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C )A.生物环境 B.生活环境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A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B )A.人文环境的破坏B.自然环境的破坏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D.水体污染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两类。
狭义的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环境的破坏: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引起一系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
.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D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 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A.以人类为中心 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C.以环境为中心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 C )A.《里约宣言》 B.《21世纪议程》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斯德哥尔摩宣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
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D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B.以人为本C.切实保护环境D.公众参与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 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 B )A.征收排污费B.低息贷款C.征收超额排污费 D.政府拨款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 A )A.自然添附 B.继受取得C.原始取得D.传来取得1、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
2、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法定取得、天然孳息、开发利用取得。
3、个人所有权的取得。
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完整意义的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只存在某自然资源个别部分的个人所有权。
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D )A.排污费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C.自然资源承包费 D.自然资源税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C )A.中国 B.美国C.日本 D.英国13.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A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日常生活需要的且购量不超过500克或500毫升(有特殊限量的除外)的零星化学危险物品,可直接向经营企业购买。
对运输装卸化学危险物品的规定:1、装运化学危险物品时不得客货混装。
2、载客的火车、船舶、飞机机舱不得装运化学危险物品。
3、禁止乘客随身携带、夹带化学危险物品乘坐上述交通工具。
4、禁止无关人员搭乘装运化学危险物品的车厢、船舱和飞机机舱。
14.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
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
其中可得利益是指( C )A.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B.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C.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D.购买鱼苗的费用15.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来看,“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C )A.导致水资源枯竭的现象B.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的现象C.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D.导致海洋污染的现象16.土地资源的特征有固定性、整体性、生产性、有限性和( D )A.价值性B.不可再生性C.自然性D.不可替代性17.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包括( B )A.淡水和海水B.地表水和地下水C.饮用水和非饮用水 D.生活用水和其他用途的水18.我国《森林法》规定的林业建设方针为: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A )A.采育结合,永续利用B.封山育林,永续利用C.采育结合,以育为主D.封山育林,有序利用19.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形式租赁给乙企业使用50年。
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的归属是( D )A.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B.乙企业拥有5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只能归国家所有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在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
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20.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它具有( C )A.可开采性质B.属于国家所有的法律属性C.利用价值 D.天然属性矿产资源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非再生性;(2)有限性;(3)分布的不均衡性。
21.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 C )A.《内罗毕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C.《人类环境宣言》 D.《禁止核试验条约》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通称《斯德哥尔摩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和其他若干建议和决议。
2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环评文件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B )A.7日B.10日C.15日 D.30日第十二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在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并确保其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提出意见的公众反馈意见处理情况。
23.国际上关于实现和维持核设施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是( A )A.《核安全公约》 B.《禁止核试验条约》C.《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D.《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核安全公约》是国际上关于实现和维持核设施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1979《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是国际上旨在保护核材料的合法储存、运输和使用的法律规范体系。
24.目前,对于南极的国际法律管制体制主要是1959年的( D )A.《养护南极海豹公约》B.《管制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公约》C.《关于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D.《南极条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等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的行为有(BCDE )A.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设备,或者采用禁止采用的工艺的B.对违法未进行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检测的或在被检测时弄虚作假的C.拒报或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D.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E.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等物料的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三)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四)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设备,或者采用禁止采用的工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由转让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没收转让者的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两倍以下罚款。
26.下列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全球性的大气污染是(ACD )A.臭氧层的破坏 B.气候变异C.温室效应 D.酸雨 E.热带雨林的减少全球性的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三大问题,即: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27.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要尊重和体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该规律除“物物相关”律之外,还包括(ABCE)A.“相生相克”律 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E.“时空有宜”律28.国家对环境进行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CD )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E.科学性原则29.产生环境噪声的振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划分,可分为(CDE )A.工业噪声 B.交通噪声C.机械性噪声 D.空气动力性噪声 E.电磁性噪声(1)按污染源的种类,划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自然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