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减速器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CAPP工具设计

最新减速器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CAPP工具设计

减速器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C A P P工具设计目次1绪论 (1)1.1 CAPP的发展历程 (2)1.2 工艺数据库 (2)1.3 CAPP系统的发展趋势 (3)1.4工艺数据库系统在CAPP中的作用 (5)1.5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 (5)2 CAPP工具设计软件界面的设计 (6)2.1 CAPP的发展历程 (6)2.2 尺寸公差查询界面的设计 (7)2.3 形状公差查询界面的设计 (9)2.4 位置公差查询界面的设计 (10)2.5 机床查询界面的设计 (11)2.6 刀具、材料查询的界面设计……………………………………………………1 1 3 软件程序的编写 (12)3.1 尺寸公差查询窗口的程序编写 (15)3.2 形状公差查询窗口的程序编写 (16)3.3 机床数据库查询窗口程序的编写 (17)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1 绪论工艺过程设计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一环,它是连接产品设计和车间产品制造的中间桥梁。

传统的工艺过程设计由人工编制,其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艺设计人员的水平,并且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设计难以做到最优和标准等缺点。

随着制造业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呈现出新的特点,过去追求的是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而现在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制造重点也由以前的成本和质量并重向现在的质量和时间并重转变,因而,传统的工艺过程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需要,而CAD/CAM的系统集成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被人们日益重视。

CAPP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工艺设计周期,有利于工艺设计的最优化和标准化,是CIMS等先进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

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CAPP平技术,CAPP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经蓬勃发展起来[1]。

1.1 CAPP的发展历程CAPP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设在美国的国际性组织CAM-I于1976 年开发的CAPP系统。

国内最早开发的CAPP系统是同济大学的TOJICOP修订式系统和西北工业大学的CAOS生成式系统,其完成的时间都在80年代初。

经过30多年的历程,国内外对CAPP技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无论在研究的深度上海事广度上都不断取得进展[2]。

CAPP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从狭义的观点看,CAPP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工艺过程设计,输出工艺规程,以及在工艺设计上代替工艺人员的劳动。

但是在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或先进制造模式中,特别是在并行工程工作模式中,“PP”不再单纯理解为“Proces Planning”,而应增加“Production Planning”的涵义。

这样,就产生了CAPP的广义概念:即CAPP 的一方面向生产规划最佳化及作业计划调度最佳化发展,作为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能够与物流系统相联系,生成NC加工控制指令,以控制物质流或加工过程。

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现代CAPP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工艺数据库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是人们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共享和处理的工具。

数据库是为满足某一部门中多个用户的多种应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管理大量、持久、可靠、共享的数据的工具。

数据库系统是具有数据库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它是有关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合起来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是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由称作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通用软件包管理数据。

数据库系统是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们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上,网络版选用的是SQL-Server,单机版选用的是ACCESS,通过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实现与工艺设计环境的连接[3] [4]。

PDM、ERP、MIS等管理系统在不进入CAPP系统的前提下可直接访问工艺数据库。

构建拥有丰富的工艺知识、设备工装、刀夹量具、切削参数、典型工艺(包括典型工序、工步等)以及规范化的工艺术语等的知识库以便用户打开并引用知识,同时考虑知识库中应能存入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成功的工序、工步、设备工装等数据知识以实现工艺知识库在使用过程中的动态扩充,从而使知识库具有适用于不同零件的柔性是建立CAPP系统工艺知识库的目标[5]。

1.3 CAPP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以及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对CAPP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形势下,CAPP系统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3.1 工具化和工程化各企业的工艺环境、管理模式千差万别,CAPP系统要适应各企业的具体情况。

提高其通用性,就要加强CAPP系统的工具化和工程化。

开发CAPP系统时,应将CAPP 系统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工具进行开发。

如开发零件信息描述工具、工艺决策工具、工艺文档输出工具、知识和数据的输人工具以及用户界面构造工具等。

由用户或者开发软件的公司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输入数据和知识,形成面向制造和管理环境的CAPP系统。

用户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6]。

在工程化方面,既不能不考虑企业原有的环境和模式,也不能完全盲目服从。

要根据对国家、国际标准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分析,结合各类用户的根本需求,引导用户的工艺设计进程。

促进工艺设计规范化,从而规范CAPP系统的实施过程。

在统一的标准化工艺基础上开发出适应一般企业工艺规程的CAPP系统。

使大部分企业使用的CAPP系统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主体相似的工程化产品。

1.3.2 集成化和网络化CAPP是CAD、CAM问的桥梁,是CAD、PDM和ERP的重要产品信息来源,同时也需要由CAD提供产品设计模型的特征信息。

因此,必须在并行工程思想指导下实现CAD/CAPP/CAM的全面集成,充分发挥CAPP系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中枢和功能协调作用,从而实现CAPP与CAD的双向信息交换与传送;实现与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与质量控制系统的内在联系。

CAPP与CAD的双向信息交换与传送体现在CAPP与CAD并行。

CAD为CAPP提供工艺设计的原始数据:CAPP为CAD产品设计提供工艺性反馈,对设计方案和结果进行可制造性分析和评价。

以便尽早发现问题,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可制造性综合评价功能模块或子系统,根据零件信息、制造资源信息,在一定工艺原则指导下建立评价目标函数,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加工工艺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网络化是系统集成应用的必要条件。

CAPP对内实现各种角色、工种的并行工艺设计,对外与CAD实现双向数据交换,与CAQ、CAM、PDM等的集成应用都需要网络化作为技术支撑,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企业的工艺数据集中到工艺数据库,其他应用系统通过网络可以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工艺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得到保证,各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接口也得到统一,使企业能够敏捷地响应市场的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3 知识化合智能化随着复合智能系统、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推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CAPP系统不会停留在以解决事务性、管理性工作为主的阶段。

基于知识的CAPP 系统除了作为工艺设计的辅助工具[7],还有将工艺专家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起来并加以充分利用的任务。

现代CAPP[8]系统向着知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内外商品化软件中已推出CAPP专家系统外壳由用户定义各种决策规则、工艺数据和计算公式,具有较大的智能化特征[9]。

当生产环境改变时,专家系统只要输入新的知识就能适应;系统还能随时向用户提供运行的过程和理由,并向用户作出各种解释,便于工艺人员作出干预和选择,以制定出优化的工艺过程;专家系统还可以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从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进而不断提高工艺设计的水平。

现代CAPP系统在知识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为工艺人员提供多个备选工艺方案,并能够根据操作者的工作记录进行各种层次的自学习和自适应,具有一定的智能性[10]。

1.3.4 柔性化和规范化CAPP系统是用来辅助工艺设计人员进行工作的[11]。

不宜取代工艺设计人员而追求完全自动化。

在方式上实行人机协作.关键决策由工艺人员作出。

决策和判断一个复杂繁琐的问题,对具备足够的工艺知识和判断能力的工艺人员来说并不困难,但对计算机来说却可能难以胜任[12];同时,知识库及其使用法则需要逐步建立、验证和完善,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现代CAPP系统必须体现柔性化,即以交互式设计为基础,以工艺知识库为核心,以工艺知识库管理和工艺卡片格式编辑器为应用支持工具,面向产品实现工艺设计与管理的柔性化[13]。

1.4 工艺数据库系统在CAPP中的作用CAPP应具备以下特点:产品零件的数据信息应能利用,并建立零件信息的数据库;工艺人员的工艺经验、工艺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14];制造资源、工艺参数等以适当的组织形式加以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标准(典型)工艺,能集中安全进行数据维护,及时地、动态地提供最新的工艺设计结果。

由此可见,CAPP 工作的实质是对数据的一系列操作过程,数据的集成管理极为重要。

通用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有程序方式、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

程序方式将数据嵌入程序,数据和程序不独立,有很大的依赖关系。

这种方式只适合简单数据操作,当涉及到复杂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操作时,程序编制工作变得复杂,且数据分散在程序中,不能被其他应用程序直接利用。

文件方式可以将程序与数据分离,可以被多个程序调用,但是,文件是相同性质的数据的集合,其结构的定义是固化的,程序与数据文件还有一定的依赖关系,而且多个数据文件的访问就要有多个接口,数据文件的操作不能实时反应给其他应用程序,不具备集成共享功能[15]。

1.5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1.5.1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本课题通过以普通微机为硬件背景,在掌握Visual Basic语言开发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针对于减速器的工艺过程的一个软件。

这个软件带有工艺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工艺数据库表结构,并带有一定的工艺搜索工具,在工艺过程中提供部分搜索和决策功能。

1.5.2 本课题研究的手段第一步首先要建立一定的工艺数据库,工艺数据库要包括材料数据库、尺寸公差数据库、刀具数据库、机床数据库、孔/轴的基本偏差数据库、形状公差数据库、位置公差数据库等。

然后使用Visual Basic设计软件的界面,界面包括尺寸公差查询、形状公差查询、位置公差查询、机床查询、材料的查询、刀具的查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