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管理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ystem Simulation of Management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管理系统仿真
学分:3 总学时:48
面向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Java语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中已经存在的系统构造计算机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然后通过模型参数的改变,来观察和分析系统总体状态和性能的响应和变化。

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运用GPSS语言进行系统建模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系统模型的抽象能力,掌握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构建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艺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1.主要教学内容
管理系统计算机仿真就是运用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对各种管理策略,各种实施方案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找出最优决策方案。

本课程主要运用仿真语言GPSS/Java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建模,然后用GPSS语言进行编程,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到结果。

当要研究一个现实的系统模型或者设想中的系统模型时,由于模型比较复杂,还常常带有不确定因素(概率因素),因此,难于用解析方法求得定量的解答。

但是借助于计算机语言,可以设计一个与原模型在逻辑上完全相当的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然后用GPSS语言来描述这个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上的GPSS编译系统对模型进行运算,这样就能得出系统的某些特性和指标。

这就是本门课程要讲授的内容。

重点:企业建模与仿真原理、建模与仿真工具
难点:仿真原理、结合实际企业建模方法。

2.各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符号说明:[1]:掌握、[2]:理解、[3]、了解、[△]:自学或粗讲、[!]: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系统仿真的概念[3]
第二节计算机仿真的发展[3]
第二章系统仿真与GPSS
第一节管理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离散随机排队系统的模拟方法[!]
第三节 GPSS仿真系统[!]
第三章从GPSS到GPSS/JA V A
第一节 GPSS建模基础[!]
第二节基于GPSS的GPSS/JA V A[!]
第四章基础模块语句与控制语句
第一节 generate模块[!]
第二节 terminate模块[!]
第三节控制语句setModel与start[!]
第四节设备实体(Facility)[!]
第五节 advance模块[!]
第六节排队实体(Queue)[!]
第七节应用举例一[!]
第八节应用举例二[!]
第九节地址实体(Addr)、transfer模块和clear控制语句[!]第十节存储实体(Storage)和reset控制语句[!]
第十一节 transfer模块(概率和BOTH转移模式)[!]
第五章GPSS/JA V A仿真调度程序
第一节模型的初始化[2]
第二节模型的输入操作[2]
第三节时钟修正与系统状态修正[2]
第四节调度程序的组织与模型运行的控制[2]
第五节动态实体优先权与priority模块[!]
第六章随机数发生器与函数实体
第一节随机数及其产生[2]
第二节 GPSS/JA V A函数实体(Function)[!]
第三节应用举例[2]
第四节模型控制语句rmult [!]
第五节动态实体优先权与priority模块[!]
第七章GPSS/JA V A中级建模技术
第一节标准属性[!]
第二节动态实体参数[!]
第三节动态实体的驻留与传输[!]
第四节表实体与队列表实体[!]
第五节 GPSS变量实体的表达方式[2]
第六节保存值实体(Savevalue)[!]
第七节 test模块[!]
第八节逻辑开关实体(Switch)[!]
第九节 loop、gate与buffer模块[!]
第十节 select模块[2]
第十一节标准属性IN及用户控制的输出[2]
第十二节表的间接引用的处理[2]
第八章GPSS/JA V A中级建模技术
第一节动态实体的分裂、装配、匹配与聚集[2]
第二节属性值函数的实现[△]
第三节用户链实体(User)[△]
第四节设备的抢占[△]
第九章集成开发环境与仿真类库
第一节桌面应用的开发环境与类库结构[△]
第二节 Web应用的开发环境与类库结构[△]
第三节 GPSS/JA V A标准接口汇总[△]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利用课件,结合操作演示,全面介绍GPSS/JA V A环境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的建立和运行。

2.作业要求
布置作业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强化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能力。

习题数量基本上每章布置5~10个题。

3.考试环节
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应用题。

四、实践环节
见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和《Java语言》,本科程系统的讲解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
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期中贯彻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java程序设计以及管理学
方面的知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管理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仿真与GPSS/JA V A》任毅孙健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2.参考书《通用仿真系统GPSS》,冯允成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七、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合计

讲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讨论课其他
一 2 2
二 3 3
三 3 3
四 6 6
五 6 6 六8 8 七 4 4
八 6 6
九 6 6
十 4 4 合计48 48
制定者:孙健执笔
审定者:
批准者:
校对者:任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