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阅读指导】怎样阅读状物文章所谓状物文章,就是对一个事物或一系列事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描写,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可分为状静物——锅、碗、电冰箱以及建筑物等;状动物——飞禽、走兽、昆虫等;状植物——花、草、树、果等。

阅读状物文章,我们要抓住其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2.弄清描写顺序。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香味、作用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理解写作意图。

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或咏物言志,或状物抒情,或托物寓意,通过状物表达自己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的一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4.体会修辞手法。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还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小蜡灯前不久,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小蜡灯。

它令我爱不释手....。

小蜡灯不但小巧玲珑,而且非常别致。

它的顶部有一个金属圈,圈里缀着一颗水晶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亮,水晶球的两旁还有金属丝绕成的花朵与它相伴,看上去非常华丽,犹如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头上的花冠,美丽极了!小蜡灯的中间部分就是放蜡烛的地方,形状宛如一把搁在架子上的小提琴,仿佛优雅的琴声能从这里流泻而出。

这样美丽的造型点上蜡烛一定会更加漂亮。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仙人花式的蜡烛,取来火柴,“嚓”的一声,火柴点燃了放在固定位置上的蜡烛。

蜡烛发出了明亮的烛光,红红的,灿灿的,把烛光前的装饰品映衬得就像一条发光的裙子,摇曳的烛光使这条“裙子”飘荡起来,那感觉别提多美妙了……看着小蜡烛,我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就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

”美丽的烛光映红了我心中的一个誓言:老师,我要像您一样,用红红的烛光照亮他人。

阅读训练1写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晶莹.()花冠.()造型.()摇曳.()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

爱不释手:迫不及待:3用“”画出文中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

4用“‖”将全文分成三段,并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5作者借小蜡灯表达了,这是的写作手法。

6本文采用了结构,描写了小蜡灯的、。

7文中“老师就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一句,让你想到哪些名言方法技巧这篇小短文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开篇总写小蜡灯令自己“爱不释手”,然后分三段分别写小蜡灯的外形、点上蜡烛后的样子以及所寄寓的作者的心愿,分写段落开头基本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这样的结构一目了然,非常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阅读材料二小鸡我喜欢小鸡。

一天,我想起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拿了一个鸡蛋,放在手里孵了起来。

爸爸看见了,问我:“你在干什么呀”我告诉他是在孵小鸡。

爸爸哈哈大笑,他说根本孵不出来,我只好把鸡蛋放回去。

打那以后,我有好几次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小鸡。

这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去,在那里给我买了两只小鸡。

我高兴极了,把绒团似的小鸡捧在手里亲了又亲,然后轻轻地放在纸盒里。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几次打开盒盖看,两只小鸡低着头,好像在说悄悄话。

可是到了家,我掀开盒盖一看,小鸡闭着眼,身子微微颤抖着。

小鸡会不会死呀我哭了起来。

妈妈捧着小鸡,往它们身上哈着气。

一会儿,一只小鸡动了一下,接着另一只小鸡也动了,又都叫了起来,我和妈妈把棉花铺在盒底上,轻轻地盖.上了盒盖.。

天黑了,我听见盒子里有响声,仔细一看,一只小鸡拱开了盒盖,左看看,右看看,突然一下子跳了出来。

我装着没看见,心想:。

只见这只小鸡跌跌撞撞地向我的书桌走来,刚走几步,身子一歪坐在了地上。

盒子里的小鸡着急地也想出来,可是站不稳,一下子掉了下来。

我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我把它们又放了回去。

睡觉前,我又掀开盒盖,看看小鸡睡没睡,小鸡听到响声,抬头叫了起来。

我默默地说:“睡吧,我的小宝贝儿。

”我家里添了两个可爱的小生命,它们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阅读训练1短文中有下面几个词语,请写出它们的反义词。

低——()团——()欢乐——()喜欢——()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第1自然段加点的“缠”,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缠”的解释有:①绕上;②搅扰,纠缠;③应付。

文中应取第种解释。

(2)第3自然段中的“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盖”的解释有:①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②由上向下遮、蒙;③建造;④动物的甲壳。

文中加点的两个“盖”应依次选择第、种解释。

3短文描写小鸡时,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

请用“”在文中第4自然段中画出描写小鸡动态的句子,写出了小鸡的特点。

4“我高兴极了,把绒团似的小鸡捧在手里亲了又亲,然后轻轻地放在纸盒里。

”句中、、等词语表达了“我”对小鸡的喜爱之情。

5请在文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鸡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请你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句子。

方法技巧文章开篇并未直接写小鸡,而是从写“孵蛋”开始,这种写法叫作铺垫,以前文的铺陈营造出作者对小鸡的喜爱的情感氛围,为后文主要情节蓄势。

阅读材料三山茶花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趣。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浓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洁白的鲜花!啊,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茨.(cí cì)实几簇.(zú cù)秋楂.(zhā chá)嫩.(nèn nèn)黄投插.(cāchā)蓓蕾.(léi lěi)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茨实一()秋楂一()山茶一()风味3根据语气判断下列句子的类型。

(提示: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角度作答。

)(1)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浓厚的岩骨一样了。

()(2)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3)啊,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4从文中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的楂子(2)的茨实(2)的山茶叶(4)的茶花5第二天早晨“我”闻到了什么味道它是从哪里吹来的6作者为什么说“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方法技巧分析文中的疑问与感叹句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主题思想。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采用疑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引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啊,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运用感叹句,交代答案的来源及给人的联想与感慨。

因为山茶花开,好像整个秋天都来到这个小屋里了。

阅读材料四槐花之忆这次,我有机会去了延安,看到延安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碧绿的叶丛中,一簇簇、一串串、一团团全是白色的槐花,沉甸甸的。

我的家乡没有这么多槐花,但是,村边、田头、河畔、路旁,常常能看到高大挺拔的老槐树的身影。

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饱经风霜。

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椭圆形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墨绿、深绿、浅绿、嫩绿,层层叠叠,像浓密的头发,似披上的盛装。

书上的槐花就像一串串风铃,微风拂过,一串串槐花随风起舞,伴着绿叶的节奏,低吟,浅唱。

花香也随着欢快的舞步飘散,清香四溢,引得小蜜蜂、蝴蝶在花间飞上窜下的,忙着采花粉。

一清二白的环境,逗得鸟儿在叶间鸣歌筑巢。

年少时的我喜欢站在老槐树下,透过叶子的缝隙,看蓝天上游走的白云,以及白云之下悬挂的朵朵洁白的花穗。

我总觉得那种清香能安神静心,润脾清肺。

我静静留足树下,慢慢享受,品味清香。

每当槐树开花时,父亲总要去采摘槐花,我迫不及待地挎起竹篮,跟在后面。

只见父亲拿起拴上镰刀的竹竿,在槐树下钩了几下,带着树叶的槐花纷纷飘落,我连忙把一串串槐花从密密麻麻的绿叶中摘下。

白花花、嫩生生的槐花,散发着甜丝丝的清香气息,不要说吃,就是闻一闻,足以使人醉了。

花瓣淡黄,花蕊中还有几只小虫在爬,比蚂蚁还小,或许它们也贪恋这花的清纯与可爱。

单看一朵槐花,花瓣末尾有一点点淡青色,花瓣显得那样柔韧而富有弹性,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花很小,也不算艳丽,然而成千上万朵槐花聚在一起,便成了绝版的水墨画。

阅读训练1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ABB)山山洼洼(AABB)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椭圆形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墨绿、深绿、浅绿、嫩绿,层层叠叠,像浓密的头发,似披上的盛装。

()(2)微风拂过,一串串槐花随风起舞,伴着绿叶的节奏,低吟,浅唱。

()(3)花瓣淡黄,花蕊中还有几只小虫在爬,比蚂蚁还小,或许它们也贪恋这花的清纯与可爱。

()(4)花很小,也不算艳丽,然而成千上万朵槐花聚在一起,便成了绝版的水墨画。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延安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碧绿的叶丛中,一簇簇、一串串、一团团全是白色的槐花,沉甸甸的。

”这句话主要写槐花的,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层层叠叠,像,似披上的盛装。

”这句话是抓住槐花叶的和来写的。

4在文中找出描写槐花香味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你喜欢家乡的什么植物请你抓住形状、颜色、气味、作用等方面的特点,把它写具体吧。

方法技巧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

文章对槐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槐花形态和气味的特点以及它给作者的感受这几个方面进行描摹,使槐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阅读材料五家乡的桑树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

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捎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

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

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