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10.南美洲
40oW
一、拉丁美洲的位置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 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 ◆西靠太平洋 ◆北接加勒比海、 墨西哥湾 ◆南隔德雷克海 峡与南极洲相望
德雷克海峡
一、位置与范围
2.范围 墨西哥
西印度群岛
中美洲
南美洲
北部:墨西哥高原、 中美地峡、 西印度群岛
(属北美洲) 南部:南美洲
中美地峡: 即中美洲,位于墨西哥以南、哥
③赤道暖流带来大量水汽。
④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 。
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巴西东部沿海成为 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位于东南信风的迎 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巴西暖流经 过,增温增湿。
中美地峡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多地 形雨;而且也有暖流经过。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雨林两侧的巴西高 原、
2、气候的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 巴西东部沿海
亚马孙平原成为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①受湿热的赤道低气压带常年控制,对流旺盛,降 水多。
②亚马孙平原北为圭亚那高原,南是巴西高原, 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河巨大的喇叭状 河口,向大西洋敞开,从而使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携带着大量水汽,进入河谷地带,一直向西推进, 在西部受到山地的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西印度群岛: 是北美洲的岛群,位于大西洋及
其属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之间, 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美国佛罗里达 半岛相望,东南邻近委内瑞拉北岸 ,呈自西向东突出的弧形,伸延 4700多公里。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是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通太平洋 的海上必经之地,交通和战略地位 重要。共有居民3000多万人,种族 构成复杂,黑种人和混血种人约占 60%。目前独立国家有13个,经济 水平低下。
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特点:大陆西岸, 呈狭长形, 一直延伸到南纬50
原因:由于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 的作用,再者是由于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所以沿岸 沙漠显狭长分布。
(4)温带大陆性气 候:
分布:40S以南的 大陆东岸
原因:位于安第斯 山脉的东侧,西风 的背风坡,降水少。
拉美的岛屿
火 地 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地形
1、 南美洲地形特征
分三大地形区: ◆西部:安第斯山脉 ◆东部:高原与平原
相间排列
地势:◆ 西高东低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①那高原 亚马②孙平原
巴③西高原 ⑥
拉普④拉塔平原
⑤巴塔哥尼亚高原
2、安第斯山脉
①西部安第斯山脉 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②成因:南极洲 板块与美洲板块 碰撞挤压隆起形 成。
C、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D、400S以南的安第斯山 西侧 多雨(属西风带,西 风来自海洋,湿润), 东侧 干燥少雨(背风坡, 风来自大陆)
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拉美气候与非洲气候的异同
相同点: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 原 因: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不同点: ①拉丁美洲有温带气候,非洲没有。 原因:拉美最南端纬度比非洲高,有温带气候分布, 而非洲的纬度限制了其形成温带气候。 ②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8、长帕图斯湖
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帕图斯 湖的形成过程。 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 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且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的影响,形成高 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 的狭长状湖泊。
9、瀑布--- 天使瀑布
Q山位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巴西三国交界处,海拔2180米, 顶部主要由砂岩构成,山顶和山下自然景观差异很大。上百个 瀑布把山体切割成一个个小块,远看恍如浩瀚碧海上散布着一 个个小岛。在这云蒸雾罩的深处就藏着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天 使瀑布。从大气环流、地形角度分析Q山地瀑布众多的原因。
主要水源补给:
雨水补给,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亚热 带湿润气候的雨水
开发: 水能
36.(22分)读南美洲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拉普拉塔河流域湿地的形成原因,并 说明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10分)
(1)形成原因:拉普拉塔河支流众多,汇入水量大,流经 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湿地。(5分) 变化规律:湿地面积季节变化大,雨季湿地面积扩大,旱 季湿地面积缩小。(5分)
6671
288
0.23
6437
705
22
6300
181
3.2
6262
322
1.9
(2)河流补给: 雨水补给,热带雨林的雨水
(3)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的原因 ?
①受湿热的赤道低气压带常年控制,对流旺盛,降水多。 ②亚马孙平原北为圭亚那高原,南是巴西高原,西部是高大 的安第斯山脉,亚马孙河巨大的喇叭状河口,向大西洋敞开, 从而使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携带着大量水汽,进入河谷地 带,一直向西推进,在西部受到山地的抬升,降下大量的地 形雨。 ③赤道暖流带来大量水汽。 ④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巴拿马运河的重要 作用?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 洋,大大缩短北美 洲东西两岸之间航 程。
麦哲伦海峡
德雷克海峡
60
80
60
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极半岛之间, 紧邻智利和阿根廷两国,在巴拿 马运河开凿之前,德雷克海峡是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 通道之一。海峡内聚集了太平洋 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 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 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 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 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 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 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 西风带”、“暴风走廊”、“魔 鬼海峡”,是一条名符其实的
7、尼加拉瓜湖
7、尼加拉瓜湖
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L湖 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尼加拉瓜国西南部,是熔 岩堰塞湖。数万年前L湖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L湖 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
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 截,而与外海隔绝而成湖;地 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 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 渐淡化,变成淡水湖。L湖湖 面广阔,为体型大的海鱼提 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在湖水 日渐淡化过程中,海鱼也适 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
(1)亚马孙河: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 流域最广),第二长河(6400km)源于安 第 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 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 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 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 6,915,000平方公里,占南美州面积的40%; 支流数超过1万5千条。
湖大水深,鱼类生存空间大; 河川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纬度低,光热足,浮游生物丰 富;湖区与外海相通,导致咸、 淡鱼种类多。
6、的的喀喀湖 81°W
70°W 0°
利马
16°S
的的喀喀湖
6、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位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构 造淡水湖,通过德萨瓜德罗河与 波波湖相通,湖水主 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该湖与波波湖近在咫尺又 同为内流湖但却形成一淡一咸的奇观。
(3)图中垂直自然带的界限并不与地面平行,而且缺 失山针叶林带,请分析其原因。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 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的的喀喀湖的形成原因: 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 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 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 泊。
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近在咫尺又同为内流湖但却形 成一淡一咸的奇观。
的的喀喀湖不断得到山地大量 冰雪融水和雨水的淡水补给 (冲淡);海拔比波波湖高, 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 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 波波湖是个海拔较(的的喀喀) 低的内陆湖,从的的喀喀湖输 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 水盐度升高变咸。
3、拉丁美洲的气候特征:湿热,类型众多的原因: (1) 纬度 因素:拉丁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属五带中的热带,全年高温; (2) 海陆 因素:周围有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 候的明显影响。 (3) 地形 因素:影响显著,表现为
A、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海拔低)
B、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海拔较高)
5、马拉开波湖
5、马拉开波湖
5、马拉开波湖
5、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南美洲第一大湖,平均水深达20多米, 渔业、石油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的美誉。湖区 北部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除此外湖区 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简要分析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 丰富的自然原因。
而拉美气候类型更复杂 原因: 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 伏不大,海岸平直; 而赤道从拉美北部穿过,且地形复杂,地形对气候 影响大。
(三)河流
1、以安第斯山为界, 分属两大水系:
太平洋水系短小流急 大西洋Fra bibliotek系河流多,流量大
(三)、河流
2、主要河流: 亚马孙河 拉普拉特河
3、亚马孙河流域
(4)河流特征:
水量大、 支流多、流域广、水流平缓、航运 条件好。
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开发上的差异?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没有出现三角洲: 亚马孙河大部分流经热带雨林区,植被覆盖率高,
河流含沙量少;河流大部分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 慢,侵蚀作用较弱,泥沙少;海水运动不利于泥沙 淤积;河口地区地壳下沉等。
4、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 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 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个规模很大的水电站。
“死亡走廊”。
4、主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