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批评与惩罚艺术
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
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
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我们说的话在学生面前如此苍白无力?为什么书本上读到的一次谈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就从来没见过呢?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
批评,和表扬一样。
也是教师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果用之得当,就能促进学生认识并改正缺点、错误,有效地把他们引导到学校和社会所要求的轨道,反之,则不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导致教育的失败。
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十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务必讲求批评的艺术。
1、注意批评的场合
批评场合的不同,常常会影响到批评的效果。
仔细观察,会发现,如果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个学生时,这个学生的表现通常是: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甚至还冲着老师翻白眼。
而当老师只是个别批评学生时,这个学生的表现会是另一种样子:低着头,小声诉说着自己的过错。
努力请求老师原凉。
很显然,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十分重视自身在同龄群体中的形象,把同龄伙伴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态度更为重要,而且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还有着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他们喜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而不愿在他(她)们面前受到批评。
所以,一个教师如果在同龄伙伴面前,对某个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给自己留面子,使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就会固执起来。
有些批评本来他们完全可以接受,而一旦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在公开场合中,他们就会拒不接受,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顶撞。
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特别是在批评一些年龄大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时,应注意避免在公开场合中,尽量多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2、对于不同的学生,批评时应区别对待,批评的方法要具有针对性。
批评的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人、初犯错误与屡教不改的人、男生女生等,对他们采取的批评方式应该有所差异,而对于其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的不同,批评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良好的效果。
3、掌握批评的分寸
做事总得有"度",超过了一定的"度",往往就会带来相反的作用。
教师在批评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分寸:这样才能有所收效。
首先,防止批评"过火"。
不少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脱离客观的实际,把学生身上的缺点和所犯错误有意识地进行夸张、渲染,以此想给学生以更大的刺激,促进其改正,殊不知,过火的批评、脱离实际的批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带来消极的作用。
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并督促其改正。
其次,控制批评的惯性。
在对学生的批评中,还存在着一种现象,这就是批评的惯性:一个差生。
由于其身上固有的一些缺点,给教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不免就常常要受到批评,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对他的批评也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使得其时时总要受到批评,而表扬则与之无缘;有时他取得了进步,教师也会由于这种心理定势,而对此视而不见,不能给予肯定、赞扬;而有些确实与之无关的问题,却由于这种心理定势,而去批评他。
这样只能使其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因而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也必然是无效的。
再次,避免重复批评。
对学生过多地批评,特别是重复批评,会使学生厌烦,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尽力减少批评学生的次数,努力避免重复批评。
他们往往是准确地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关键,明确地提出批评,
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4、快乐式处罚
在报上曾见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名小学生因违反纪律被老师推出教室罚站;学生贪玩溜走,冻死于冰天雪地的野外。
这个教训太惨重了。
再看看身边的一些中小学,不也有类似的情形吗?学生犯错了,老师便怒从心头起,严加训斥,罚站、罚款、罚抄课文、罚搞卫生,花样百出。
违纪的学生表面上可能被震慑住,但心里却未必服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
可见,教师必须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妨另辟蹊径,来一番"快乐处罚":学生犯了小错,可以让他当众唱一支歌(当然,让他发挥特长,讲故事、诗朗诵等也未尝不可)。
这支特殊的歌,唱起来虽没有羞耻感,可也绝不会给他带来荣耀。
他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是由于什么原因才唱这支歌的。
这样既教育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何乐而不为?学生犯了严重错误,可以让他写犯错心理说明书,挖掘思想根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改正方法,也可以让他做好事将功补过。
魏书生就曾说过:"学生做错了事,让他写清过程,写清心里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比起只是由老师告诉别这样那样好得多。
"
这些快乐式处罚,既避免了师生间的尖锐对立,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又能将学生带出自我保护的樊篱,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促使学生增强自信、改正缺点的作用。
5、批评的方法要富有变化性
单调的、始终不变的批评方法,只能使学生感到厌烦,其教育效果必然甚微,特别是对那些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如果总是讲那么一套道理,学生就会听而不闻、无动于衷,甚至他们还能把老师所讲的一套道理毫无差错地复述出来,但由于老师的这些批评并没有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所以,效果必然很差。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方法还要富有变化性,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地对学生加以教育。
艺术的教育批评,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提醒的话语;它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缕阳光,将五颜六色折射到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