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暑假作业一、读书积累(7.18——8.7)看书《三国演义》及《三国演义》老版电视剧,完成篇子。
(已经深入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看《易中天品三国》,以提高阅读质量。
)《三国演义》专项训练《三国演义》人物总结:蜀国刘备: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兄弟。
因为斩除了黄巾军颇有名气。
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等。
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
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
替关羽、张飞报仇时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
字云长,本字长生。
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
但终因骄傲轻敌,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
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字翼德。
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
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
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赵云: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
字子龙。
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
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马超: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
字孟起。
刘备的一员大将,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
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
勇有余,谋不足。
后病死。
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
字汉升。
在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
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
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
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
庞统:刘备谋士。
字士元。
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
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怪才。
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当时只有三十六岁。
魏延:蜀国名将。
子文长。
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
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
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孟获:三国时彝族首领之一。
刘备死后,他与地方军队起兵反蜀。
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南征,他被七擒七纵,最后心服口服,誓不反蜀。
后到蜀国作官,为御史中丞。
马良:字季常。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的哥哥。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
马谡:马良之弟,蜀国将领。
字幼常。
公元二二九年违反诸葛亮的命令,未在街亭当道驻扎,失了街亭,蜀军被迫退军汉中。
被诸葛亮以违犯军法之名斩首。
马谡死那年,只有三十九岁。
姜维:字伯约。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
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
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关平:冀州关家庄关定的儿子。
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时收为义子。
跟关羽学习武艺,深得关羽刀法,一生伴随关羽。
关羽被东吴吕蒙、陆逊用计袭取荆州后败走麦城,关平同往,后与关羽一同被俘,遭孙权杀害。
关兴:关羽的亲生儿子。
关羽遇害后,随刘备东征伐吴,英勇杀敌。
诸葛亮伐魏时,关兴是主要战将,屡建战功。
后杀东吴潘璋,夺回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张苞:张飞之子。
为替父报仇,随刘备东征伐吴。
用丈八蛇矛,打仗勇猛,武艺高强,与关兴是当时蜀军中的优秀将领。
随诸葛亮伐魏时,在战事中不慎趺落山中,头部受伤,不久死去。
刘封:刘封,刘备义子。
赤壁大战时率领水军作战。
刘备入川称帝后与孟达一起守上庸。
关羽兵败,廖化向孟达、刘封求救,孟达挑拨刘封拒不发兵。
关羽被害后,刘封被刘备杀了。
魏国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曹丕: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
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
曹睿:字元仲。
他从小就很聪明,深得父亲曹丕的喜爱。
曹睿在位13年,死时年仅36岁。
曹奂: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孙子。
公元二五八年,司马昭杀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时,无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
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被封为陈留王。
曹植:字子建。
沛国谯人。
三国魏杰出诗人。
曹操第三子。
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魏国名将。
曹操起兵時与曹仁一起加入。
弓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
转战各地,表现活跃,曾救过曹操性命。
曹仁:曹操堂弟。
善用兵,多谋略。
曾跟随曹操攻陶谦、吕布、张绣,并多次立功。
与周瑜、马超、关羽交战时,失误不多,是曹操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军。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
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
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
226年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
239年司马懿辅政。
250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
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司马懿的次子,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
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
掌权期间派邓艾灭蜀。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司马昭的大儿子。
公元二六五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
公元二八○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夏侯惇:字元让,曹魏名将,沛国譙郡人。
他性情刚烈,武功高强。
一生随曹操征战无数次,杀敌建功,最得曹操欢心,出入和曹操共驾一辆马车,而且可以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数月后病死。
夏侯渊:曹魏名将。
字妙才,夏侯惇族弟,与曹操本是同族,勇力过人。
为人颇重义气。
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一直追随曹操左右。
战功较多,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攻打汉中,被老将黄忠用计袭杀。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颍阴县人;荀攸叔父。
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人,荀彧的从子。
董卓乱起,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等谋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狱。
董卓被诛后,获释归乡。
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
魏国初建,为尚书令。
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岁。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
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
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人。
善用计谋。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
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
死时七十七岁。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
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
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张颌:魏国名将,河间县人。
早先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
有勇有谋,能征善战。
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用伏兵射杀于木门道中。
许诸:三国时魏国名将。
字仲康,沛国谯人。
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
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郡人。
曹操手下名将,武艺高强。
作战勇敢,兼有谋略,深得曹操喜爱。
因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
于禁:曹操大将。
字文则,泰山巨平人。
弓马熟练,武艺出众。
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
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送还魏国,不久病死。
典韦:陈留人。
曹操名将。
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
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
乐进:字文谦,曹操猛将。
擅打仗,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
李典:曹操大将。
山阳巨野人。
喜欢读书学问,一生征战,不与其他将领争功,为人敦厚,军中将士称为长者。
庞德:字令明。
原为西凉勇将马超部下,后被曹操收降。
曹操命于禁帮助曹仁守樊城,庞德自告奋勇作先锋,临出战前令人做好一口棺材,抬棺与关羽决战,箭伤关羽。
后水淹七军,被周仓抓获,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
吴国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
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
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
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字伯符,孙坚的大儿子。
孙坚死后依附袁术。
公元一九四年率领一支人马去江南,铲平当地地方军队,成为江南最大的豪强。
公元二○○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年纪只有26岁。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
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
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
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
公元252年病逝。
孙皓: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
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无道,不得民心。
当了16年皇帝的孙皓于283年在洛阳病死。
周瑜:东吴大将。
字公瑾,庐江舒人。
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
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
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
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
孙权非常器重鲁肃。
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
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
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
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
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获胜。
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
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