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标准化作业,是指在标准时间内,一个作业者担当的一系列多种作业的标准化而成的。
标准作业是现场有效提高生产的基础,是监督人员管理自己所管工序的依据,也是进行改进的基础。
二、装配基本要求1)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2)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三、联接方法的要求3.1 螺钉、螺栓联接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4)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3.2 螺栓力矩规范1)螺栓根据重要度分级可分为 关键、重要、次重要、一般四个等级,其中关键等级(如行走马达螺栓、回转支承螺栓、齿轮齿条螺栓)需要使用力矩扳手拧紧,其他等级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拧紧。
2) 进行螺栓力矩拧紧时,需要检查管接头或螺纹孔处无毛刺、杂质等,否则,会造成成力矩达到实际螺栓并没有拧紧对假力矩。
3) 螺栓力矩严格按照表格中数值进行(力矩大小见表1),力矩过大,螺栓会出现塑性变形或拉断,力矩过小,螺栓没有发生充分的弹性变形,螺栓对零部件的压力较小。
力矩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零部件松动。
表1:螺栓扭矩表 (单位:Nm 、Kgm)Nm=0.101972mKg螺栓规格强 度 等 级8.8 (A4‐80) 10.912.9NmKgm Nm Kgm Nm Kgm M4 2.8 0.28 3.9 0.39 4.9 0.49 M5 5.6 0.56 7.8 0.78 9.3 0.93 M6 9.8 0.98 13.7 1.37 15.7 1.57 (M7) 15.7 1.57 22.6 2.26 26.5 2.65 M8 24.5 2.45 34.3 3.43 39.2 3.92 M10 44.1 4.41 63.8 6.38 78.5 7.85 M12 78.5 7.85 113 11.3 137 13.7 (M14) 128 12.8 181 18.1 216 21.6 M16 196 19.6 267 26.7 320 32 (M18) 260 26 366 36.6 439 43.9 M20 373 37.3 525 52.5 628 62.8 (M22) 500 50 711 71.1 853 85.3 M24 638 63.8 903 90.3 1079 107.9 (M27) 961 96.1 1354 135.4 1638 163.8 M30 1315 131.5 1844 184.4 2217 221.7 (M33)1795179.52531253.13021302.13.32) 3) 装配拧紧顺拧紧过程中如有定位销布置顺序图在部分螺纹行最终拧紧顺序规范中应该严格销,应从靠图作为参考纹密封连接紧。
拧紧过格遵循正确靠近定位销的考。
接场合先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图1 装图2 拧的拧紧顺序的螺钉或螺用普通呆头意把握力度装配顺序拧紧拧紧力矩施力序。
目的是螺栓开始,头扳手拧紧度。
拧紧力矩紧规范力关系图是保证螺栓结图1 所示为,然后再使矩施力关系结合面不别为部分形状连使用扭力扳手系图见图2别劲,连接手进。
3.4销连接1)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2)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一90°。
3)重要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
3.5 键连接1)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3.6 铆接1)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
3)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3.7 滚动轴承的装配1)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应不大于0.1mm。
5)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6)8) 9) 10) 11)四、1) 2) 3) 装配可拆卸承内外圈混带偏心套的滚动轴承装单列圆锥滚符合图纸及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对90°范围内环宽度的三密封件的装配密封件将油封唇部油封的装配封用于防尘若轴端有键卸的轴承时混装。
的轴承,在装好后,相滚子轴承、及工艺要求与开式轴承对称于中心内就均匀接触三分之一。
的装配件时,对石部和密封圈配方向应使尘时,则应键槽、螺钉时,必须按内在装配时偏心相对运动件的推力角接触求。
承座及轴承盖心线的120°触。
在上述图3 石棉绳和毡垫圈表面涂上润使介质工作压应使唇部背向钉孔、台阶等内外圈和对心套的拧紧的转动应灵触轴承、双盖的半圆孔范围内应均述范围内,用轴承压入法垫应先浸透润滑油脂(压力把密封向轴承。
等时,为防对位标记安装紧方向应与轴灵活、轻便双向推力球轴孔均应接触均匀接触;与0.03mm 的法装配透油;对油封(需干装配封唇部压紧在防止油封或密装,不得装轴的旋转方,不得有卡轴承在装配良好,用涂色与轴承盖在对的塞尺检查时封和密封圈的除外)。
在轴上,不密封圈损坏装反或与别的方向一致。
卡滞现象。
配时轴向间隙色法检验时对称于中心时,不得塞入圈,装配前应不得装反。
如坏,装配时可的轴. 隙应时,与心线入外应先如油可采用装配导向套。
4)装配密封件时必须使其与轴或孔壁贴紧,以防渗漏。
5)装配端面密封件时,必须使动静环具有一定的浮动性。
但动、静环与相配零件间不得发生连续的相对转动,以防渗漏。
五、链轮链条的装配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2%调整。
六、带与带轮的装配1)同一回路的带轮轮槽对称中心面的位置度为:中心距小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3%;大于或等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5%。
2)各传动带的张紧度应达到福田“谷神2”系统检验卡的要求。
七、液压系统的装配1)液压系统的管路在装配前必须除锈、清洗,在装配和存放时应注意防尘、防锈。
2)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不得有扭转现象。
3)管路的排列要整齐,并要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
4)注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5)装配后液压管路及元件不得有渗漏油现象,为防止渗漏,装配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和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液压操纵系统和转向系统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7)液压系统装好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运转试验。
8)有关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其它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八、电气系统的装配1)电气元件在装配前应进行测试、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装配。
2)仪表、指示器显示的数码、信号应清晰准确,开关工作可靠。
3)应严格按照电气装配图样要求进行布线和连接。
4)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搪锡。
5)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
焊点应光滑、均匀。
九、平衡1)脱粒滚筒、无级变速和转速超过400r/min、重量大于5kg的带轮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平衡精度均不应低于G6.3级。
2)对回转零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正:◆用补焊、螺纹连接等加配质量(配重)。
◆用钻销去除质量(去重)。
◆改变平衡块的数量和位置。
3)用加配质量的方法校正时,必须固定牢靠,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松动或飞出。
4)用去除质量的方法校正时,注意不得影响零件的刚度、强度和外观。
5)对于组合式回转体,经总体平衡后,不得再任意移动或调换零件。
十、总装原则1)总装时,对随机附件也应进行试装,并要保证设计要求。
2)刚性割台离地间隙应一致,其差值允许不大于15mm。
3)行走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应保证收割机停车可靠。
4)发动机启动应顺利平稳,熄火彻底可靠;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0C时,应能顺利起动。
5)所有整机标志应按设计要求粘贴到指定部位,不得偏斜或不平整。
6)试验机器在出厂前应保证主机有2小时以上的运转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