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组织学复习大纲

交通运输组织学复习大纲

第1章 交通运输组织学概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综合运输是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在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运输过程

3. 可以划分为线路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运输移动设备、运输人力资源和运输管理软件系统等几个系统

4. 运营机制:企业作为主体,以社会市场机制为导向,将多种运输方式整合起来,实现综合运输。国家相关机构进行宏观调控。

5.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是:

(1)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

(2)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

(3)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快‘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中的主力作用。

4)水运是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5)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效益高,速度快,大中城市间长距离客运,应优先发展航空运输。

(6)除发展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外,在成品油集中的流向上,要建设成品油管道,积极慎重的发展输煤管道。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

1.客流与物流的特点---平衡性

2.影响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因数

一是 出行目的;包含出差、旅行、探亲、访友、购物及其他

二是 各运输方式的供给属性;包含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准时性、可达性和票价。

三是 旅客和货物的需求属性。包含收入水平、出行距离、时间价值、偏好和生理状况等。

3.怎样提高(?)运输能力?

从个体到整体,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注重薄弱环节

4.影响运输合理化的主要因数

(1)运输工具:合理优选

(2)运输环节:减少

(3)运输距离:缩短

(4)运输时间:缩短时间,避免等待、滞留

(5)运输费用:合理

5.运输合理化方法

(1)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2)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3)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

(4)发展直达和配载运输体系

直达运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

配载运输:多种货物或者多个客户的组合→实现满载

(5)发展特殊运输体系→安全性

(6)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2 6.最短路径法---两点运输调度设计

P25页-例2-1 图

7.里程节约法---理想化的多点车辆调度设计

P28例2-2

1.利用公式 S=a+b-c依次计算各成本;

2.按照从大到小的(优先)顺序对节约值进行排列(表)

3.计算∑ G ≤ Q ;

根据表节约值排列(表)顺序以及综合考虑∑ G ≤ Q,连接i和j,得到最优配送线路及里程

8.交通运输系统的设计的基本内容

(1) 对(现有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和建档;

(2) 现状调查和运输需求分析;

(3) 明确目标、政策和准则,对运输体制和财政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

(4) 对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输组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5) 进行区际运输预测,提出未来新的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

(6)对交通运输分配比例短缺的关键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价,编制运输系统方案,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

1.各种运输方式特点(优缺点比较)p32。

2.交通流的组织环节(5个环节)

3.运输市场竞争的目的,手段

主要是价格竞争和服务质量竞争。

4. 交通运输产品的概念

运输产品是指运输供给方提供给运输需求方所需要的人或物的位移,是运输产业各个品种,品牌产品的总称。

5.构成运输市场的要素主要包括:

1.运输需求者

2.运输供给者

3.运输中介者

4.政府相关机构(调控,监督)

6.运载工具的运用

状态修,预防修,整备工作

7. 运输产品质量

运输产品质量的基本内容是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利、清洁、文明服务。

8.如何提高运输产品质量?

9.运输产品规划的基本过程

运输产品规划的基本过程是:市场分析和预测→产品设计目标→产品规划→市场反馈→产品规划的改进与完善。

10.制定客车班次时刻表的主要细则(运行图)

(理解)P52页

11.候车服务的主要内容p41

3 第四章 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

1.交通枢纽及运输站场,流线,整备,零担概念

2.交通运输枢纽与站场规划布局的原则

(1)明确功能定位,立足当前、考虑未来,适度超前发展。

(2)满足多式联运,协调发展的要求。

(3)交通枢纽、站场间的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

(4)交通运输枢纽与交通运输线路协调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

(5)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

(6)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一致的要求。

3.货场管理的目的:是经济合理地利用铁路货场设备,科学地组织货运作业,提高货场作业能力和运输效率,提高库容量,减小库存量。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货物运输任务。

4. 交通枢纽内车流组织的主要任务(理解)

通过规定枢纽内各技术站的中转车流范围、车流在枢纽内的运行径路、枢纽到发车流合理组织办法和小运转列车编组计划等措施,力求做到充分发挥枢纽内各项技术设备潜力,减少枢纽各站的车辆编组作业,并最大限度地缩减车辆的重复改编和折角运行,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货物送达,缩短机车车辆在枢纽内的停留时间和确保枢纽畅通并由良好的运输秩序。

5.铁路枢纽列车运行组织的主要任务(理解)

确定各种列车在枢纽内的合理运行径路,以消除或减少车辆的重复、迂回行走,均衡地使用枢纽内个阶段线路的通过能力;确定小运转列车的牵引重量和列数,编制枢纽内的列车运行图,使大、小运转列车的运行紧密衔接。

6.综合运输枢纽发展需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 p58

7.客运站工艺流线组织的原则与技术要求:(理解)

(1)正确处理人流、车流、行包流三者的关系,避免相互交叉和相互干扰,保证分区明确。

(2)流线的组织,要力求简捷、明确、通畅、不迂回,尽量缩短流线的距离,并能使各种流线自成体系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旅客流线的组织既要考虑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组织,又要考虑节假日(特殊)人流的组织,要具有适应性强、灵活便捷的特点。

(4)站前广场内的各种流线较为复杂,应采用适当的分流方式。前后或者左右分流

(5)发送行包流线与到达行包流线应分开设置,平行流动,并尽量避免行包流线与旅客流线的交叉。

(6)车辆进出站口应该沿站外主干线的顺行方向分开设置,入口位于出口之前,减少车辆流线的交叉干扰。

(7)根据站前广场的特点与站内流线的组织情况,处理好各种流线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问题,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分区和分流管理

第5章 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

1.评价指标的基础是:统一的评价标准

2.周转量(P);换算周转量

总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客货换算系数 p85

3.活劳动的效率指标 PWNe 4 全员劳动生产率(We)NPWe

4.班车正点率(R0)

5.吨位、行程利用率

6.旅客安全运输率α客安

7. 安全运行率α安运

8.周转时间

9.客-货换算 p85;p235

第六章陆路旅客运输组织

1.旅客运输的基本分类及特点p107

2.曲线系数(选用);公共交通网密度(最佳);周转时间;行车间隔时间;行程时间,居民出行时间(候车时间+步行时间+乘车时间),五种客流规律;直通客流;管内客流;市郊客流;

3.车站应建立的四个基本规章制度。

4.停车站布设的原则及技术要求(理解)

5. 平均站距的确定;与乘车时间、步行时间 、出行时间的关系 (行车间隔与候车时间的关系)

6.编制公共汽车运行作业计划的主要方法和内容(理解)p122

7.城市交通线站现场调度基本任务和方法(p122)

第7章 陆路货物运输组织

1.双班运输;拖挂运输;甩挂运输(3种);驮背运输;分段运输及特点,选用

2.公路货物运输组织方式? (理解)

3.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

4.货运组织的基本要求。p140

5. 货物堆放的一般原则。(p157)

第8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形式:有轨电车;

轻轨交通;市郊铁路;地下铁道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

3.列车编组方案种类和选择

4.列车交路方案种类和选择

5.列车停站方案种类和选择

6.乘降作业,时距图

7.行车调度的工作重点是保证列车:安全和正点。调度顺序原则。

8.列车运行调整的主要方法(理解)p174

9.列车运行图是一种二维图,其横轴是时间,一般可根据其刻度仔细程度分为一分(钟)格运行图、二分(钟)格运行图和十分(钟)格运行图;运行图的纵轴是距离标志。斜率表明速度参数

10.备用车辆数是为轨道交通系统完成临时或紧急的运输任务、预防车辆故障的发生而准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数。一般来说,这部分车辆可控制在总量的10%左右。检修车辆数为运用总量的10%-15%

5 11.票价制定程序和因素p180

1.预测和调查2.审查和听证3.调整和决策

12.车站客运组织的原则

(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较少客流交叉、对流。

(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

(3)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积聚和过分拥挤现象。

(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

13.突发事件或者特殊情况下如何组织车流,客流?(思考)

从列车开行计划,调度调整和车站客运组织三方面-考虑

第9章 航空客运组织

1.航线的基本要素包括起点、经停点、终点、航路、宽度、高度、班次和班期时刻等。

2.自愿退票与非自愿退票(退费问题)

3.行李的运输的规定(禁运与限运物品)p191三类

4. 行李的规定及逾重行李(合并行李计算)的收费结算

5.不正常航班的处理

6.行李的相关赔偿问题

第10章 航空货物运输组织

1.航空配载的基本概念

2.载重量的计算及载重平衡

3.飞机最大业载的目的及意义

飞行安全和航运满载

4.飞机的重心及平衡的意义

5.货物到达、交付与保管规定。P205

6.货运(顺序)原则

第11章 水路运输组织

1. 水路运输相关技术

定位(GPS) (岸基和星基定位), 导航;避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航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

2.水运船舶与设施管理

登记吨位;总吨位;净吨位;运河吨位;泊位;锚地;航道;航标;顺岸码头,突堤(正交或者斜交)码头;

3.水路运输换算周转量

4.调度作业调整目标和方法

第15章 特种货物运输组织

1.危险货物具有易燃、爆炸、腐蚀、毒害、辐射等性质,包括主要特性和次要特性。

2.危险品的防范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