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选择题:1. 网络文化的产生是在()。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90年代初期批阅:选择答案:C2. 关于网络问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问政为公民提供了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通道B:网络问政是征集民意的最佳方式C:网络问政使政府决策更加困难D:网络问政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新渠道批阅:选择答案:D3. 以下网络空间的看法,正确的是()。
A:网络空间是一个无国界的空间,不受法律约束B: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无需法律C:网络空间虽然与现实空间不同,但同样需要法律D:现实中的法律完全不适用于网络空间批阅:选择答案:C4. 比尔・盖茨曾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句话说明,网络文化具有()特征。
A:去性别化B:开放性C:虚拟性D:多元性批阅:选择答案:C5.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是()。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黑格尔D:康德批阅:选择答案:D6. 网络媒体具有的特点有()。
A:高效性B:生动性C:便捷性D:僵化性批阅:选择答案:ABC7. 网络文化同传统文化一样,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分,以下关于网络主流文化说法正确的有()。
A:是指网络文化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部分B:推崇公德、法制、秩序和社会责任感C: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准则D: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批阅:选择答案:ABC8. 文化传播的三大基本途径是()。
A:互联网B:商业活动C:人口迁徙D:教育批阅:选择答案:BCD9. 病态心理是引起网络主体异体的原因这一,具体体现在()。
A:逆反心理B:破坏心理C:解压心理D:依赖逃避心理批阅:选择答案:BCD10. 以下属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有()。
A:自我迷失B:帮助网民解决技术难题C:孤独感加剧D:能力退化批阅:选择答案:ACD简答题:1. 概述异化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概念。
异化:即表示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主体的活动以及产物成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与主体对立,压迫主体、控制主体、支配主体的状况。
网络文化主体异化: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发生的,是主体的主体性的丧失,是主客体地位的倒置。
2. 简述构建网络主流文化的主要途径。
答:1.在文化战略上对网络文化变"忽视”为"重视”。
主流文化必须迅速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文化阵地。
2.在文化责任上变网络文化"自在”存在为"自为”存在。
网络必须承担传承主流文化这一历史重任。
3.在文化意识上变"封闭”为"开放”、变"对抗”为"对话”。
加强与其他国家主流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次作业: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网络情感异化行为的是()。
A:数字化虚拟性爱B:多角网恋C:婚外网恋D: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与朋友沟通批阅:选择答案:D2. 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网络规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指网络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B:具有普遍性C:具有一致认同性D: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规范已经形成批阅:选择答案:D3. 以下不属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是()。
A:网络作品B:纯羊毛标志C:科学发现D:克隆动物批阅:选择答案:D4. ()第一次正式提出"责任伦理学”。
A:大卫·休谟B:伊哈努尔·康德C:汉斯·乔纳斯D:杰瑞米边沁批阅:选择答案:C5. ()原则既是对网络主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权基础的网络伦理规约原则。
A:互利原则B:不伤害原则C:诚信原则D:发展原则批阅:选择答案:B6. 我国网络虚拟信息呈泛滥之势,造成网络虚假信息随处可见的原因主要有()。
A:信息渠道多元化B:网络素质问题C:网络法制建设滞后且执行力度有限D:网络媒体信息审查不力批阅:选择答案:ABCD7. 21世纪人类需要解决的科技伦理问题包括()。
A:生态伦理B:家庭伦理C:网络伦理D:生命伦理批阅:选择答案:ACD8. 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包括()。
A:诚信原则B:不伤害原则C:自我中心原则D:发展原则批阅:选择答案:ABD9.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有()。
A:责任伦理B:德性论C:自我中心论D:公益论批阅:选择答案:ABD10.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责任伦理学,其思想可追溯至康德的义务论,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有三个公式,它们分别是()。
A:道德规律的相对性B:道德规律的外部规定性C:道德规律的内部规定性D:意志自律批阅:选择答案:BCD填空题1. 尊重原则,不仅要求人们按照道德要求行事,而且要求人们在向往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真诚地尊重他人。
2.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和。
3. 网络伦理的主要特点有、、。
4. 美德论着眼于道德主体的,主要解决道德主体在实践中如何确定行为动机及选择道德行为。
5. 一般而言,伦理构成道德的基础和前提,而道德可视作伦理的。
答案:1、法律和道德监督2、行为、道德规范3鲜明的自主性、显著的开放性、明显的多样性4、诚信5、载体第三次作业:选择题:1. 网恋是以网络为媒介,利用聊天工具等进行沟通、互动进而相恋的一种新型的恋爱方式,恋爱双方应()。
A:对人虚情假意B:对人真诚C:隐藏自己的身份等信息D:行为失范批阅:选择答案:B2. 作为一种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正当性直接与人们"为何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
一方面,"人肉搜索”固然体现了信息与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机制,"人肉搜索”极易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因此,对于"人肉搜索”,我们应该()。
A:加强对“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与法律规范B:在实践中随意使用“人肉搜索”这一工具C:对于“人肉搜索”来说,偏执一端的做法是可取的D:对“人肉搜索”给予一定限制但忽视其造成的后果批阅:选择答案:A3. "艳照门”事件对公民人身权利造成极大伤害,主要侵犯了主体的()。
A:财产权B:生命健康权C:选举权D:网络隐私权批阅:选择答案:D4. 下列各项不能为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提供伦理基础的是()。
A:劳动价值理论B:道德虚无主义C:财产权理论D:功利主义理论批阅:选择答案:B5. 某些网站不注重信息质量而盲目转载与报道,致使许多相同信息随处可见,造成大量积累,此类信息称为()。
A:冗余信息B:过时信息C:老化信息D:污秽信息批阅:选择答案:A6. 下列对网络沉溺的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游戏好处多,青少年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其中B:青少年应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C: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D:调控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批阅:选择答案:CD7. 应对网络文化"霸权”的措施有()。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B: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经济安全D:提高人民大众的媒介素养批阅:选择答案:ABCD8. 下列属于网络诈骗常见形式的有()。
A:“网络钓鱼”诈骗B:网络拍卖诈骗C:信用卡诈骗D:虚假机会诈骗批阅:选择答案:ABCD9. 以下表现属于践踏学术权威的有()。
A:计算机“黑客”B:转载他人文章不注明出处C:剽窃他人作品D:侵犯著作权批阅:选择答案:BCD10. 造成网络信息污染的伦理根源有()。
A:从观念层面看,个人主义道德观盛行B:从规范层面看,道德规范的运行机制受阻C:从行为层面看,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D:从思想层面看,网络维权意识淡薄批阅:选择答案:ABC简答题:1. 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有哪些?答:1、网恋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2、网恋对诚信观的冲击3、网恋对家庭稳定的破坏。
2. 现代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如何?答:(一)盗版的猖獗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主题(二)互联网:从"免费”到"版权保护”(三)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仍在继续(四)法律应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五)法律权威在网络上的弱势化。
第四次作业:选择题:1. 网络互动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网络互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下不属于网络互动影响的是()。
A:病毒肆意传播、黑客侵扰和网络犯罪B: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C: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增加D:过量信息加大人们对有用信息的选择难度批阅:选择答案:C2.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网络社区教育D:网络道德教育批阅:选择答案:B3. 政府网络舆情导向中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取向原则,以下关于主流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A:主流价值观必定是正确的B:主流价值观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是绝对对立的D: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中大多人所认同的观点批阅:选择答案:C4. 从人类精神的维度出发来探讨道德自律,认为自律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内在制约和人类理性的把握的是()。
A:孔子B:康德C:马克思D:罗尔斯批阅:选择答案:C5. 网络世界没有疆界、关卡、约束和教条,任何观点、任何思想和任何文化都可以在网上自由传播,这体现出网络文明的()特点。
A:虚拟性B:开放性C:普世性D:自律性批阅:选择答案:B6. 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原则有()。
A:及时告知原则B:客观真实原则C:主流价值取向原则D:“三贴近”原则批阅:选择答案:ABCD7. 下列关于舆情和网络舆情的描述正确的有()。
A:广义的舆情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B:侠义的舆情通俗地讲就是社情民意C: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D:可通过新闻、评论、发帖、回复等为载体表现出来批阅:选择答案:CD8. 为增强舆论导向的针对性,政府在网络舆情导向时应坚持"三贴近”原则,所谓"三贴近”指的是()。
A:贴近实际B:贴近生活C:贴近群众D:贴近民生批阅:选择答案:ABC9. 加强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的途径主要有()。
A:明确网络性质与功能,认识网络道德规范的局限性B:杜绝网络技术及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使用C: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提高网络主体道德自律能力D:提升主体道德境界,恪守“慎独”原则批阅:选择答案:ACD10. 陈春萍曾提出我们要加强发展前瞻性,增强教育的持续性。
在网络中要以发展的眼光倡导()等原则。
A:国内平等B:国际平等C:代内平等D:代际平等批阅:选择答案:ABCD论述题:1. 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途径有哪些?答:(一)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研判制度,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三)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