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承钢连铸技术

轴承钢连铸技术


低2.5×10-4%;
• 瑞典SKF公司Ovako厂于1991年投入的新车间沿用模铸生 产轴承钢,美国Timken公司没有采用连铸。1991年和
1997年在ASTM举办的轴承钢国际会议,轴承钢连铸仍然
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
•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片文章报道,彻底解决了轴承钢连铸 坯的中心碳偏析问题; • 轴承钢的连铸工艺一般应包括:钢包和中间包烘烤、下渣
在几种力的综合作用下,在套圈或滚动体的表面上抗疲
劳强度低的部位首先产生疲劳裂纹,最后形成疲劳剥落, 使轴承破损失效。轴承钢正常破损的形式是接触疲劳损坏,
其次是摩擦磨损使精度丧失。
非金属夹杂物或粗大碳化物,则可促进裂纹的产生。
轴承钢要求高疲劳寿命
轴承钢性能的要求
• 对化学成分的要求; • 对非金属夹杂物的要求; • 高且均匀的硬度,高的耐磨性;
轴承钢连铸技术
内容:
1 :轴承钢概述
2 :影响轴承钢质量的关键成分和夹杂物及其 控制 3:轴承钢的连铸
一、概述
轴承是“工业的心脏”。 轴承钢是重要的冶金产品,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铁路运 输、汽车制造、国防工业等领域。轴承钢是特钢产品中生产难 度较大的钢类之一。 2009年和2010年我国轴承钢产量分别为 350万吨和358万吨,占当年特钢产量的7.8%和7.6%。 轴承钢总产量连续6年列为世界第一,高等级轴承钢仅占1/5; 高质量轴承钢仅占34%;多数为高碳含铬轴承钢、中碳轴承 钢和渗碳表面硬化轴承钢,而不锈耐蚀、高温难溶及防磁类型 的轴承钢比例在3.8%以下(约13~15万吨)。
• 较少或消除铸坯内裂和偏析裂,Mn/S≥30,钢液残铝量 0.01%-0.015%——堵水口,减少Al2O3
3.2 温度控制
• 冷却强度比模铸大,凝固界面的温度梯度高,柱状晶发达, 树枝晶相遇,产生“搭桥”现象。因此,连铸坯心部产生 周期性断续的缩孔与偏析;
• 铸坯凝固时柱状晶发达因素中,过热度、二冷强度等是导
中间包至结晶器使用浸入式水口
•结晶器内钢液面采用适应低过热度和低拉速浇铸的保护渣。
3.6 连铸电磁搅拌
• 电磁搅拌对改善轴承钢的连铸坯质量有重要作用——高温 区和低温区充分混合,加快过热度的导出,并折断树枝晶, 增加结晶核心及等轴晶数量,有效地控制树枝晶“搭桥”
想象,改善铸坯中心碳偏析、中心疏松、缩孔等缺陷。
浇注过程中夹杂物的控制
• 模铸——重点放在避免钢包和锭模之间钢水流的二次氧化; 最大限度地避免钢水和耐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钢包 渣、保温剂或浇注保温渣的卷入;
• 连铸——检测钢包中的下渣量;吹氩保护,防二次氧化;
选用优质的耐材。
2.3 轴承钢中残余铝的控制
• 金属铝及AlN溶于酸,用[Al]S表示。终脱氧用Al是获得低 氧含量的钢液和保证钢中有合适[Al]S。[Al]S高——保护条 件不好易二次氧化增加Al 2 O3 夹杂;[Al] S 低——Si的二次
比真空前少1/3;
• SKF研究发现:出钢后15min夹杂主要由Al2O3和 Al2O3· 2· SiO MnO组成,来自电弧炉出钢的预脱氧产物;真空
前——Al2O3· CaO夹杂,是Al2O3和铁合金Ca-Si中的钙的反应
产物;真空后——夹杂中的Al2O3· CaO往往包着一层MgS, Mg来自真空下的耐材,并与Al2O3生成Al2O3· MgO。
高碳轴承钢的特点
• 高碳 • 加铬 • 加入Mo、Mn、Si、V等合金
• 严格控制杂质元素,特别是P、S、Ni、Cu
危害最大的是氧化物夹杂,其次是硅酸盐。氧化物夹 杂的最大粒径和粒子个数是轴承钢疲劳寿命的根本原因— —轴承钢冶炼和浇铸的关键在于控制钢中氧含量到极限值、
提高纯净度和组织的均匀性,即降低钢中氧及非金属夹杂
• 大冶经验:小方坯生产特殊钢,尤其是轴承钢,为质量问
题根源。压缩比小,钢材致密度不够,宏观组织满足不了 要求;压缩比小,碳化物偏析得不到改善。
• 高碳铬轴承钢连铸坯:180mm×180mm、200mm×200mm、 210mm×240mm,轧制成直径≤55mm圆钢,可满足我国现 行轴承钢的要求,压缩比为14-21,压缩比不得小于14。
速,将二冷配水量控制在0.25-0.31 L/kg。
3.5 保护浇铸
• 是防止二次氧化所必备的条件。四个环节:钢包至中间包 的钢流、中间包的内钢液面、中间包至结晶器钢流、结晶 器内钢液面;
钢包至中间包采用长水口,氩气保护
内空部 熔钢流耐磨 性 身体部 耐热冲击性
熔渣,侵入部 长时间耐侵 蚀性
中间包耐火材料多采用碱性涂层(或碱性绝 热板);中间包的钢液面使用特殊碱性覆盖 剂;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内圈:与轴颈相配(一般转动) 外圈:与轴承座相配(一般静止) 滚动体: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 保持架:防止滚动体直接接触
2 2

4
1
4
1
3
3
除保持架外,其余都是由轴承钢制成。
常见的滚动体有六种形状,一种是球形,五种是滚子。
当轴承工作时,轴承内外套圈、滚动体间承受高频率、 变应力作用。在轴承旋转时,还承受离心力的作用,并随 转速的增加而增大;滚动体与套圈间不仅存在滚动,而且 还有滑动,所以在滚动体与套圈之间还存在摩擦。
监测、留钢及中间包钢水加热,全程无氧化保护浇注,结
晶器页面自动控制,结晶器小振幅高频率振动,结晶器二 冷末端电磁搅拌,轻压下技术。
• • • • • • •
钢液准备 温度控制 连铸机的选择 拉速和二冷的控制 保护浇铸 连铸电磁搅拌 连铸轴承钢的碳化物特性及其均匀化技 术 • 铸坯断面、压缩比及轻压下 • 连铸坯的质量
物含量,控制好夹杂物形态和分布。核心——高纯净度钢 的生产。
二、影响轴承钢质量的关键成分和 夹杂物及其控制
• 氧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 • 轴承钢中的夹杂物及其控制 • 轴承钢中残余铝的控制 • 轴承钢中残余钛的控制 • 硫含量 • 钢中碳化物缺陷
2.1 氧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
钢中wT.O=10×10-4%轴承钢的疲劳寿命比wT.O=40×104%提高10倍。w =5×10-4%的疲劳寿命比wT.O=40×10-4% T.O
利于多炉连浇。
• 二冷水量过大——铸坯表面温度低,横断面上温度梯度大, 利于柱状晶生长,柱状晶区就宽;
• 二冷水量过小——可使柱状晶区宽度减少,等轴晶区扩 大,但刚的凝固系数下降,液相穴增长,对于改善轴心 碳偏析不利;
• 使用0.15-0.20 Mpa的压缩空气,实现气-雾冷却工艺,二
冷水量很小,配合低拉速保证铸坯温度大于900℃。拉速 一般控制在0.3-0.8m/min,并根据铸坯的断面尺寸调整拉
3.7 连铸轴承钢的碳化物特性及其均匀 化技术
• 为改善碳化物,一般在连铸浇铸和铸坯的加热过程中,采 用净化钢水、中间包钢水低过热度浇铸、低拉速和合适的 二冷强度、合理的结晶器和二冷末端的电磁搅拌组合使用、
轻压下技术和合理的连铸坯加热技术。
3.8 铸坯断面、压缩比及轻压下
• 压缩比与某些质量指标发生关系,如低倍组织、碳化物不 均匀性; • 连铸坯钢材的压缩比小于钢锭成材——连铸轴承钢碳化物
提高30倍。轴承钢生产的关键在于脱氧。
全氧含量与轴承疲劳寿命的关系
冶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初炼钢液实现低氧化和低温化; • 强化初炼钢水的预脱氧; • 采用SiC和Al粉进行扩散脱氧;
• 精炼中期,钢中氧含量降低,Al也随之降低,采用喂
Al线的方法添加Al;
• 选择合适的精炼渣系; • 防止二次氧化; • 合理的吹氩制度;
钢中硫化物夹杂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
• 有益 • 有害 • 对钢的疲劳寿命影响不大
工艺参数对钢中夹杂物含量的影响
• 电炉出钢温度 • 搅拌时间 • 铝脱氧工艺
Ascometal公司认为,对于轴承钢的精炼,应把重点
放在:选择碱性耐材钢包内衬;最大限度地去除炉渣; 尽早形成非常低氧势的脱氧精炼渣;控制气体搅拌,使 夹杂物上浮。
氧化及钢液随温度降低溶解氧析出,产生含SiO2很高的粗
大玻璃质硅酸盐夹杂。如果要使钢材晶粒细化,获得高强 韧性,残余铝可高些。对渗碳轴承钢来说,残余铝需要控
制得高些;对于高碳轴承钢对此控制要求不太高。
特殊钢中典型 的球状不变形 钙铝镁酸盐夹 杂物形貌
2.4 轴承钢中残余钛的控制
• 钛对于高碳铬轴承钢有害,在钢中以Ti(C,N)、TiC、TiN 存在呈坚硬的菱角。在相同尺寸下,危害大于Al2O3; • 实践证明,wTi超过50×10-4%,轴承疲劳寿命明显下降。
致偏析与缩孔主要因素。影响连铸坯低倍质量的连铸工艺 参数中,过热度占主要地位;
• 轴承钢要求尽可能低的过热度、较慢的拉速下浇铸才能得
到偏析小、组织均匀而致密的钢坯。
精炼终点温度计算
• T精炼终点=T液+ΔT钢包-中间包+ΔT+k(t1+t2)
k值与钢包容量、耐火材料的导热性和加热周转情况密
切相关,使钢包处于热平衡状态取得的值。
• 控制适当的残铝量;
• 确保足够的真空度和真空时间。
2.2 轴承钢中的夹杂物及其控制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和组分的变化 • 钢中硫化物夹杂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 • 工艺参数对钢中夹杂物含量的影响 • 浇注过程中夹杂物的控制
夹杂物造成的滚动面疲劳破坏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和组分的变化
• 钢中大于5μm的夹杂物在真空后大部分被去除。夹杂物数量
2.6 钢中碳化物缺陷
• 碳化物缺陷包括液析碳化物、带状碳化物和网状碳化物, 其危害相当于夹杂物; • 碳化物缺陷主要起源于钢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控制和减
少凝固偏析是控制和减少碳化物缺陷的关键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