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分层训练附答案7 山地的形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分层训练附答案7 山地的形成

课时分层作业(七) 山地的形成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
A.华山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D.安第斯山
2.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 )
A.渭河平原B.汾河谷地
C.东非大裂谷D.长江三峡
3.图中⑥处山地的成因是( )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
1.A 2.D 3.B[①处是断块山,地质构造是断层中相对上升的一侧发育而成,选项中华山是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均为褶皱山。

④处是断层形成时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谷地或低地,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⑥处山地的形成是向斜成山,由于向斜底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4~6题。

4.若岩层Ⅰ为页岩,Ⅱ为石灰岩,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变
质成为新岩石的是( )
A.甲——大理岩B.乙——板岩
C.丙——大理岩D.丁——石英岩
5.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D.向斜
6.乙、丙、丁、戊四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丙乙丁戊B.戊丙乙丁
C.丙乙戊丁D.丁乙丙戊
4.C 5.C 6.A[第4题,变质岩是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条件形成的。

岩浆出入地区温度和压力都偏高,所以Ⅰ为页岩可在丁区域变质形成板岩;Ⅱ为石灰岩可以在丙区域变质形成大理岩。

第5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可以判断为背斜,故C正确。

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戊是侵入到丁、丙岩层中所以丁、丙先于戊形成。

又由于丙、丁是沉积岩,按照沉积岩沉积规律可知丙先于丁沉积。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贫困县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

7.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和乙村的高速公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8.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为( )
A.减缓道路坡度B.提升行车速度
C.联系更多村落D.开发煤炭资源
7.C8.B[第7题,山区修公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高速公路速度快,应减少弯道、降低坡度;读图可知,方案①、④绕得太远;方案②线路与等高线垂直穿过,坡度陡;方案③弯道少,且坡度较缓,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

第 8题,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弯道行车危险;之所以选择③设计方案,最主要原因为提升行车速度;减缓道路坡度是提高车速的措施,不是最主要原因;没有联系更多村落;不经过煤矿,开发煤炭资源不是主要原因。

]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其中A为_____斜,B为______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________(流水、风力)的_____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和_______。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____处。

(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
A.黄土岩性疏松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D.流水侵蚀严重
【解析】这是一道观察分析读图题,要把握读图的基本原理。

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地层的弯曲变化情况,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确定地貌特点应分析地表的形态变化,其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背斜部位受张力易侵蚀,而向斜部位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与岩浆活动无关,它的坚硬程度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外部环境,一般来说,坚硬的岩石不易受侵蚀,表现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层冷凝形成的,常埋在地表以下。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环境效益,因此不能任意采伐。

【答案】(1)褶皱背向
(2)流水侵蚀
(3)①②②③
(4)B A
(5)增加滑坡和泥石流
(6)ABD
[冲A挑战练]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 。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11.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m B.45m
C.75m D.105m
10.D11.C12.C[第10题,图中③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③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背斜构造;则图示地区为背斜谷。

第11题,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③阶地形成最晚。

第12题,由于等高距为20m,故③处海拔低于⑤处20~40m;
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③处钻到4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80m,故75m是可能的。

]
13.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

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为背斜成谷。

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