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友善主题德育项目活动案例一、活动设计背景《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内容;“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每个人生活中的言与行;“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和终极关怀。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多少人做人的准则,被传为千古美谈,流芳百世。
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传承和发扬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不仅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元素,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加强青少年的孝道教育,应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
我院信息技术系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孝道为切入点,将传统孝道教育融入学院德育教育活动中,传播孝道文化和孝道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友善之心,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信息技术系3+2财会1301班在2014年4月开展了“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主题德育活动。
二、活动达成目标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同学们认知孝道文化,励志践行,素质修身,促进家庭和睦,构建社会和谐。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从而以爱心唤醒爱心,换取爱心,传达爱心,使爱得到迁移与升华。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调动家长的助教积极性,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发挥社会道德建设力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利用身边人身边事为学生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
三、活动准备与器材1、学生分组(分6组,每组5-6人),学生收集关于“孝”的故事;2、挑选合适的学生担任主持人、领唱、工作人员等;3、下载歌曲《跪羊图》、《感恩的心》伴奏、“孝”字的Flash动画;4、打印问卷调查表、布置教室等。
四、活动实施过程宣布活动规则→实施活动步骤→活动现象分析→学生感悟。
(一)活动方案1.活动规则与步骤(1)活动之一:认识“孝”①导入并播放歌曲《跪羊图》,让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观看为歌曲配上的形象感人的画面。
②播放汉字“孝”的Flash动画,从“孝”字的造字法上认识“孝”的含义。
③学生自读、分组读、对读的形式朗诵古文《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部分,体会“孝”的情感。
(2)活动之二:理解“孝”(3)活动之三:践行“孝”①全班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②宣读班级“怀孝心,践孝行”倡议书,具体包含“五个一”倡议。
A、热爱生活,自强自立——“做一次家务”“生活自立,快乐生活”,也是对父母的孝,也是对他人的爱,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自强、自立,争做家庭小主人,社会好公民。
B、礼遇身边老师——“问一声好”在学校,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位“父母”,要以儿女之心、感恩之情对待身边的老师。
用我们的灿烂笑容,主动的问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挚。
C、孝敬父母老人——“报一声平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
”给家里的父母,打一个电话,报个平安,发一条短讯,祝他们节日快乐!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晚辈的孝心和敬意。
D、关爱孤寡老人——“参与一次志愿活动”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烧水、做饭,陪老人聊天、下棋等,让老人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E、爱护地球母亲的赐予——“护一片绿”在寝室、教室或家里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成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③每人上交一份假期孝道文化作业。
A、作业内容:在清明或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每位同学回家帮助家人或身边孤寡老人做几件家务劳动,劳动内容可以包括:扫地、洗碗、拖地、烧菜等。
B、作业完成情况:每位同学向班主任递交一份自己劳动的照片,写上自己的劳动内容和感受。
(二)活动现象与分析现象1:在播放歌曲《跪羊图》时,很多学生都被歌曲中的歌词和播放的画面感动,个别同学流泪了。
分析:“乌鸦能返哺,倦鸟也知返。
”对于母爱,要及时回报,“一朝羽丰,反哺莫遗弃”,人生苦短,而生命又何其脆弱,不要等到有一天你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才来后悔,“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一首《跪羊图》,更是让在场的学生们泪水涟涟,对于我们的父母亲人,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同程度的忏悔,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孝心被唤醒。
那纯朴感人的《跪羊图》,似乎一次又一次让大家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聆听这首歌曲,观看那些感人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内容,能初步感知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现象2:播放“孝”字的Flash动画,从“孝”字的造字法上认识“孝”的含义。
很多同学此时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想一探“孝”字之解。
分析:“孝”字的甲骨文,只有老人的长发,没有老人的身手。
长发之下,是个孩“子”。
金文中的“孝”,上半部像一个老态龙钟、佝偻着的老人;下半部是一个孩“子”的形象。
整个字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孩“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以此来表达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尊敬老人的社会风尚,展现了“孝”的原义,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这就是“孝”,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们从“孝”字的造字法上认识“孝”的含义。
通过“孝”的说文解字感叹中华传统文化之孝道文化的源远流长,领略中华汉字之美,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现象3:通过让学生分组读阅读《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经典国学的诵读热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经典,传承中华美德,陶冶学生情操。
分析:五千年泱泱中华文化积淀而成的经典古诗文,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的文本。
这些优美隽永的诗文,有恒定的文学价值,是文学花园里永开不败的奇葩;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它承载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
诵读经典,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为人子,方少时。
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小黄香。
爱父母,意深长。
……亲养儿,多辛苦。
报春晖,寸草心。
……”如诵读《弟子规》的内容,“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孝敬长辈。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诵读,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今后应该怎样做。
这样,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以诚待人﹑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等传统美德的印记,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分析过后,让同学们写下随笔。
现象4: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的时候,有些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些学生会害羞和脸红,甚至有学生不好意思站起来谈自己的想法,甚至会拒绝发言。
分析:在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对“孝”的理解时,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如此之大的反差,在于学生的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强弱不同,还有部分原因是,班级中有个别学生是单亲或离异家庭,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而拒绝发言,以此来进行自我保护。
要想让每位学生都畅谈,一方面需要主持人的灵活应对,采用盘敲侧击来进行询问,另一方面需要多鼓励发言人员,让其克服心理问题,战胜自己,敞开心扉。
同时,也需要营造积极活跃的良好氛围,放松心情。
现象5:在让学生们分组展示收集到的“孝”故事时,很多人用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也有些人用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还有些人用了《最美孝心少年》故事,甚至也有些人讲诉的是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这些说明让大家提前准备“孝”故事的收集是富有成效的。
分析:之所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孝”的故事,一方面是让大家在收集“孝”故事的时候能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了解我国千古传诵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从这些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分组就每一个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该活动学生能对照自身,发现不足,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现象6:在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孝”的现状时,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都能回答一些问题。
但也一部分学生对父母亲的一些相关信息知之甚少,这样的调查现状令人堪忧。
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学生对父母亲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出现孝道淡化现象。
究其原因有:一是中职学生孝德缺失。
现在的独生子女自幼就是家庭的中心,众多长辈的掌上明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对父母无私的爱和辛勤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却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社会普遍出现的打骂父母、辱骂老师的事件举不胜举。
这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学校孝道教育的缺位。
学校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足。
面对中职学生道德水平日益滑坡的问题,我们应看到,这不仅是学校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营地,担负着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孝道教育也是其应有之义。
我们应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全方位的角度去审视和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中职学生孝道教育的“合力”。
现象7:在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陈述如何尽“孝”时,老师和学生们集思广益、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到很多如何尽“孝”的好点子,这也为后面“怀孝心,践孝行”倡议书和“孝”文化作业的具体内容提供参考,这样的一份倡议书是真正意义上集体智慧的结晶。
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孝道,现代孝道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具有封建性、愚民性的内容,我们理应“扬弃”。
现代孝道不仅涵盖了传统孝道所包含的积极内容,而且对其进行了扩展,增添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孝道不仅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还是关爱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这些在“怀孝心,践孝行”倡议书和“孝”文化作业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三)活动感悟1、学生心得通过批阅同学们的孝文化作业,发现38人中有26人写得特别好,有来自成功者、失败者、冷漠者、旁观者发自内心的感受。
让老师全面地了解了每个人的心理,更加坚定地尊重每个人的行为,教育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切行为一定有着他的思想与态度,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慢脚步,等待他们成长的那一刻。
我们相信,一个拥有“孝心”的人才可能有宽阔的心胸,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才可能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
在不断呼吁德育教育创新的同时,让我们明白不仅关注学生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其非智力发展,以长远发展的眼光规划他们的人生,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入手,搞好习惯养成教育。
摘自随笔1:“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多少人做人的准则,被传为千古美谈,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