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谢组织的培养

感谢组织的培养

感谢组织的培养第一个体会:选调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关心与培养。

在座的各位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能被组织上确定为选调生。

最初的时候我们对选调生的政治认识也不是很深,只是感性地知道自己是被一个管人用人的部门选中,即将到人们比较羡慕的党政机关工作,身份即将成为现在报考最热门的公务员,如此而已。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才深切感受到,选调生不只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和身份,而且还给了我们在人生发展道路上更高的竞争起点和更多的成长机遇,而这些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培养。

就拿我个人作个例子,我的几个关键环节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委组织部的关心和培养。

我是97届选调生,99年的时候,市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要求各县区、各市直单位部门的相关后备干部参加,当时苏-家-屯97届选调生有4个,选调生是直接进入各区后备干部行列的,所以我们4个都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就都被提拔为所在乡镇的副乡镇长。

当时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想法,现在回过头来年,刚刚工作两年,就被任命为副乡长,这在当地很多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甚至大有人士猜测我们有很强大的政治背景。

事实上我们的政治背景就是选调生,最大的背景就是培养干部、选拔干部、任用干部的市委组织部。

由于组织上在起步阶段就为我们奠定了这样的平台,为我们以后把握各种更高更大机遇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99年开始,市委组织部就开展了境外干部培训工作,2000年是第二批,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全市统考可以到境外培训一年。

因为当时我已经是区管甲项干部了,符合报名条件,就参加了考试,并通过了考试,到澳大利亚培训一年,培训期间都主任还到澳大利亚看望过我们。

应该说这也是组织上给我们创造的又一个发展的机遇和条件,这次培训让我的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优化,政治生涯更丰富。

接下来是2003年,市委组织部在2003年就开始为2006年区委换届工作进行人员的准备,在全市范围内通过考试、组织考核等手段确定了一批后备人选,我成为了其中一员,我记得当初我们区有四个后备人选,其中有三个是选调生。

对于我们这些后备人选,市委组织部要求各个区要将这些人安排到街道或乡镇的正职岗位锻炼,也就是要做书记或者是主任、镇长。

正职和副职的差别是很大的,正常来看,在一个区县如果做到正职,需要经过多次的岗位变化、历经多次的人事调整、付出多少年的辛苦与等待,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我们,刚刚工作七八年,年方而立之年,就已经走上了正职领导岗位。

如果没有市委组织部门的悉心培养,我们是不可能这么快得到这样一个锻炼机会的。

2006年区委换届,又经市委组织部考核,确定为换届正式候选人,并当选为区委常委。

这些年来,我们这些选调生交流由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经历的每一个机遇、每一次锻炼、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这种强大的组织保障力量是巨大的,影响是现实的,使得我们这些大学一毕业就进入组织视野的人终身受益。

如果认为有这个荣誉就意味着肯定提拔,也不行,选调生只能是一个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

所以我的第二点体会就是要在工作中立足岗位,踏实锻炼,在努力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立足岗位,踏实锻炼,在努力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珍惜每一个工作岗位。

一般来说,选调生经历的工作岗位比别的人要多一些。

就拿我来说吧,工作14年,除了在现在这个岗位6年以外,其余8年,经历了5个单位和部门,还有一年在国外培训。

经历的工作最初是相对单一、简单的工作,比如说在办公室工作,慢慢地就变成具有复杂性、全局性的工作,最初是在乡镇、街道最基层工作、慢慢地就变成在区直甚至省市工作,最初是被人领导的工作,慢慢地变成领导别人的工作。

一个体会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应该安心,都应该珍惜,既不能因为工作简单而随意慢怠,要知道“不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不能因为工作统领全局,就热血沸腾,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在乡镇(街道)办公室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党政机关工作的一般程序和规范,可以了解到上级文件的精神,为今后工作奠定政策基础;在一把手岗位上工作,我们会锻炼统揽全局、统筹兼顾、解决矛盾、实现阶段目标的能力。

所以,无论哪一个工作,无论是高是低,是大是小,只要我们认真,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能够从中受益。

另外体会就是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基层岗位往往更锻炼人。

就我个人而言,在乡镇作镇长的两年是工作最辛苦、条件最艰难、环境最复杂、遇到困难最多的两年。

当时作镇长只有29岁,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二轮土地延包时,有一次我们工作组几个人到村里做工作,由于农民情绪异常激动,我们几个人就被满院子的人团团围住,幸好派出所人员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我们的党委副书记还是被几个农民追得到处跑,回来时鼻子上脸上全是伤;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农民,他的儿子在晚上骑自行车拐弯时掉到边沟里摔掉了四颗门牙,要镇里补偿把那四颗血淋淋的门牙摔在我桌子上时,我心里的悸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为项目落地到土地局办理各种手续的艰辛与无奈;还清醒地记得在财政异常艰难的日子里我连做梦都想要钱而喊出的“再给我20万”的梦话,还有很多很多,真的是很累,很难。

但是,这两年却是我无怨无悔的两年,是我收获最大、成长最快、感悟最深的两年,这种影响无以言表,但必定会受益终身。

所以,我觉得,作为年轻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锻炼作风、增长才干。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练、重大斗争的考验,才能成大器,才能承担起发展事业的重任。

第二要敬业工作。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想把工作做好的人,但是,我想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能做到更好?我的体会是:凡事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加创新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工作的宏观背景和环境。

所谓宏观,就不只是市区的背景和工作要求,还要了解更高一层比如中央和省级的背景。

这一点往往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在我们工作初期,把握研究政策的能力还很有限,深入思考问题的工作习惯还没有养成,通常我们会就事论事,直接研究工作具体要怎么开展。

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事物了解得越全面越透彻,思维才会越开阔越深刻,效果往往也会越好。

在农村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时候,遇到的情况就比较复杂。

有的农民是因为一次承包土地期间种地不挣钱,不爱种地,根本没把承不承包土地放在心上,加上村里工作也没有到位,并没有对有承包权但却没有承包土地的农民宣传政策,同时也没有与之签订任何放弃承包的协议,就直接把土地承包给其他人,其他人把承包费交给村里就在地上就种上了果树、盖上了大棚。

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多的。

后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实际上不只是农业税,还包含三提五统等在内的5类12项收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减免,同时执行中央提出的“少娶多予”的政策,又给予农民粮食、良种、农机等各种补贴,这样一免一补,种地由原来不挣钱到效益比较可观,原来有权承包但却没有承包土地的村民就从村里要地,要重新承包土地。

村里一下傻眼了,因为很多地都租给了别人,而且地上都种上了大棚、果树等等,这种情况的土地还不是小数目,要收回这些地,必须要给予地上物补偿,补偿款很多,原来村里收到的承包费与之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大部分都花完了。

有这种诉求的农民很多,这就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矛盾,是一个国家政策要求与农村当时情况不符、但又必须解决的涉及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高度重视,谨慎行事,就一定要从宏观和微观,深入研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和要求,拿出有政策依据、经得起历史考验、农民信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是要结合实际,出实效。

我们开展工作千万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要研究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是围绕所在单位和部门的中心工作、是不是对于解决某个问题有促进作用、是不是有利于百姓受益得实惠。

如果是,那就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如果不是,就不要劳民伤财。

比如说在招商引资引进具体项目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项目是不是符合这个区域的发展规划,如果是,说明符合大局,前提具备;其次要看这个项目是否环保,如果不环保,损害当地百姓的利益,这种项目坚决不能引进;然后还要看项目的效益,效益既要看对当地财政贡献率,又要看这种贡献是通过占用多少资源来获取的,比如说占了多大土地面积换取的经济效益等等,要综合来看。

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引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推动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民就业、提高百姓收入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就是要不断创新。

很多工作是传统工作,传统工作要想达到不同于传统的效果,就要在工作的形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善于洞察新时期下群众提出的新问题新需求,善于运用新阶段产生的新技术新手段。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进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可以说,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其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史无前例。

从宣传工作来看,新时期下统一思想、做群众工作的难度比以前大多了,如何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突围、如何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成果及时准确广泛地传达到群众中去、如何及时发现群众中的不良舆-论并适当予以引导、如何引导群众自发地顾全大局、维护正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大部分都是网民,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当下的新兴媒体,现在我国已经有亿网民,网络的传播力、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过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好多群体性事件、个别官员的不当行为等等都是因为网络的快速传播及不可控性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巨大影响,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对于我们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小视。

新形势下,做宣传工作,我们就要与时俱进,就要更新观念,创新手段。

要了解网络,研究网络,善用网络。

我知道有些单位和地区已经在运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比如他们利用网络QQ这个工具,成立QQ群协会,协会在民政局注册,并把QQ群主吸纳为协会副会长,会长由党委、政府人员担任,这个副会长对于QQ 群主来说是一个群团性质的非组织性的领导职位,但是他们也很看重,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主开展QQ群的工作,与群主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友谊,群主在群里是很在威信的,他说的话别人都是听的,所以遇到有些问题网民不理解、开始在网上发牢骚、滞私愤的时候,就通过群主来引导网民,替政府做工作。

不只是负面的,有些正面的工作,像志愿者服务、资助贫困户这些活动他们也都很积极。

但是在与QQ 群-交往的过程中还是要把握一个度,还是以他们自我管理为主,我们只是适当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