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最牛行测申论复习要点及注意事项

最新 最牛行测申论复习要点及注意事项

缘起08年底,笔者考上了某省的公务员。

怀着对QZZN论坛的感恩之心,考试后我把自己记下的、整理的公考经验两篇,即2009年大笔经、2009年大面经,贴于QZZN。

蒙网友厚爱,这两篇文章至今仍受欢迎,点击率已超300万,回复也突破10000。

这两篇文章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索,这个后面会讲到。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讲笔者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对公务员晋升与进步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笔者考公至今已逾两年。

这两年,笔者主要做成了两件事,一是从某乡镇直接考到某省里部门。

话说笔者当年公考分数虽可考入全省几乎所有职位,但因报名较谨慎,上的是某基层公务员,而且是外县市的。

笔者家在省城,一直想调回去,后来正赶上某省里部门缺人,后面先借用,后内部选拔,以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调回省城,而且岗位重要,是服务核心领导的。

如果您是基层一级的公务员,应该会知道这一步的难度是有多大,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

二是考了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笔者毕业后一直想考研。

09年时正好能考MPA,那一年国家正好出台政策,MPA可以有学历学位双证,于是就参加了次年1月份的全国研究生统考,这是国内首批双证MPA,分数超过录取线30多分,居学校前茅。

笔者考完还写了一篇文章,叫yippo的2010年MPA初试+复试经验总结(这篇文章应该是目前双证MPA考试总结最全的,在考研论坛上,想参考的可以在百度搜索)。

上面两步,应该算蛮大的成果。

特别是从乡镇到省直,单位的同事说,这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两年多的经历,让我有不少感悟和体会,无论是做事,考试,个人修养等方面。

它们,一直在也还将指引着我前行,让我有无穷的勇气,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与以前一样,是考试前发过愿的,要将这两年多的心得体会总结整理出来的,然后不求名、不求利,发在QZZN上。

实际上,这篇文章我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想真正做一篇文章,尽可能地阐述自己所有的有用的认识体会,我相信,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

文章字数很多,但是确实每个字都是呕心沥血,都发自自己的体会。

写这篇文章前,我给定的原则是废话不讲,要讲就讲一些切身的观点,讲一些新颖的、你可能不知道的东西,讲一些真正对大家特别是新入伍公务员有用的观点,真正对公务员之路管长远的观点。

总结一件事情,一定要得其精华。

而这篇文章,是我这么多年公务员经验的精华。

我相信如果公务员,特别是新晋的公务员,如果能领会个中真谛,并加以运用,必能持续发挥最大效用。

机遇&考试篇主要是结合自己本次调动的经历,谈一谈对机遇的正确认识,机遇还有没有,来自哪里,怎么发现,怎么抓住,相信你会大有收获。

另外,还结合自己的体会,同时讲了如何考试的问题,这个很重要。

贯穿整篇的是一个大秘密,专注。

学习篇则讲公务员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学习这个永远不能回避的话题,一个公务员如果没有长期学习,没有强大的学习技巧,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跟上注重考试的趋势。

这里的学习全是要义,是当今时代高效学习的关键,很多是书上所没有的。

相信会让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追本朔源篇则讲一些容易让人忽视的人生道理,或者可能你知道,却没有深刻领会。

这一篇是这篇文章的根基,因为是管根本的,让你不至于偏离方向的。

如果您失意、不顺、迷茫,如果您正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也许可以在这里找到根本症结。

这篇文章起名经验谈,就是说,这篇文章充其量就是自己的一些想法、体会而已。

写这篇文章我真的是战战兢兢,因为写文章要考虑整个影响面,如果因自己认识有限、力量不足,写出不好的东西,就罪过了。

文中不当之处,请明辨慎思。

我也希望我没有在浪费大家时间。

说明一下,很抱歉,因为工作忙,从2011年9月初发贴开始,期间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更新调整,到今年(2012年)的10月,到现在我才敢说,基本上把我所有想讲的都讲了。

当然,如果有一些新的收获、体会,我还会持续进行补充修改。

如同看所有书一样,一些人看到此文后可能很有触动,可看后也就过了,什么也没有改变。

另外还有一些人,读过之后会认真思索自己的人生,同时应用他们觉得正确的道理和东西,这样他们的工作、学习、考试乃至生活可能就会出现一些良性的变化。

所以,你更愿意成为哪种人呢?我希望,您能在此文的启发下,让自己的公务员之路、甚至于让自己的生命生活有所变化行测申论复习要点及注意事项前文为什么发此文,为什么我说你会多得几分?我曾发愿公务员笔试之后,把我几个月以来总结的行测和申论的复习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发布出来。

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发自内心地真心地想帮助大家提高分数;事实上,现在的成文比我当初自己总结给自已看的要完善许多。

之所以对我自己总结的东西大吹大捧,自卖自夸,没有其它原因,我一不想出名,二不想赚才智币。

主要原因有两:一是我对这些总结的内容较为自信,我个人认为我的部分方法可能前无古人,二是我希望各位能够从中获益,复习得全面,同时讲究解题速度,少走些很多弯路,取得好成绩,这是我发此帖的初衷——回报论坛。

希望觉得有用的朋友帮顶起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从中获益;我自信你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行测、申论至少会多得几分!!!而对公务员考试来说,几分也许就是致命的。

同时,我写这篇文章还希望带给大家一个思路就是,勤加总结,善于总结。

关于本文优点--纵观QZZN,也许前无古人,思路新颖、总结最系统、最全面。

本文特点是句句要点,句句精华。

文章是我精心总结大量要点、难点、解题方法之作,特点是强调解题思路,新、快、准。

行测部分,对考点大量总结,对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提示,对众多考点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在最短时间拿下最多的题目。

其中,个人觉得总结比较好的是数字推理题、图形推理题部分,思路较新颖,在保证迅速做这些题目的同时,一般做这些大题,错一题。

再如数学运算,这里总结的专题都是我觉得较难又常考的,很多考友没有掌握,而像一些相对简单的专题,本文未列入其中;演绎推理则侧重总结容易在考试中误解的句子,其实我觉得这部分掌握了,演绎推理可以超过大部分人了;言语理解提供了一些可能提高的思路;而常识题侧重容易混淆的法律知识和2009年觉得出题可能性大的一些时事。

文章有很多亮点,这里不一一赘述,等你发掘,相信你会收获不少。

申论部分,第一阶段李永新的申论书籍总结为蓝本,第二阶段加上众多资料的体会总结,精华的部分是大量词式、句式、阵式、段落、结尾等总结,同时精选四篇必背范文,以及覆盖大部分社会问题的申论热点总结。

申论文章(尤其是申论下半部分),我观QZZN,很多是前人没有总结过的,尤其是申论的专用词式、句式、排比阵式等等,相信各位能获得一定的利益。

当然申论仅作参考,仅能起到借鉴作用,因为申论的总结还是比较稚嫩的,个人观点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大。

关于本文缺点--个人观点,可能不正确;不全面最系统是相对QZZN的文章来说的,但是相对市面上的行测申论书来说,这篇文章是不全面的。

这主要是时间的关系(大致行测40天+申论20天)。

这不是套话,复习时光靠我这篇文章是不够的。

如数学运算纵使我整理了十数个专题,却仍不全面,因为数算可能会有几十个专题;再如数字推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自己平时要多加总结。

所以你不能期待仅通过这篇文章就能保证通过笔试,还需要买本厚厚的书啃,还需通过QZZN加强,还需其它认真、系统的复习。

另外,请注意,文章中我的观点可能是不正确的(包括我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尤其是申论已试验不适合国考,大部分是个人的观点,仅有参考的价值),而且可能并不具普适性、仅具参考价值(本人是省考),真的,希望各位能加以分辨。

如果因为我可能不适或不正确的观点误导了你们,那真的是罪过了。

公务员考试的大准则一是,公务员考试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天道酬勤”,公务员是考出来的、念出来的,付出总会有回报,考公务员,要全身心地投入,各个模块一个个突破,发现错误,善于总结,不断模拟真题,最重要的是要用心认真地去学去念。

我是一个脑瓜子极其平凡的人,但请相信,平凡的人如果勤奋,一旦认真是会有好结果的,是不会比聪明的人差的。

二是,要善于总结。

不仅是我总结,自己总结更关键,最好用一本子,或者用电脑WORD随时写下心得总结。

有总结,心里才有底,有成就感,复习会更系统,同时一些要点、难点、错题写下来了,以后再复习时就方便了,也不会忘复习了。

时间倒不是最大问题,我用60天总结了笔试这么多内容,事实上中间很多时间被我浪费了。

当然,有时间,你的成绩就更高了。

三是,战战兢兢的态度。

我笔试、面试都是一个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深怕自己什么地方漏了,什么地方答错了。

这样有好处,好处是复习会比较全面,精细,只要临场发挥得正常就OK了;坏处也很明显,压力很大。

建议:我的复习“三步曲”行测部分:1、先系统复习,就是买一本比较全面的书,一页一页地啃下来,真懂真会了才放过,期间可以结合笔经学(或者干脆以后看看),这一步是最基本的,能保证你对笔试题型等等了然于胸,考试有底气。

2、接着分模块复习,主要是对自己觉得薄弱的模块以及特别重要的模块(比如言语理解、逻辑等)进行专题加强,建议结合QZZN关于一个模块的相关文章进行复习(高手如云,资料丰富),亦或买专门模块的书进行复习(如果时间允许)。

3、再接着就是做真题,严格按时间做,而且尽量形成固定的做题顺序(不给固定建议,建议在QZZN搜索各取所需),做完一定要反刍,错误的要弄清楚,做的时候不确定但结果是正确的题目,更要反刍,直到真正搞明白为止。

这三个阶段,建议把做笔记、做总结、复习笔记贯穿始终。

好处笔经、面经、跨越经验谈都讲了。

关于如何做、如何复习的问题,我有系统的谈过,可以参考,公务员“跨越发展”经验谈(呕心沥血之作,20121007更新),里面的第一、第二篇。

实际上,这个复习三步曲是很规范、很土的步骤,效果如何要看你有没有真正认真地实施到底。

加上这一段内容是为了防止有人只复习笔经里面讲的内容,而不去系统全面的复习。

不能仅靠大笔经这篇文章。

申论部分:申论考试始终没个定数,不确定性很大。

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尽量保基本分数,力争较高分数。

1、还是要啃一本较系统的书,对题型、解题思路等了然于然。

2、分模块写作。

大概申论有几十个热点专题,每个模块都要有所涉猎,都要写过去一遍。

不要求很精,因为时间要耗很多,但是一定要过一遍,或者仅标题列一遍过去即可,其实时间也不一定会耗很多,我记得那时是花了三四天时间,过了三十个专题。

3、做申论真题文章。

规定时间写完后,看看范文,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自己如何才能写得更好。

申论三阶段与行测有点类似,但是除了做做笔记外,还要大量的背诵,这大概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省考,因为好处嘛,太明显了,范文、好词好句套进去,时间省了,信心强了,语感好了,写作质量也高了。

有备无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