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1、《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二、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三、古今异义词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四、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五、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2、《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何愁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四、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六、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敲,凿15、始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18、子子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七、特殊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2、帝感其诚(被动句)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4、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八、朗读节奏1、遂率/子荷担者/三夫九、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十、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三、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四、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国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8、国恒亡恒:常9、生于忧患生:生存发展。

六、朗读节奏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八、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国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一、通假字:下见小潭见通现,出现二、一词多义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名词)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2、伐:伐竹取道(砍伐)齐师伐我(讨伐)3、明:明灭可见(明亮)庭下如积水空明(透明)三、重点词语解释1、清冽:清凉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约。

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五、重点语句翻译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六、课文容理解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被贬官的抑郁忧伤之情。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3、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一、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二、一词多义①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欲穷其林。

(走完)②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消失)③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三、词类活用任意东西 (东西:名作动,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作动,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作动,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作状,在上边)四、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