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同步检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含有DNA,可完成基因的复制和表达B.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D.缺镁时叶片发黄,与正常叶片相比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差异显著2.如图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错误的是()A.若1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B.若1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4可分别表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C.若1表示RNA的种类,2﹣4可分别表示tRNA、rRNA、mRNAD.若1表示可遗传的变异,2﹣4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载体主动转运到细胞外B.葡萄糖以协助(易化)扩散方式转运进入红细胞C.水分子由分子少向分子多处扩散的过程是渗透作用D.氨基酸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消耗ATP4.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pH值,则c>b>aC.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5.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合物在体内的转移过程,对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 ①→②过程,[H]在基粒产生到叶绿体基质被利用B. 过程②→①需要氧气参与,可以发生在植物体的根、茎等细胞内C. ①→②合成的(CH2O)大于②→①消耗的(CH2O),植物表现生长现象D. 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来自水6.右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
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在晚间用大约550 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②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 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③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④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⑤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则父亲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C.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D.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8.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时产生的 B.记忆细胞无增殖分化能力C.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D.分裂期的细胞不合成蛋白质9.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B.若两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极体,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C.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D.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个染色体组和8条染色单体10.下列有关“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使用的大肠杆菌应不含32PB.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本实验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放射性弱D.本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1.下列对从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RNA都不相同 B.酶不都相同C.核基因不都相同D.蛋白质不都相同1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13.如图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色盲症.已知Ⅱ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B.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7和8,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C.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大D.Ⅱ7和Ⅱ8生出两病兼发男孩的概率和两病兼发女孩的概率一样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B.单倍体育种常常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大肠杆菌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DNA复制中,可用于诱变育种15.下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5%C.植株C为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D.整个流程体现了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均具有全能性1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生物种群而是生物群落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18.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右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19.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少量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
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20.右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0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21.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图1图2(1)如图1中甲场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的阶段,物质a可能是,物质c转变为(CH2O)需经历两个过程.(2)图示反应中,当突然停止光照,以下物质含量可能会突然减少的是A.物质a B.物质b C.三碳化合物D.五碳化合物 E.ADP+Pi F.(CH2O)(3)如图2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水草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强下得到如右表1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装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μmolO2.h ﹣1,分析表中数据,在光强50μmol.m﹣2.s﹣1,装置中水草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是.A.20μmolB.60μmolC.80μmolD.120μmol表1光强(μmol.m﹣2.s﹣1)右侧刻度变化(格/h)02506100121501820018(4)从表1中数据分析,该装置中的水草达到光合作用饱和时,对应的光强是.A.100μmol.m﹣2.s﹣1B.150μmol.m﹣2.s﹣1C.200μmol.m﹣2.s﹣1 D.无法精确确定(5)为了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在实验实施中应如何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22.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多选).①Aayy×AAYY ②AAYy×aayy ③AaYY×aaYy ④AAYY×aaYY(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父本的基因型是,母本的基因型是.(只写与毛色有关的基因)(3)基因型为 Yy 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不考虑性别)及其比例为.(4)现有足够多的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纯合杂合都有),欲选育出纯合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其步骤为:第一步:选择多对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进行杂交;第二步:选择子代中表现型为的雌性个体与子代中表现型为的雄性个体交配,每对双亲产生的后代足够多,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该个体基因型是.23.(8分)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下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
请据图回答问题:(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系统(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性,且需要GTP提供▲。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填序号)。
①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③胰岛细胞④唾液腺细胞三、实验题24.(12分)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胰岛素浓度也偏高。
出现这种生理缺陷的原因科学家认为有两种:第一,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反应不敏感。
第二,胰岛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反应不敏感。
现以过度肥胖老鼠为实验对象,研究阿司匹林对矫正肥胖老鼠生理缺陷是否有作用,进行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阿司匹林药剂、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实验一: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实验步骤:(1),随机均等分为两组,编号A,B。
(2)给A组老鼠注射作为实验组,B组老鼠注射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
(3)给A、B两组老鼠分别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得到结果如右图。
从结果分析得知,阿司匹林。
实验二: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二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