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及条文说明的字号、字体和间距

标准及条文说明的字号、字体和间距

标准及条文说明的字号和字体
序号
页 别
位 置
文 字 内 容
字体和字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பைடு நூலகம்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标准正文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三号黑体
四号黑体
二号黑体
四号黑体
四号黑体
四号黑体
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
四号黑体
四号黑体
三号黑体
五号黑体
五号宋休
五号宋体
三号长仿宋体
五号黑体
四号宋体
五号宋体
五号老宋体
五号黑体
四号黑体
五号宋体
四号宋体
五号黑体
五号黑体
五号黑体
四号仿宋体
五号宋体
五号宋体
四号黑体
五号黑体
五号黑体
六号宋体
小五宋体
六号宋体
小五号黑体
条文中的注、图注
采用说明
条文中图名
表格中的文字
表题及表序号
图中的数字和文字
公式、方程式、物理量符号
术语、符号
术语和符号的定义
附录及其编号
附加说明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条文说明
出版社名称
出片时间及地点
制订、修订说明
说明内容
主编部门
四号黑体
专用美术字体
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主编部门
批准部门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及地点
通知名称
文件编号
通知内容
批准内容
前言
前言正文
本标准主编单位、
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目次
目次正文
标准正文
章的编号及标题
节的编号及标题
并列叙述条、款的编号
第四十二条标准中的每章应另起一页编排。“章”、“节”应设置标题,其排列格式应在“章”、“节”号后空一字加标题居中;“条”号的排列格式从左起顶格书写;“款”号从左起空二字书写;“条”、“款”的内容应在编号后空一字书写,换行时应顶格书写。“项”号应左起空三字书写,其内容应在编号后接写,换行时应与上行首字对齐。若条文分段叙述时,每段第一行均左起空二字书写。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扉页
扉页
扉页
扉页
扉页
扉页
扉页
扉页
扉页
发布通知
发布通知
发布通知
发布通知
前言
前言
前言
目次
目次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各页
第二章
附录
末页
条文说明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封面
制订说明
制订说明
制订说明
左第—行
右第一行
第一行
第一行
左第二行
右第二行
第二行
第三行
左第三行
右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一行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六行
第七行
第一行
正文
第一行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第一行
第一行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六行
第一行
第二行
到第二行
UDC
标准的标记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英文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国家技术监督局
六号老宋
五号拉丁字母
五号黑体
五号宋休
四号黑体
五号宋体
四号宋体
四号宋体
二号黑体
四号黑体
三号宋体
四号宋体
五号黑体
四号宋体
五号宋体
五号黑体
注:条文说明的其它要求与标准正文相同。
第十六条标准的目次应从第1章按顺序列出,包括:章名、节名、附录名、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及其起始页码。标准的页码应起始于第1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