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损伤的康复

神经损伤的康复

–臂丛分为根、干、股、束、支五部分,终末形 成腋、肌皮、桡、正中、尺神经。
(二)临床特点 –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 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 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 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
• 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 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 现霍纳氏综合征。
(三)增强肌力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1.运动疗法 ①当肌力为1~2级时使用助力运动
可以由治疗师帮助病人做;病人健侧肢体辅助 患侧肢体运动。
2.电疗法 可选用NES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3.作业疗法 比如ADL训练、编织、打字、木工、雕刻、缝
纫、刺绣、泥塑、修理仪器、文艺和娱乐活动等。
(四)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局部麻木感、灼痛: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 疗 感觉过敏:采用脱敏疗法 感觉丧失:在促进神经再生的治疗基础上, 采用感觉重建方法治疗。
(三)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 利用肌电图测定神经在单位时间内传导 神经冲
动的距离。
▪ 可判断神经损伤部位,神经再生及恢复的情况。
(四)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刺激从周围神经上行到脊髓、脑干和大脑皮 层感觉区时在头皮记录的电位,具有灵敏度高、 对病变进行定量估计、对传导通路进行定位测定、 重复性好等优点。
(五)直流感应电检查法
▪ 通常在神经受损后15~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 观察指标有:兴奋阈值,收缩形态和积极性反应等。
四、ADL能力评定 • 周围神经损伤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ADL能力困难 • ADL评定对了解病人的能力,制订康复计划,评价 治疗效果,安排重返家庭或就业都十分重要。
第四节 康复治疗
病因、临床表现和康复治疗
第一节 概 述 一、周围神经解剖要点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遍及全 身皮肤、粘膜、肌肉、骨关节、血管及内脏等。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义
• 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 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 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
•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 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等。
变。 • 临床表现运动功能明显而无肌萎缩,痛觉迟钝而
不消失。 • 数日或数周内功能可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
(二)轴突断裂(axonotmesis) • 轴突断裂致远端的轴突和髓鞘发生变性,神经内 膜管完整,轴突可沿施万鞘管长入末梢。
• 临床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运动、感觉功能丧失, 肌萎缩和神经营养性改变,多能自行恢复。
(五)解除心理障碍 (六)病人的再教育 (七)手术治疗
▪ 原则上越早修复越好
三、预防并发症 (一)肿胀
由病损后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增多所致, 是创伤后必然出现的组织反应。
1.抬高患肢 2.向心性按摩和被动运动 3.气压疗法
4.热疗 5.高频透热疗法 6.低中频电疗 7.其它:弹力绷带压迫等
(二)挛缩
(二)损伤因素 –外力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神经损伤。 –主要有神经摩擦伤、切割伤、挤压伤、医源性神经损
伤、电击伤、放射性伤、火器伤及缺血性神经损伤等。
第二节 临床特点 一、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运动功能障碍 (二)感觉功能障碍
瘫痪、主动运动消失 肌肉萎缩、出现畸形
局部麻木、刺痛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
(一)运动疗法
1.主动运动 神经病损程度较轻,在早期也可进 行主动运动。
2.保持功能位 大多数情况下应保持在功能位
3.被动运动 主要作用为保持和增加关节动度, 防止肌肉挛缩变形。
▪ 被动运动时应注意
①只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②在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 ③运动速度要慢 ④周围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后进行
二、恢复期的康复
• 急性期炎症水肿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 此期康复的重点在于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
量、增强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一)促进神经再生
1.物理疗法 电流电场法 、脉冲电磁场法
2.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NTFs)、 神经节苷 酯也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二)减慢肌肉萎缩 神经肌肉电刺激(NES) 按摩 被动运动
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 桡神经 正中、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腓总神经 股神经 股神经 胫神经
矫形器 肩关节外展夹板 肩外展夹板、上肢组合夹板 上翘夹板、Oppenheimer夹板 正向屈指器 反向屈指器 对掌夹板 对指夹板、长拮抗夹板 短拮抗夹板、反向屈指器 足吊带、AFO、踝支具 KAFO、KO、膝框支具 KO、KAFO膝铰链伸直位制动 AFO、矫正鞋
通过时值测定和曲线描记判断肌肉为完全失 神支配、部分失神经支配及正常神经支配。
(二)肌电图检查 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查,可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
是神经失用或轴突断离或神经断离。 评估标准: 1.轻度失神经支配 肌电图可见自发电活动,运动 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基本正常,募集相为混合至干 扰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波幅可下降。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学习内容 •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评定 •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治疗的步骤和方法 • 常见并发症康复处理 • 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尺神经、腓
总神经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康复治疗
• 神经纤维分类和电生理特性 • 神经损伤因素 •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 • 康复治疗的目标 • 腋神经、肌皮神经、胫神经、坐骨神经损伤的
制糖尿病等。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各论
(三)康复治疗 对于感觉减退可以让病人触摸各种不同形
状、大小、质地的物体,先在直视下,然后在 闭眼时练习,使病人逐渐能辨认不同的物体。
对感觉过敏,需采用脱敏治疗 治疗性作业活动:精细抓握训练,粗大功能 训练等。
(三)康复治疗
–康复的重点为恢复运动功能。
–应用支具使腕背伸30°、指关节伸展、拇指外 展,并进行被动运动,以避免关节强直和肌腱 挛缩。
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 感或放射痛。
(四)汗腺功能的检查: 1.碘淀粉实验
在检查部位涂抹2.5%的碘酒,干燥后铺上淀 粉,若有汗液则变成蓝色。
2.茚三酮试验 将患手指腹压在茚三酮试纸上,出现蓝色指
纹,则有汗液。 (五)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神经损伤的分类 (一)神经功能障碍 • 神经暂时失去传导障碍,神经纤维不发生退行性
• 1.短期目标 早期康复目标主要是及早消除炎症、 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 恢复期康复目标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的正 常功能,矫正畸形。
• 2.长期目标 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的功能, 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 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早期的康复
2级(M2)
近、远端肌肉均可见收缩
3级(M3)
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
4级(M4)
能进行所有运动,包括独立的或协同的
5级(M5)
完全正常
二、感觉功能评定 (一)感觉功能评定
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两点 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皮肤图形辨别觉、实 体觉、运动觉、位置觉、扣击试验(Tinel 征)等。
(二)感觉功能恢复评定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感觉功能恢复等
恢复等级

评定标准
0级(S0)
感觉无恢复
1级(S1) 2级(S2)
支配区皮肤深感觉恢复 支配区浅感觉和触觉部分恢复
3级(S3)
皮肤痛觉和触觉恢复,且感觉过敏消失
4级(S3+) 5级(S4)
感觉达到S3水平外,二点辨别觉部分恢 复
完全恢复
三、电生理评定 (一)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
(三)疼痛
灼性、刺激性神经痛,幻觉痛
(四)皮肤营养性改变
无汗、光泽消失 粗糙、皮肤破损
(五)血管功能障碍
血管的收缩及舒张能力减弱
(六)骨质疏松
最常见于周围神经 的高位完全性损伤
二、神经损伤的诊断 (一)病史 外伤史、注意易损伤的部位、询问有无障 碍。 (二)体征 有无畸形 (三)扣击试验(Tinel征)
•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分为根性损伤、干性损伤、束 性损伤和全臂丛损伤四类。
诊断步骤: 1.首先确定有无臂丛损伤。 2.进一步区分根、干、束、支的损伤。 3.对根部损伤再区分节前节后损伤,因为节前损伤
表明预后不良,无自发恢复的可能。 4.确定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5.功能状况评定
(三)康复治疗
1.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 2.止痛治疗 3.感觉重建 4.增强肌力
三、神经损伤的原因 • 可由外伤、感染、压迫、缺血、肿瘤和营养
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 • 大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解剖因素,二是
损伤因素。
(一)解剖因素
• 周围神经在解剖学通道中,有一段或一点受某 些坚韧的、狭窄的组织结构压迫或肢体在活动 过程中,神经不断遭受磨擦而致神经损伤。
• 如斜角肌间隙狭窄压迫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在 腕管受压、肿瘤压迫等。
5.防治软组织挛缩和关节僵硬。 6.心理治疗 7.作业治疗和职业治疗。 8.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3个月而无效,可考虑 手术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临床特点 1.运动障碍
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三角肌萎缩,肩 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
形 肩”。 2.感觉障碍
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三)康复治疗
综合应用运动疗法(被动运动、肩关节主动 外展活动、抗阻外展运动等)、物理治疗(神经 肌肉电刺激、短波或微波透热、激光照射、磁疗 等)、药物等促进神经再生,增加肌力,促进肩 部感觉恢复。
2.中度失神经支配 肌电图出现较多自发电活动, 募集相为单纯至混合相,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不超过 20%,波幅下降不超过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