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修辞方法,论证方法和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和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导语:生与死,义与力是自古以来是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孟子》中这篇古文,前两节课,我们对这篇文章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
教学过程:
一、常考知识盘点
1、通假字
2、古今异议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重点实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呼尔而与之。
等
三、成语探究
1、舍生取义
2、嗟来之食
四、问题探究
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此”指代什么?
3、作者在文中批评和赞扬的分别是什么的人?
4、分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五:知识讲解
论证方法: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2 道理论证:运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来证明论点。
3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4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来证明观点。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鱼和舍正面:不为苟得患有不辟
熊掌生反面:何不用也?何不为也?
设喻取事例一:不接受施舍
义事例二:不受“万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