误差补偿
根据以上情况对相应的参数值进行调整后,可以得出较小误差的圆轨迹,说明数控系统发出的圆弧脉冲指令在理论上是理想的。
之后补上机床反向间隙可以进行实际加工测量。
将X、Y轴反向间隙设置正确,进行加工完成测量。
加工后进行4个象限的测量,如果4个象限上有误差应该是机械精度造成的;如果是其它地方上有误差则为反向间隙造成的。
如果出现的测量结果与图1)基本相似的话,应该为X向反向间隙设置偏小,Y向反向间隙设置过大造成的。
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应该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