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河北省深州市高古庄镇刘家沙洼小学代晓红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情境趣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
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
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
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
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其二,生活世界数学化。
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例如: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三、创设生活情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
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
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再如:我校低年级教师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在课堂上学“生活剧”:让一名学生到“商店”买4支铅笔,“售货员”告诉他一支铅笔3角2分钱,学生拿出2元钱,让“售货员”准确地找给零钱。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
四、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到生活活动中去学习、操作、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习惯,努力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全班同学称体重,用千克作单位记下自己的体重,回家将自己的体重告诉父母。
课堂上,分别叫学生上讲台称书包、书、文具盒、铅笔等的重量,并以斤、公斤、克、千克为单位记在黑板上。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斤、公斤、克、千克这些单位。
最后叫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生活用品大约1公斤、1千克、500克、50克重。
比较5克铁与5克棉花谁重些?
总之,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