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及其演变

第七章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及其演变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有机质以及微生物。 1.地下水主要气体成分 O2 、N2 、CO2 、CH4 、H2S等。尤其以前三种为主。 1)O2 、N2 地化独下存环水在境,中。的通在O常相2可对、说封N2明闭主地的要下环来水境源起中于源,大于O气大2。将气溶耗并解尽处氧而于含只还量留原多下环,N境2说。。明因地此下,水N处2的于氧单 2)H2S 、CH4 地下水中出现H2S、CH4 ,这是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 3)CO2 地量应下用水,中使的大CO气2主中要人来为源产于生土的壤CO。2明化显石增燃加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大 地下水中含CO2愈多,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愈强。
地下水中存在多种同位素,最有意义的是氢(1H、2H、3H), 氧(16O、17O、18O),碳(12C、13C、14C).。
氘(2H或D)及氧-18(18O)是常见氢氧稳定同位素,由于质量不 同,在转化时发生分馏。例如,蒸发时重同位素(2H、18O) 不易逸出,在液态水中相对富集;凝结时,液态水中也富集 重同位素。因此,降水中氢氧重同位素丰度的分布存在多种 效应。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2.地下水主要离子成分 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性总固体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总称 (不包括悬浮和溶解 气体等非固体组分),用缩略词TDS表示。单位: mg/L或g/L 总矿化度(矿化度)是指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和。单位: g/L或mg/L 。 现已经采用溶解性总固体代替总矿化度。 按溶解性总固体含量(g/L),将地下水分类如下: 淡水<1; 微咸水:1~3; 咸水:3~10; 盐水:10~50; 卤水:>50。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3)HCO3 几乎总是低TDS水的主要阴离子成分。 来源: ① 含碳酸盐的沉积盐与变质岩(如大理盐):
CaCO3+H2O+CO2→2HCO3+Ca2+ MgCO3+H2O+CO2→2HCO3+Mg2+ ② 岩浆岩与变质岩地区,HCO3主要来自铝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 4)Na+ 在高TDS水中是主要的阳离子。 来源: ① 沉积岩中岩盐及其它钠盐的溶解; ② 海水; ③ 在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则来自含钠矿物的风化溶解; ④以N酸a+性及岩HC浆O岩3为中主有的大地量下含水钠。矿物,如钠长石,在CO2和H2O的参与下,将形成低TDS
第七章 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及其演变
7.1 概 述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7.3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 7.4 地下水的温度 7.5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
7.1 概 述
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H2O,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赋存于岩石圈中的地下水,不断与岩土发生化学反应,在与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进行水量交换的同时,交换化学成分。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虽然只是悠长地质历史 的一瞬间,然而,已经深刻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面貌。 地下水水质的演变具有时间上的继承性,自然地理与地质发 展历史给予地下水的化学面貌以深刻影响;因此,不能从纯 化学角度,孤立、静止的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 而必须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去揭示地下水 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与规律。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1)Cl 在地下水中广泛分布,但在低TDS水中,一般含量仅数毫克/升到数十毫克/升,高 TDS水中可达数克/升乃至100克/升以上。 来源: ① 沉积岩中岩盐或其他氯化物的溶解; ② 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③ 海水补给地下水,或者海风将细滴的海水带到陆地; ④ 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⑤ 人为污染:生活污水及粪便中含有大量Cl,因此,居民点附近的地下水TDS不高, 但是Cl含量相对较高。 特点: ① Cl不为植物及细菌所摄取,不被土粒表面吸附,因此, Cl是地下水中最稳定的 离子; ② Cl含量随着TDS增大而不断增加,因此,Cl的含量常可用来说明地下水化学演变 的历程。
氚(3H)及碳-14(14C)是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测定地下水 平均贮留时间(年龄),测年范围分别为50-6他成分 除了以上主要离子成分外,地下水还有一些其他成分: 1)次要离子:H+、Fe2+、Fe3+、Mn2+、NH4+、OH、NO2、 NO3、CO32、SiO32、PO43等; 2)微量组分:Br、I、F、Ba、Li、Sr、Se、Co、Mo、Cu、 Pb、Zn、B、As等; 3)胶体:Fe(OH)3、Al(OH)3、H2SiO3等; 4)有机化合物。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5)K+ 高TDS水中较多。 来源: ① 含钾盐类沉积岩的溶解; ②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钾矿物的风化溶解。 虽然在地壳中K的含量与Na相近。但是,在地下水中K+的含量比Na+少得多。原因是: ① K+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水云母、蒙脱石、绢云母); ② 易为植物所摄取。 6)Ca2+ 是低TDS水中的主要阳离子。 来源: ① 碳酸盐类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②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2)SO42 中等矿化的水中,SO42常成为含量最多的阴离子。 来源: ① 含石膏(CaSO4·2H2O)或其它硫酸盐的沉积岩的溶解; ② 硫化物的氧化:
2FeS2 (黄铁矿) +7O2+2H2O→2FeSO4+4H++2SO42 特点: ① 煤系地层常含有很多黄铁矿,因此流经这类地层的地下 水化学成分往往以SO42为主; ② 金属硫化物矿床附近的地下水中也常含有大量的SO42。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K下、水Ca中2、分M布g最2。广、含量较多的离子共七种:Cl、SO42、HCO3、Na、 低TDS水:HCO3、Ca2+、Mg2+为主; 中TDS水:SO42、Na+、Ca2+为主; 高TDS水:Cl、Na+为主。 地下水的TDS与离子成分之所以具有这种对应关系,主要原因是水中盐 类的溶解度不同。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7)Mg2+ 来源: ① 含镁的碳酸盐类沉积岩(白云岩、泥灰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镁矿物的风化溶解。 Mg2+在低TDS水中通常含量较Ca2+少。 部分原因是由于地壳组成中Mg2+比Ca2+少;碱性岩浆岩中的 地下水,含Mg2+较高。
7.2 地下水化学特征
3.地下水中的同位素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