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通知识基础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多层交换可以依据如下信息进行交换(B)A. 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B.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C. 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D. IP包协议字段把以太网链路层分成两个子层 , 分别是()A. 物理子层B. MAC子层C. LLC子层D. IP子层3.以下几种以太网标准中支持速率自协商的有( C)A. 10BASE-TB. 100BASE-TXC. 1000BASE-LXD. 1000BASE-SX4.以下关于端口汇聚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可以应用在交换机和交换机的连接B.可以应用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连接C.不能应用在高速服务器之间的连接D.不能应用在交换机和高速服务器之间的连接5.如果需要设置Quidway S3526以太网端口10的工作速率仅为100Mbit/s,使用以下哪条命令(B)A. speed 10B. speed 100C. speed autoD. speed full协议中规定的VLAN报文比普通的以太网报文增加了以下哪几部分( BD )A. TPID (Tag Protocol Indentifier)B. PriorityC.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 CFI )D. VLAN Identifier( VLAN ID )本身仅仅是一个协议规范,不作为一个实体在交换机中存在。
遵循GARP协议的应用实体称为GARP应用()T. TrueF. False8.如下图所示配置,Port 1至Port 4 端口对应的链路为允许所有VLAN通过的干道链路,且都启动了GVRP协议。
其中,交换机1的Port 1端口GVRP注册类型配置为Fixed,其它交换机的端口GVRP 注册类型配置为Normal。
在交换机1上配置有VLAN 5、VLAN 6,在交换机3上配置有VLAN 6 、VLAN 7。
下列是关于各交换机端口除缺省VLAN外的VLAN配置情况的描述,其中正确的选项为(C)A. Port 1 配置有VLAN 5至VLAN 7B. Port 2 配置有VLAN 5至VLAN 6C. Port 3 配置有VLAN 6和VLAN 7D. Port 4 配置有VLAN 5至VLAN 79.相对于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的优点有(ABC)A. 经济B. 安全C. 技术简单D. 高效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 三层交换机使用最长地址掩码匹配方法实现快速查找B. 三层交换机使用精确地址匹配的方法实现快速查找C. 在VLAN指定路由接口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为VLAN指定一个IP地址、子网掩码和MAC地址,只有在给一个VLAN指定了IP地址、子网掩码和Mac地址后(Mac地址不需要手工配置),该VLAN虚接口才成为一个路由接口11.生成树的优先级矢量(B,0 ,B ,PortID)中的第四项是指(C)A. 发送端口IDB. 接收端口IDC. 根端口IDD.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2.下面四种端口状态中,那种状态不是快速生成树协议所维护的端口状态()A. Blocki ng状态(即Discarding状态)B. Listening状态C. Learning 状态D. Forwarding状态13.当工作在RSTP 模式时,对指定端口的状态迁移,描述错误的为()A. 如果指定端口连接的是点对点链路,则指定端口向转发状态迁移时,可以通过握手机制实现快速迁移B. 在满足点对点链路的情况下,指定端口快速迁移只需要几毫秒时间C. 对于一个网络直径为二的网络,如果都是采用点对点链路相连,则通过2次握手就可以使网络稳定D. 指定端口发送握手请求以后,其状态就会迁移到转发状态14.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使与PC 直接相连的端口能够快速迁移到转发状态,则应该配置下面哪个参数(A)A. 点对点链路B. 边缘端口C. 路径花费值D. 端口优先级时间间隔的缺省值为()A. 10 秒B. 15 秒C. 20 秒D. 30 秒16.以下关于MAC组播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组播MAC地址前六个十六进制位是0x01005eB. 在以太网中,第3层的IP组播地址信息的全部28位映射进入24 位的第2 层MAC地址空间C. MAC 组播地址范围由IEEE 指定D. 组播MAC地址由23 位组成17.如果有IGMP 版本1 路由器存在于子网中,IGMP 版本2 路由器必须被强制地按IGMPv1 配置.T. TrueF. False维护的组播树是:A. SPTB. CBTC. RPTD. STP19.通过数字方式引用的接口ACL 序号范围为( A )A. 200-299B. 100-199C. 1-99D. 1000-199920.局域网(LAN )是一个覆盖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的高速容错数据网络,除覆盖范围外,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区别还体现在网络所有权、数据速率等方面。
(T)T. 正确F. 错误21.以下一般应用于局域网的设备有( B )A. 接入服务器B. 调制解调器C. HubD. 以太网交换机22.最初的以太网是基于()介质的, 但是只有当基于()的以太网出现以后,以太网才逐步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局域网标准。
(A)A. 同轴电缆、双绞线B. 双绞线、光缆C. 同轴电缆、光缆D. 双绞线、同轴电缆23.以下关于网桥设备描述正确的是(C)A. 传统以太网试图通过网桥设备来分隔主机,从而减少碰撞的发生B. 在网络规模较大的情况下,HUB 比交换机通常更容易成为网络传输的瓶颈C. 网桥不能解决网络广播报文的泛滥问题D. 网桥可以解决网络广播报文的泛滥问题24.以下关于交换式以太网的描述正确的有(AC)A. 平时网络中所有的主机都不物理连通,当主机需要通信时,通过交换设备连接对端主机,完成后断开B. 交换设备包括:交换式集线器和交换机C. 使用交换设备组网,物理上为星型结构,但逻辑上是总线型结构D. 以上说法都不对25.相对于集线器,以下关于以太网交换机描述正确的是(B )A. 扩展了网络带宽B. 分割了网络冲突域,使得网络冲突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C. 交换机作为更加智能的交换设备,能够提供更多用户所要求的功能:优先级、虚拟网、远程检测等D. 交换机彻底解决了广播泛滥问题26.以下属于交换式以太网技术范畴的技术有()A.B.C.D.27.信息流优先级技术使得交换机将优先转发优先级别较高的数据或信息流,从而保证优先级高的数据在局域网中以最小的延迟和足够的带宽进行传输。
具体实现起来既可以由交换机完成对信息流的识别和优先级分配、转发;也可以由网络终端对数据帧分配优先级,网络中的交换机按照此优先级标志进行转发(T)T. TrueF. False28.组播的实现包括了三层组播路由和组播管理协议两个方面。
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监听IGMP 报文或二层组播注册协议GMRP 来识别组播成员,从而保证组播报文的正确、有效的传送。
()T. TrueF. False29.以下关于二层交换机中的VLAN 实现描述正确的是(B)A. 为实现跨VLAN 的通信,必须用路由器互连各VLAN ,这也较为适合新的20/80 规则B. 将物理网络划分成不同VLAN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C. 用VLAN 分割原来物理网络可以有效提高物理网络利用效率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0.以下关于用路由器互连各个VLAN 的缺陷说法正确的是(A)A. 一般来说,同一级别的路由器要比交换机昂贵B. 由于路由器基本上是由软件实现,所以转发性能较低C. 尽管用路由器互连各个VLAN 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为了实现跨VLAN 的通信,还是必须采用路由器,为了避免路由器成为网络的瓶颈,应合理规划网络流量,使大多数的网络流量位于一个VLAN 之内D. 以上说法都不对31.三层交换的实质就是用硬件实现在通常路由器中用软件实现的转发,所以三层交换效率要比普通路由器效率要高,但是为了便于硬件实现,三层交换对于报文转发流程做了很大简化()T. TrueF. False33.以下属于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相同的功能是()A. 根据逻辑地址确定路径B. 检查三层的校验和C. 使用生存时间(TTL )D. 用MIB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更新SNMP 管理34.和用路由器来实现三层包转发相比,三层交换具有以下优点(BC)A. 功能更灵活B. 低时延C. 低花费D. 可以应用于复杂网络环境35.以下关于四层交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四层交换技术的实质就是基于硬件的、考虑了第四层参数的三层路由B. 在传输层协议TCP/UDP 中,不同的应用类型被作为端口号标识在数据段/ 报文的报文头中,四层交换技术通过检查端口号,识别不同报文的应用类型,从而根据应用对数据流进行分类C. 根据数据流的应用类型,可以方便地提供QoS 及进行流量统计D. 四层交换也可以只依据四层参数进行数据转发36.以下网络功能可以在汇聚层实现的有()A. VLAN 聚合B. VLAN 间路由C. 部门或工作组级访问D. 广播域或组播域37.通常局域网的网络管理系统由一些网络监测和控制工具组成,并具备以下的功能()A. 流量控制功能B. 配置功能C. 监测功能D. 故障隔离38.华为Quidway S3526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B)交换模式A. Store and FordwardB. Cut-ThroughC. 电路交换D. 以上都不是39.在考虑局域网的需求时,分析数据流量和流向分布时必须综合考虑如下因素(ABCD)A. 组织内的行政单位是根据其功能划分的,单位内部、单位之间的数据流量和流向不同。
B. 局域网中的主机通常包括PC/ 工作站、打印机、服务器等等,其功能的差别决定了数据流量的不同。
C. 网络中主机物理位置上的分布并非总是理想和均匀的,因此网络各段的流量也不是均匀的。
D. 文件传输、邮件服务、公共数据库访问、共享打印等等这些应用,数据流量模式不尽相同。
40.以下关于80/20 规则描述正确的是()A. 80/20 流量模式指用户数据流量的80% 在本地网段,只有20% 的数据流量通过路由器或网桥进入其它网段B. 采用80/20 规则的网络,用户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集中于同一个远程网段内C. 80/20 规则的网络比较适合一个和外部联系较少的小型公司的局域网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1.以下关于20/80 规则描述正确的是()A. 传统的80/20 流量模式不能适应新的INTERNET/INTRANET 应用B. 20/80 流量模式主要使用于跨网段流量远大于网段内数据流量的场合C. 使用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构建的20/80 网络中,路由器的工作负荷比较大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2.以下属于正确的局域网设计原则的说法有()A. 物理链路的带宽是网络设计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考察物理链路B. 明确应用和数据流的分布特征,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