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常见地貌类型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常见地貌类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属于河流冲积(洪积)扇地貌景观的是()
A[A为冲积扇;B为风蚀蘑菇;C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为流水侵蚀形成;D为冲积平原。

]
2.下面是某同学在旅游中拍摄的两幅地貌景观图,图1中岩石A处发育凹沟,图2中红色山群陡峭。

形成上述景观的共同的原因是()
图1图2
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
C.风力搬运D.岩浆活动
B[图1为流水侵蚀的凹沟,图2为喀斯特地貌峰林景观,二者都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
下面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面地貌景观,发育在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3.A 4.B[第3题,图为“V”形河谷地貌,常发育在水流湍急的上游地区,上游河水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形成“V”形。

图中①地为河流上游地区。

第4题,从①到④地势逐渐变缓;水流流速变慢,从上游侵蚀带来的沉积物会逐渐沉积,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总会先沉积,因此从①到④沉积物颗粒会逐渐变小。

]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

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
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5.A 6.C[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花岗岩千疮百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
下图示意不同的地貌。

读图,回答7~8题。

①②
③④
7.图中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③
8.①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7.B8.C[第7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③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②长江三峡和④三角洲为河流地貌。

第8题,新月形沙丘为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10.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岩洞B.岩礁
C.沙滩D.海岸
9.A10.C[第9题,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风化作用
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风力侵蚀作用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常有“U”形谷、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

巨岩中的岩洞应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故A正确。

第10题,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以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

故C正确。

]
11.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众多山峰,可判断出该地为峰林。

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西侧较为平缓,东侧有众多闭合等高线。

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