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严格查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二)施行实名制就医。

确保患者首次门诊就诊时建档登记信息准确,经与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以及提供的身份证、医保卡等有效证件信息核对无误后,为患者建立唯一病历号(ID),确保患者的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三)在医院诊疗活动中,识别患者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出生日期、病历号等。

住院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不得用于患者身份识别。

(四)医生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护士在执行医嘱护理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查对,严格执行查对和患者识别制度。

在实施输血前应采用双人核查,手术或侵入性治疗时须四方核对,确保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五)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佩戴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六)医院可采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仍须医务人员履行口头查对核准。

(七)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新生儿出生后产房护士即为新生儿佩戴腕带,腕带上填写新生儿母亲的姓名、出生日期、病历号;儿童出生日期性别和体重。

新生儿患者入院后,由科室当班护士佩戴
腕带,填写母亲姓名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等。

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家属核对新生儿识别信息。

(八)在患者诊疗活动中,凡是交接患者关键环节,均应按照制度要求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措施,患者身份核对无误后,履行交接程序与做好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