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报告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报告

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2)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2)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发展。

【学习重点】:1、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2.发明与革新的关系;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本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少地使用讲授法。

四、教材知识点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5、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电弧灯)[2]、革新: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白炽灯)[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

正是由于技术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了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6、知识产权内容: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二)技能目标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草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三、教学策略演示法、讲授法四.教材知识点1、技术设计的种类[1]、原创性设计:就是最初的最原始的设计,也叫开发性设计。

如:最初的开瓶器。

[2]、改进性设计:在原有的技术发明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合理、完善。

如改进后开瓶器。

[3]、综合性(组合)设计。

2、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及作用[1]、设计的技术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技术符号、技术图纸、图样、图表、模型、原型、效果图等都是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

3.机械制图与图纸的识读[1]、投影和投影法[2]、正投影的特性:正投影有如下特性:1、真实性;2、积聚性;3、收缩性。

[3]、三视图:三视图是指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中的视图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叫三视图。

三视图的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2)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二)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确定设计选题和制订完整的设计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技术试验的魅力。

(2)增强对技术的兴趣、热情和创新意识。

(3)认识技术试验的内在价值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材料的分类与特性;2、材料的选择与资源保护3.了解五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难点:1.明确设计的条件。

2.针对简单的试验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议论法、举例法、讲练法等。

四.教材知识点一、怎样挑选材料1、材料分类及其标准件[1]、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竹子、木头、大理石等。

优点是安全、无害。

缺点是生长周期长,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

金属材料:铜、铁、金、银等。

优点是机械性能好,有韧性、可塑性,容易加工,可大量生产。

缺点是冶炼时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环境。

化学材料:油漆、涂料、塑料等,优点是稳定、耐用性能好。

缺点是生产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塑料不易降解,污染环境。

复合物质:各类铝合金、玻璃等。

优点是有特殊的性能,如铝合金即轻又硬。

缺点是生产制造困难。

新材料:指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优点是有新的特性,如超导电性能。

缺点是难生产,成本高。

[2]、材料的特性可塑性:指固态材料的保持形状的特性。

如金属、木头、塑料等。

弹性:固态材料恢复形状的特性。

如橡胶、钢材等。

耐腐蚀性:指材料的化学性能稳定。

如塑料耐酸碱。

其它特性:光学特性(玻璃)、放射性(大理石)、硬度特性(钢、钻石)。

[3]、元器件是指在电子和电器产品中,某一功能部件被广泛、大量使用,人们出于使用方便、简化制作过程和节约成本的需求,单独设计和生产了这种零部件,称为元器件。

[4]、标准件:按统一的形状、大小、公差、技术要求等生产的零件和部件,如国家标准的螺钉、螺母、垫圈、齿轮等。

2、材料选择和资源保护的要求选择材料时要坚持合理、合适的原则。

要求不要太高,以免浪费;也不要太低,以免达不到要求。

选择材料时要尽量选择标准件和元器件。

可以节约成本和能源。

选择材料时要尽量选可再生的资源、再生周期短的资源。

二、技术试验1、技术试验是从技术角度对材料、元器件及整机产品进行测试和试验。

2、技术试验的方法:实物实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

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与设备。

2.技能目标(1)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加工方法。

(2)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或原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产品的润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培养合作意识,增加团队精神;(3)热爱设计,热爱动手进行模型制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锯割、锉削加工方法模型的制作难点:锯割、锉削的操作要领。

零部件加工及组装三、教学策略演示法、讲授法四、教材知识点一、工艺1、工艺[1]、工艺是技术活动中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

[2]、加工的目的就是改变材料的大小、形状、特性、外观等,使其符合设计的规格。

2、常用的工艺种类(1)、零部件加工工艺:[1]、切削加工工艺:就是用切削工具把坏料上多余的部分去除,以获得我们需要的几何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剪纸、线锯锯木材等。

[2]、成型加工工艺:就是使用适当的外力,利用材料的可塑性,改变材料的外形、大小、形状等,且改变后材料的质量不变,叫成型加工工艺。

有折弯、压制等方法,如石膏雕像制作、钢筋栅栏。

[3]、浇铸及模塑加工工艺:利用浇铸模具成型来生产产品的方法。

金属、陶瓷、塑料、玻璃、石膏、蜡等都适合采用浇铸或注塑的方法。

如塑料相框、蜡烛、石膏像、古代的青铜器等。

(2)、零部件装配工艺:[1]、零部件装配工艺概念:将两件以上的零部件暂或永久的结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粘接、焊接、榫接、钉接、铆接、螺接等。

[2]、零部件接合方式:1.用胶水、焊条、焊锡等胶合零部件。

如用热熔胶、强力胶乳白胶胶合部件、用化学药剂溶解部件接触表面后接合、用高温将工件或焊条、焊锡等熔融后接合,如电焊、电路板焊接。

2.用类似于订书机的方式以机械外力接合部件。

如用铁钉或螺丝钉接合木头、用榫头接合木材、用铆钉接合部件、用铆钉接合金属板。

(3)、表面涂饰工艺: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护性或装饰性处理的加工方法。

如木材表面涂油漆、贴木皮、贴塑料皮处理;汽车表面防锈和喷漆处理;陶瓷表面上釉处理。

二、模型和原型的制作1、模型与原型概念[1]、原型:通常是样品,有时也是最终的产品。

它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产品。

如设计一款新型的汽车时通常要制作出一辆汽车的原型,以评估该款汽车的安全性、美观性、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可维护性等。

[2]、模型: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资金、材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制作出原型,只能使用仿真材料和精密的加工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工制作出尺寸精确、材质逼真的模型。

第五章设计的交流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设计评价的特点,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和要求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和评价。

2、过程、方法目标: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够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设计评价在技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形成质量管理思想;自觉运用设计评价,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负责任的设计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设计交流的方式及其应用;懂得产品说明的必要性;掌握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编写。

2、难点: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编写。

三、教学方法、策略本节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讲练法四、教材知识点设计的交流1、设计交流的意义:通过交流可以改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消除设计中存在的隐患;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变成产品服务社会。

2、设计交流的方式:文本、图纸、表格、设计模型、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计算机演示、网页等都是设计交流中的常用交流方式。

3、设计师和用户的交流:产品说明的重要性:设计师通常不能喝用户直接交流,只有通过用户手册和产品说明书向用户传递信息,因此生产商必须为用户提供用户使用手册或是说明书,以防止用户由于产品信息缺乏而导致利益受损。

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结构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了解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涵义,理解应力、内力的涵义与关系,了解链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通过设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设计和制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了解结构的知识。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就够所受不同类型的力;通过A形梯的事例,理解结构的稳定性;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相关主题