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蛋及蛋制品
加工方法 盐泥涂布 盐水咸蛋
第五节 再制蛋
三、糟蛋
加工原理
鸭蛋在糟渍过程中,蛋壳及内容物在酿酒制
糟中产生的醇、酸、糖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 的物理、化学变化,使蛋壳变软或脱落成软壳 状,蛋清和蛋黄凝固变性,使蛋带有轻微的甜 味和芳香气味。 加工过程
第五节 再制蛋
1 配料
按鲜鸭蛋120只计算,需用优质糯米10kg左右,食盐 1.5kg,甜酒药200g,白酒药100g。 2 酿制酒糟 (1)浸米 (2)蒸饭 (3)制糟 3 原料蛋选择 挑选新鲜、完整、个头均匀的鲜鸭蛋为原料蛋,踢出各种次、 劣蛋。
(2)蛋黄膜 由纤维状角质蛋白组成,有弹性、渗透性。 起着保护胚胎和蛋黄的作用。随着贮存时间 的延长,蛋黄膜会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 蛋清中的水分也会向蛋黄渗透,致使蛋黄 膜破裂,形成散黄。蛋黄蛋清混合,溶菌酶 完全失去作用。
(3)胚胎 一白色的圆点,比重略小于蛋黄,一般附着于 蛋黄上方。 胚胎有受精和未受精两种情况,未受精者一般称 为胚盘。 (4)蛋黄内容物 一般为黄色浆状物体,是蛋中最富有营养的部 分。 蛋黄的颜色随着鸡的品种和饲料等的变化而变 化。
3荧光鉴定法
用紫外线照射,观察蛋对光谱的变化来进行
鉴别。 蛋由新鲜到腐败,荧光反应由深红色-粉红色 -紫红色-紫色 4 密度鉴别法 预先配置具有浓度梯度的食盐溶液,放入鸡 蛋,使鸡蛋悬浮的盐溶液的浓度即为蛋的密 度。一般密度在1.08以上,低于1.05为陈蛋。
5、哈夫单位的测定 根据蛋的重量和浓厚蛋白的高度而这间的关系计算
第七章
蛋及蛋制品
第一节
概述
自1904年以来,我国就出口鸡蛋和蛋制品, 曾占世界出口额的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出口曾占我国食品出口第二 位。 近十几年,我国养鸡业和蛋品加工有了很大 发展。
蛋品的分类 鲜蛋:没有经过加工再制,蛋体未经破坏的 蛋。鹌鹑蛋、鸽蛋等。 再制蛋:在不改变蛋形的情况下,经过盐、 碱、糟等一系列加工而成的蛋品。 蛋制品:指鲜蛋经过去壳、冷冻或干燥,添 加化学防腐剂等加工后,改变了蛋体形状的 蛋品。
第六节 蛋制品
主要以鸡蛋为原料加工,包括干蛋、湿蛋、冰蛋三种。 首先将鲜蛋经灯光透视挑选,然后漂洗干净,再逐个打入 碗内,经过检查,将无异味和杂质的蛋液集中起来,就成为 加工各种干、湿制品的半成品。 一、干蛋粉的加工 蛋液搅拌过滤 喷雾干燥 过筛包装 二、干蛋白片的加工 蛋白液搅拌过滤 发酵 再过滤 加氨水 烘干 晾白(使水分降至15%左右)
第四节
鲜蛋在保管中的变化和保管方法
一、鲜蛋在保管中的变化 物理变化
蛋内水分的变化 总水分减少,蛋白中的水分减少,蛋黄中的水分增加。
蛋重的变化 重量减轻 气室的变化 气室变大
第四节
鲜蛋在保管中的变化和保管方法
一、鲜蛋在保管中的变化 生理生化变化
蛋白层的变化 浓厚蛋白逐渐减少,稀薄蛋白逐渐增加;溶菌酶逐渐 消失;系带越来越细,甚至消失。 蛋黄的变化 蛋黄体积增大,蛋黄膜弹性逐渐下降 生理变化 受精蛋的胚胎发育,未受精蛋的胚胎膨大
第三节
蛋的质量指标和质量鉴定
二、鸡蛋的质量鉴定 1 感官鉴定法:观察蛋壳状况、倾听声音、闻蛋 的气味 2 灯光透视法 在灯光下观察蛋壳、气室、蛋清、蛋黄、系带 和胚胎状况等,对蛋的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新鲜蛋:全蛋透光 靠黄蛋:明显的蛋黄暗影 红贴皮:贴壳处呈红色。 黑贴皮:红贴皮蛋继续存放,贴层随水分蒸发而 加厚, 透光性差,显黑色。 霉蛋:显黑斑点或斑块 老黑蛋:臭蛋,除气室透光外,其他均不透光。 有氨、硫化氢气体,臭味四溢。 热伤蛋:气温高受精胚胎发育而成。蛋黄变大, 胚胎成不透光的暗点,蛋黄上形成血环、血丝。
(2)石灰质蛋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不耐碰撞
和挤压。 蛋壳颜色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 蛋壳的石灰质在强光线下可以部分透光,所以 可采用灯光透视法来鉴定蛋的质量。 蛋壳上分布着许多气孔,可供胚胎呼吸、壳内 外气体交换用。但是通过气孔会散发蛋内的水分, 并且便于微生物侵入。 蛋壳的大头气孔居多,小头部位蛋壳稍厚。
鲜蛋是一种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都很丰富的动物 性食品。 蛋黄中含维生素A最多,蛋清中含维生素B2最多, 蛋中维生素C含量极少。 4 矿物质 蛋的内容物中富含磷和铁,多分布蛋黄中。蛋 内含钙较少。蛋中的矿物质如碘等的含量也随着饲 料的变化而变化。 5 糖类:蛋中含糖量不足1%,其中以葡萄糖为主。
3 维生素
第五节 再制蛋 一、松花蛋 蛋清茶褐色,有松枝 状花纹。 一般以鸭蛋为原料
第五节 再制蛋 加工原理: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 氢氧化钙再与纯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为强碱性,逐渐渗入蛋壳后,与蛋清 中的蛋白质作用,使蛋清凝固,蛋黄中的蛋白质也 慢慢被凝固。 (4)蛋清中的氨基和糖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美拉德反 应,是蛋白变成棕褐色。 (5)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和铁化合生成硫化亚 铁,使蛋黄变成青黑色。
二、判断题
1、采用荧光鉴定法来判断蛋的质量时,荧光反应呈 紫红色的蛋是新鲜蛋。 2、哈夫单位值越大,蛋越新鲜。 3、糟蛋的加工是利用酿酒制糟中产生的醇、酸、糖 的作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 4、鸡蛋中含钙较多。 5、蛋黄系数越小,蛋越新鲜。 6、蛋黄中含VA较多。
三、问答题
1、鲜蛋在保管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石灰水保管鲜蛋的原理是什么? 3、皮蛋加工的原理是什么? 4、糟蛋的加工过程中,击蛋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节
蛋的质量指标和质量鉴定
一、鸡蛋的质量指标 1 蛋壳 应清洁,表面无鸡粪和污物;应完好无损, 无裂纹。 2 蛋重与气室 通常鸡蛋重为40-75克。 同样大小的蛋,重量轻、气室大的是陈蛋。
3 蛋中内容物的新鲜度
鲜蛋的浓厚蛋白多,凸起明显;蛋黄完整, 呈半球形;系带膜状层明显可见,粗韧并有 弹性;胚胎无发育现象;无异味。 陈蛋的蛋清稀薄,摊开面积大;蛋黄呈扁 平;系带膜状层不明显。
拣选
焐藏(使水分均匀)
第六节 蛋制品
三、湿蛋黄的加工 蛋黄液搅拌过滤,加入防腐剂,再搅拌、沉淀,装桶。 四、冰蛋的加工 蛋液搅拌过滤后预冷,然后装罐进行速冻。
一、填空
1 蛋的结构中能判断蛋的新鲜度的是
、 、 、 等。 2、蛋的质量鉴定中最常用的是 和 。 3、蛋品包括 、 和 三大类。 4、生蛋清中含有 和 ,所以不能吃生鸡 蛋。 5、系带膜状层的作用是 。 6、在灯光透视下有黑斑点或斑块的是 蛋。 7、哈夫单位是根据 和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的值。 8、鸡蛋通常按照 和 进行分级。
第四节 鲜蛋在保管中的变化和保管方法
二、鲜蛋的保管方法
化学贮藏法 石灰水保管法
方法:将生石灰溶于水中,用冷却后澄清的石灰水贮
存鲜蛋。 原理:利用蛋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 钙发生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积在蛋壳表面, 堵塞气孔,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和蛋内水分的蒸发以及 二氧化碳的呼出。 泡花碱保管法 利用泡花碱(硅酸钠)溶液在蛋壳上形成沉积物而 堵塞蛋壳气孔。 目前使用不多
加工方法 包泥法
原料蛋准备——配料的配制——料泥的配置—— 包泥——滚糠——装坛——成—装缸——配制料液——灌 料——成熟——出缸 5%NaOH、4%食盐、芥末、0.2%氧化铝
第五节 再制蛋
二、咸蛋 加工原理
食盐溶解在水中,在腌制时渗入蛋内,降低
蛋内水分含量,提高渗透压,抑制细菌的生命 活动,降低蛋内蛋白酶的活动和细菌产生蛋白 酶的能力,延缓蛋的腐败变质速度;食盐的渗 入,改变禽蛋原有的性状和风味特点,更适合 人们的口味。
蛋的营养成分和结构
二、鸡蛋的结构 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蛋壳、蛋清和蛋黄,分别 占全蛋的重量的10%、60%和30%。 1 蛋壳 (1)外蛋壳膜:是一种无定形的、透明、可溶 性的粘蛋白,在蛋壳外层上呈霜状。孔隙极小,可 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和部分阻止蛋内水分的蒸发,但 能透过气体。 摩擦、浸湿可是逐渐脱落,失去保护作用,要 注意保护。
鲜蛋是一种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都很丰富的动物 性食品。 蛋黄中含维生素A最多,蛋清中含维生素B2最多, 蛋中维生素C含量极少。 4 矿物质 蛋的内容物中富含磷和铁,多分布蛋黄中。蛋 内含钙较少。蛋中的矿物质如碘等的含量也随着饲 料的变化而变化。 5 糖类:蛋中含糖量不足1%,其中以葡萄糖为主。
第二节
2 蛋清 蛋清是一种胶体物质,按形态分两种:稀薄蛋 白和浓厚蛋白。新鲜蛋清中稀薄蛋白约占40%,浓 厚蛋白越占60%。 外至内:稀薄蛋白、浓厚蛋白、稀薄蛋白 这种分布能使蛋黄居于蛋的中心,保持生理结构。 浓厚蛋白中含有溶菌酶,有溶解革兰氏阳性菌 的细胞壁的特性,因此有杀菌作用。 在蛋的保存过程中,浓厚蛋白逐渐变稀,溶菌 酶的含量也逐渐减少,活性逐渐降低,鲜蛋逐渐失 去自身抵抗力,开始陈化与变坏。所以浓厚蛋白含 量的多少是蛋的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微生物变化
微生物侵入蛋内,主要是细菌和霉菌
第四节
鲜蛋在保管中的变化和保管方法
二、鲜蛋的保管方法 冷藏法 基本原理:利用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及 对蛋内容物的分解作用,并抑制蛋内酶的活力, 延缓了蛋内的生化变化,使鲜蛋在较长时间内 较好地保持原有的品质。 一般温度2— -2摄氏度,最低不得低于-3.5摄 氏度,湿度80-90%。 出库温度要缓慢升到接近当时的气温,防止蛋 壳表面凝结水分,霉菌繁殖。
(3)内蛋壳膜和蛋白膜 具有弹性的网状薄膜,由角蛋白纤维交织构成, 可以透水透气。 内蛋壳膜组织较松散,蛋白膜组织较致密,细菌 和霉菌孢子不能直接通过。 蛋产出后由于逐渐冷却,蛋的内容物收缩,在气 孔分布较多的大头部位,在蛋白膜和内蛋壳膜之间 形成气室。 在流通和贮存中,蛋内水分通过气孔向外蒸发, 失水,气室变大。气室的大小是衡量蛋的新鲜度的 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