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
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得到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1)以上文字论述的是小说发展的规律,可是在第二段的论据材料中却提到《诗经》“乐府”,是否与观点不一致?请谈谈你的看法。
(2)第二段论据,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3)上文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答案】(1)提到《诗经》“乐府”,是为了说明与诗歌一样,小说也是来自民间,从而证明观点。
(2)以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为序排列。
(3)指文人向民间学习,加工民间创作而产生优秀的小说作品。
【解析】【分析】(1)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2)略读知大意,将句子初略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点评】(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该题考查对句子排序的分析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渴睡契诃夫夜间。
小保姆瓦尔卡,这个十三岁的姑娘,正在摇一个摇篮;她哼着歌:睡吧,好好睡……长明灯在天花板上印下一大块绿斑,襁褓和裤子投下长长的阴影……灯火一闪摇,绿斑和阴影就活了,好像让风吹动的一样。
娃娃在哭。
他早已哭得声音哑了,可他还是不停地哭。
可是瓦尔卡困了。
她的眼皮睁不开,脑袋耷拉下来,脖子酸痛。
她的眼皮和嘴唇都动不得,她觉着她的脸仿佛干了,化成了木头。
“睡吧,好好睡。
”她哼道。
火炉里有个蟋蟀在唧唧地叫。
毗邻的房间里,老板和师傅阿法纳西在打鼾,摇篮怨艾地吱吱嘎嘎响,瓦尔卡哼着——这一切合成一支夜晚的催眠曲,催她入睡,她却万万睡不得,求上帝别让她睡着才好,要是睡着了主人们就要打她了。
灯火闪摇。
那块绿斑和阴影动起来,扑进瓦尔卡的半睁半闭的、呆瞪瞪的眼睛里,化成朦胧的幻影。
她看见一条宽阔的大路,满是稀泥;沿了大路,背着行囊的人们在路上慢慢走,阴影摇摇闪闪;大路两旁,隔着阴森森的冷雾可以看见树林。
现在她看见自己在一个黑暗的、闷得不透气的茅草屋里。
她那去世的父亲正在地板上翻来覆去地打滚。
她看不见他,可是她听得见他痛得在地板上打滚,哼哼唧唧。
母亲已经跑到主人的庄园里去报告。
母亲回来了,小声说:“他把灵魂交给上帝了,他们说治晚了……”瓦尔卡走进树林,在那儿痛哭,可是忽然有人打她的后脑勺,下手那么重,弄得她的额头撞在一棵桦树上。
她抬起眼睛,看见自己面前站着老板。
“你在干什么,你这个贱丫头?”他说,“孩子在哭,你却睡觉!”他使劲揪一下她的耳朵,她晃了晃脑袋,一会绿斑、阴影又占据了她的脑子。
她又看见满是稀泥的大路,背着行囊的人躺下去睡熟了。
瓦尔卡又想睡得不得了。
瓦尔卡跳起来,往四下里看一眼:原来这儿没有大路,没有母亲,没有遇见什么人,只有老板娘站在房中央。
瓦尔卡只能又摇起摇篮来。
绿斑和阴影渐渐不见了,可是她还是困,困极了!“瓦尔卡,把炉子生上火!”“瓦尔卡,把老板的雨鞋刷干净!”活儿多的是,她一分钟的空闲也没有。
她恨不能往地板上一扑,什么也不管,睡它一觉才好。
白天过去了,瓦尔卡看见窗子渐渐变黑,按一按像木头一样的太阳穴,微微笑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笑。
或许她不久就可以好好的睡一觉。
到傍晚,客人们到老板家里来了。
“瓦尔卡,烧茶炊!”老板娘喊道。
“瓦尔卡,快跑去买伏特加来!瓦尔卡,拔瓶塞的钻子在哪儿?瓦尔卡,把青鱼收拾出来!”最后,客人们总算走了。
灯火熄了,老板和老板娘都去睡了。
“瓦尔卡,摇娃娃!”她听见最后一道命令。
天花板上的绿斑、裤子和襁褓的影子,又扑进瓦尔卡的半睁半闭的眼睛,弄得她脑子里迷迷糊糊。
娃娃还是啼哭,哭得乏透了。
瓦尔卡又看见泥泞的大路、背着行囊的人、她母亲、她父亲。
样样事情她都明白,个个人她都认得,可是在半睡半醒中她就是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力量捆住她的手脚,压住她,不容她活下去。
她往四下里看,找那个力量,好摆脱它,可是她找不着。
临了,她累得要死,用尽力气睁大眼睛,抬头看那闪闪摇摇的绿斑,听着啼哭声,这才找到了不容她活下去的敌人。
原来敌人就是那娃娃。
她笑了。
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绿斑啦、阴影啦、蟋蟀啦,好像也笑起来,也觉着奇怪。
这个错误的观念抓住了瓦尔卡。
她从凳子那儿站起来,脸上现出畅快的笑容,眼睛一眨也不眨,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她想到她马上就会摆脱那捆住她的手脚的娃娃,不由得觉着痛快,心里痒酥酥的……弄死这个娃娃,然后睡吧,睡吧,睡吧……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向那块绿斑摇一摇手指头,悄悄走到摇篮那儿,弯下腰去,凑近那个娃娃。
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因为她能睡了。
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
(选文有删减)(1)本文与《凡卡》在情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法国学者布雷蒙对叙事的基本序列做过这样的概括:情况形成——采取行动——取得结果。
请根据这一理论填写出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两段写“笑”的句子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句子批注瓦尔卡看见窗子渐渐变黑,就按一按像木头一样的太阳穴,微微笑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笑。
瓦尔卡看到黑夜即将来临,她可以不用像白天这样拼命干活,而且说不定还可以打个盹。
从笑中,我们体会到了瓦尔卡生活的悲苦。
她笑了。
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绿斑啦、阴影啦、蟋蟀啦,好像也笑起来,也觉着奇怪。
①________她从凳子那儿站起来,脸上现出畅快的笑容……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②________(3)在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事物或情景往往会成为读者理解作品的关键切入点。
本文多处出现绿斑和阴影(文中画线句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或审美的设定,往往采取不同的叙述视角讲故事。
请比较《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与《简·爱》叙事视角的不同。
知识卡片:全知视角即作者是叙事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内视角即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充当叙述者,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角度去传达一切。
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人物”形象在俄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舍作品《骆驼样子》同样关注了“小人物”的命运。
请分别结合两部作品具体人物,谈谈小说塑造这些典型“小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案】(1)劳累疲倦的苦难奴仆生活;沉沉入睡,走向死亡(2)瓦尔卡终于寻找到了那个捆制住她的东西,即她所有苦难的源头,就是那娃娃。
她突然醒悟、明白了。
;这里的笑有两个原因,一是瓦尔卡决定掐死摇篮里的小娃娃感到痛快;二是她掐死小娃娃后得到解脱、可以痛痛快快地睡一觉而开心。
从中可以体会到瓦尔卡的幼稚、开心、苦涩、辛酸、绝望等诸多复杂的情感。
(3)长明灯在天花板上印下的绿斑,襁褓和裤子投下的阴影,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昏暗朦胧的氛围,暗示了瓦尔卡命运的悲惨;二是每一次绿斑和阴影的出现,都不断加深瓦丽卡的睡意,最后终于不能承受,成为瓦尔卡做出荒唐举动的推进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三是绿斑和阴影很好地表现了瓦尔卡渴睡的精神状态,令其反复出现各种幻觉,衬托了瓦丽卡悲苦低迷绝望的心理状态。
(4)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更理性客观地反映人物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瓦尔卡的无限悲悯和同情,这样一个可怜无助的小女孩,就这样正被这个病态而黑暗的社会吞噬。
;略(5)小人物形象是中外文学人物画廊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人物的生存之痛让人无言以对又无可奈何。
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
契科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之死》写了一个小庶务官看戏时打了个喷嚏,不小心喷到了大官身上,终日惶恐不安,最终死在家里。
《套中人》写的是小教员别利科夫整天裹着黑色大衣,戴着帽子,总是随身带着把雨伞像是要把自己装进套子里。
他无法接受新的事物而且害怕一切改变,最终死在了那个像坟墓一样的家中。
《苦恼》写得是一个马车夫死了儿子,他想向人述说悲伤,但一次次地被拒绝,最后只能对马儿诉说心事。
《渴睡》中的小保姆瓦尔卡一刻不停地为主人做事,痛苦折磨下出现幻觉,寻求解脱,把小娃娃掐死。
这些小人物的塑造,揭示了沙皇统治下底层人物的卑微、生活的悲苦而又无力反抗的命运,引人深思。
而老舍塑造的“祥子”这一角色,同样逃脱不了这种悲剧的命运,祥子由一个勤劳淳朴、正直乐观的车夫变成了一个吃喝嫖赌、贪婪邪恶的恶棍,他一生命运的“三起三落”,主要是由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在这些作品里,作者通过这些“小人物”命运的变化,充满了对“小人物”深切的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把矛头直指黑暗罪恶的社会制度和残暴的统治者,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就是文学作品中塑造“小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解析】【分析】(1)如①空,从“她累得要死”等句分析,可概括为劳累疲倦的苦难奴仆生活。
②空,从“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分析,可概括为沉沉入睡,走向死亡。
(2)要求仿照表格中的批注,从结尾两段写“笑”的句子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从所给示例看,要分析出“笑”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当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如①。
“她笑了。
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绿斑啦、阴影啦、蟋蟀啦,好像也笑起来,也觉着奇怪”中的两个“笑”,是因为瓦尔卡终于寻找到了那个捆制住她的东——那娃娃。
她突然明白了一切,所以不由自主地笑了。
而②“她从凳子那儿站起来,脸上现出畅快的笑容……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中的两个“笑”的原因:决定要掐死摇篮里的小娃娃;掐死小娃娃后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