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件.ppt
第四节 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19世纪中末期——1973年
(一)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1880——1914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1944——1973 双挂钩制度
双挂钩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具体内容如下: 1、美国公布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
举例
某国需要对本国货币贬值6%,将汇率 平价从2.00提高到2.12(直接标价法)。 在一般的钉住汇率制度下,汇率平价一夜之 间就从2.00提高到2.12;而在蠕动钉住的 汇率制度下,该国货币当局将6%的贬值幅 度分三个月进行,即每个月对本国货币贬值 2%。
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不利于本
国的进口;本币升值,情况则相反。
具体分析:以本币贬值为例
本币贬值后,对出口会产生两种结果:
当本币价格不变时,出口商品以外币 标价时价格降低,使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增强,进口商的需求增加,出 口会扩大;
(3)进口原材料的P ,直接引起以此为中间 投入品的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
需求拉动
(1)本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 格下降,国外需求会增加;若出口商的 商品供给量在短期内不能相应增加,则 可能通过减少国内供给来满足增加的国 外需求,该商品在国内出现供不应求的 情况,从而使国内价格上涨;
(2)本币贬值后,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引起人们对进口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从 而使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上涨。
固——有利于进出口企业核算成本和 收益,投资风险低;
浮——高风险、不确定性强。
(二)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产生的影响:
固——当一国发生BOP失衡时,为维 持汇率稳定,政府被迫采取紧缩性或扩张 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使国内经济失去 平衡,产生失业或通货膨胀;
浮——当一国发生BOP失衡时,汇率 会上下波动,从而消除失衡。
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实际价值的影 响是不确定的,主要取决于各储备货币 的权重。
(五)汇率变动对国内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的影响:
一国的产业结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 划分,与汇率变动密切相关的划分方法是 把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门:国际贸易品部 门和非国际贸易品部门。
本币贬值后,出口扩大,贸易部门的 利润率可能会高于非贸易部门,由此引起 资源从非贸易部门向贸易部门转移。贸易 部门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增大,提高 了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当本币贬值后,在最初的一段时期里, 进出口合同都是在贬值以前签订的,进出 口数量和价格不会因为贬值而立即发生变 化,这样一来贸易差额的变化取决于进出 口合同中的计价货币。
J曲线效应出现的条件
进口合同所用货币
出口合同所用货
币
本币
外币
出口收入不变 出口收入不变
本 币 进口支付不变 进口支付增加
贸易差额不变 贸易逆差增加
(七)汇率变动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下,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不
明显; 浮动汇率制下,微观经济主体对外汇
风险的预测和防范非常重要。 对进口商来说,计价货币升值对其不
利;对出口商来说,计价货币贬值对其不 利。所以,进口商应力争使用“软货币”, 出口商应力争使用“硬货币”。
软货币——汇率有下跌趋势的货币 硬货币——汇率有上涨趋势的货币
本币升值的情况与此相反。
注意:
在发展中国家,本币贬值往往有助于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表现在:
• 有利于进口替代行业效率的提高; •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部门——农业 部门获得正常发展。
(六)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本币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支往往得
以改善。若此时一国资源仍有闲置,则贸 易收支的改善会通过“乘数效应”扩大总 需 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和实现充分就业; 但若该国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本币贬 值只会带来国内物价的上升,而不会有产 量的扩大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浮动汇率的特点。 1、钉住单一货币: 2、钉住一篮子货币:
如特别提款权(SDRs)、欧洲货币单位 见教材60页的表
蠕动钉住(Crawling Peg )
又称“爬行钉住”,是当今发展中国 家 实行的独具特色的汇率制度。
在该汇率制度下,政府当局经常地、 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事先宣布的百分比 对汇率平价做小幅度的调整,直到达到均 衡汇率时为止。
em——进口的需求汇率弹性
从上述表达式可以看出:本币贬值(e )
能够使贸易收支得以改善(dB>0)的条件
是:
ex em 1
一般表示为:
ex em 1
结论:
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
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汇率弹性的绝对值 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就会改善贸易收支状 况。
3、外汇倾销(Exchange Dumping): 在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中,货币当局
1、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 又称“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 2、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
又称“肮脏浮动”(Dirty Floating)
(二)按照汇率浮动的方式来划分:
1、单独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 本币不与其他外国任何货币发生固定
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来决定。
2、联合浮动(Joint Floating): 某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
率,对非成员国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历史 上,实行联合浮动的是“欧洲货币体系”。
(三)钉住汇率制度(Pegged System): 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或一篮子货
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 发展中国家多使用,兼容固定汇率和
(五)对外汇投机的影响: 固——多属于稳定投机,即投机减少
了汇率的波动幅度;但也会出现破坏性的 “单向投机”活动;
浮——多出现破坏性投机,使汇率暴 涨暴跌,加剧了汇率的波动幅度。
单向投机-1
假定£与$之间的汇率平价为£1= $2, 波动幅度为平价上下1%(即在$1.98$2.02之间);
又假定英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已经使汇 率降到了£1= $ 1.98,投机者认为£大幅 度贬值已不可避免,于是纷纷买入$卖出£。
(四)对通货膨胀国际间传递的影响:
固——当汇率保持固定不变时,国外 物价水平的上升直接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 上升;
浮——国外的通货膨胀将通过本国货 币升值得以抵消,不会带来国内通货膨胀;
棘轮效应
在工资和物价呈现“刚性”的情况下, 实 行浮动汇率制度会产生“棘轮效应”,即: 货 币汇率上升国家的物价水平下降的速度< 货币汇率下降国家的物价水平上升的速 度,结果导致世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 2.02-1.98)/1 .98=2.02%。
单向投机-3
在钉住汇率制度下,当汇率平价的调 整幅度(10%)大于汇率的波动幅度 (1%)时,投机者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就不 对称,于是当一国BOP逆差达到一定程度、 使投机者认为该国货币发生贬值是不可避 免时,就会沿一个方向进行投机,大量买 入外汇、抛出该国货币。
现实汇率的波动自动不超 现实汇率的波动人为限制
过黄金输送点
在上下1%的幅度内
铸币平价保持相对稳定
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基本不 平衡时,汇兑平价经IMF 的同意可以变动
二、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 1973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
(一)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划分为:
4、当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基本不平衡时,经 IMF75%投票权同意可以改变汇兑平价。
结论: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可调整的 钉住汇率制”。
两种固定汇率制度的比较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 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形成的 固定汇率制是人为建立的
汇率基础:
汇率基础:
铸币平价
中心汇率(汇兑平价)
(三)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固——当一国经济停滞不前时,决定
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予以调节,但该政策 容易带来BOP赤字,使该国货币有贬值的 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该国货币当局不 得不在外汇市场上抛外币、回购本币,结 果使初始的货币扩张政策半途而废;
浮——由于一国无需维持固定汇率, 所以若实行货币政策,政策可专注于国内 经济目标的实现。
本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与上述情况相反。
2、马歇尔-勒纳条件: B——贸易差额 e——汇率(直接标价法) X——出口数量 M——进口数量 P——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 P*——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为简化分析,假定P=1, P*=1;假 定本币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 X= e M,则:
B XP e P M X eM
出口收入增加 出口收入增加
外 币 进口支付不变 进口支付增加
贸易差额改善 贸易差额不确定
J曲线效应出现的条件
出口以本币计算,进口以外币计算 图示: 顺差
时间t 0
逆差
(二)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1、人们对汇率变动的预期变化对资本流动 的影响: 预期本币将贬值,资本外流; 预期本币将升值,资本内流。 2、汇率真实变化后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本币对外真正贬值后,且人们预期本 币将不再贬值,1单位外币可折合更多的 本币,使资本流入增加; 本币对外真正升值后,资本流入减 少。
(三)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 本币贬值后,国内价格水平将上升。
主要原因有: 1、 成本推动 2、需求拉动
成本推动
(1)进口消费品P ,直接引起国内物价水平 某种程度的提高;另外,可能会引起本国 工资水平的提高,间接引起商品生产成本 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